分享

马家窑的陶罐子上,有个比甲骨文还古老的文字,专家破解了其含义

 历史解密坊 2023-04-09 发布于辽宁

在马家窑遗址出土的一件陶罐子上,考古专家们破解了一个古老的文字,据说该文字比甲骨文的年代更加久远。令人奇怪的是,在当时的年代,该文字竟然出现了三种让现代人想不到的解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23年的时候,在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附近,我国考古专家首次发现了一处古代文化遗址,因为其自身处于马家窑村位置,故名“马家窑文化遗址”。经过考古专家们夜以继日的考古研究,他们最终确定,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 ,曾经被称为是甘肃仰韶文化。

作为一个从大型古文化的分支,马家窑文化具有甘肃文化的特点,同时也具有独立性,其出现时间距今约有五千七百多年左右,此时正值新石器时代晚期,其历经了一千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与石岭下、半山、马厂等文化并驾齐驱的四个类型。

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文物众多,而且全部都具有十足的石器时代特色。据考古资料记载来看,当时的马家窑文化遗址内,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包括石斧、石刀、石槽等等,同时还有大量的动物骸骨,而遗址内最亮眼的文物,则莫过于出土的黑陶和彩陶了。据考古专家说,彩陶的发达是马家窑文化最显著的特点,在我国所发现的所有彩陶文化中,其彩陶比例是最高的,在考古界具有相当高的地位。

对于当时马家窑文化出土的陶器,考古专家们一直在致力研究,并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不过有趣的是,在一件陶器的研究上,不少专家都望而却步,甚至难以猜透其上彩绘的秘密。该文物是一件陶罐,其口略宽,腹部鼓涨饱满,两侧有耳,而在腹部的彩绘上,则是一个盘坐之人,其面目庄严威武,而最奇怪的是,在其周围围绕着几个同样的小型图案,由四个类似大写的英文“T”围成。

可喜可贺的是,一位王姓专家在经过细致的研究之后,居然得出了一个结论,确定这些字符其实就是古代巫师的“巫”字。据王姓专家称,“巫”字是目前解读出的第一个陶文,其历史年代已经超过了甲骨文。

现代人对于巫字的理解,一般都是巫师或者巫术,是封建时代迷信的代名词。可是在当时的石器时代,巫字的涵义却十分特殊,甚至它可以直接代表着“至高无上”。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谈谈:

从第一点上来看,在当时的时代,巫师是部落里权力的象征,其手中握有对民众的绝对掌控权,与此同时,更是部落里的象征性人物。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古代治水的大禹王,是部落里权力的核心,更是夏王朝的君主,而他在此之前的身份,便是巫师。

从第二点来看,巫师在部落里的权力极大,因为他们拥有常人不具备的能力,此种能力便是可以与神明沟通。据史料记载称,巫师可以在作法之后,将人间的疾苦传达给上天,与此同时,还可以将上天的旨意传达回人间,以此来为人民祈福。换句话说,当时的巫师,在部落中的地位独一无二,他充当了天地的信使。

从第三点来看,巫师自身还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就是开坛作法,以此来为人民禳除灾祸,更能祈求上天降下甘霖,拯救赤地千里干涸的庄稼。与此同时,巫师本身还都精通医术,一旦发生大规模的瘟疫或者疾病,他们都会用草药加以治疗,以此俘获大众的心。

谈到这里,我们才知道考古的价值和魅力,同时希望专家们能够破解更多的陶文,以此来复现更多的历史,既能让我们回溯过去,又能更好的展望未来。

参考资料:《考古故事》 刘韬著 山西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