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击队地雷杀敌,老乡夸赞:全村门板被拆光,敌人拿去抬尸

 兵说 2023-04-09 发布于云南

作者:老黄有话

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军民采用各种各样的地雷战,炸得“扫荡”、偷袭抗日根据地的日伪军死伤惨重,防不胜防,闻雷丧胆。地雷战,成为北方抗日军民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

其实在解放战争时期,在华南敌后游击战争中,也演绎了以地雷战对付蒋军“清剿”、“扫荡”的生动故事。

自1946年底起,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斗争也越来越活跃,已超出“小搞”的范围,开始威胁到蒋氏在当地的统治。

这引起了蒋氏广东当局的恐慌,于是决定调集重兵,对南路地区人民武装发动“重点进攻”。

         

1947年4月,蒋氏在湛江市成立了“粤桂南区剿匪总指挥部”,任命林英为总指挥,把留在广东的唯一正规部队第69师抽出两个团调往南路“协剿”。

很快,蒋军5500多人向遂溪、廉江、化县、吴川等人民武装活动的地区开了过来。

为了粉碎蒋军的“重点进攻”,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根据向广西方向十万大山进军,积极开展外线斗争,留下少量地方武装坚持就地斗争,以麻痹和吸引敌人,保护群众。

就是在这一背景情况下,地雷战在南部地区应运而生了。

这年春节后不久的一天,廉江县田界区武工队指挥员温科英刚执行完一项接送电台的任务回到田界,便被区委书记兼独立营政治委员梁志远领到托盘岭村。

受廉江县特派员黄明德的委托,第二特派员赖鸿维已在那里等候他们了。

“阿温,组织上给你一个任务,搞地雷。”简单寒暄之后,赖鸿维来了个开门见山。作为一个抗日战争时期投身革命的老同志,温科英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解放初期的赖鸿维】

温科英曾在抗日战争中摆弄过地雷,其实也是一知半解。眼下既无技术,又没有资料,手头上只有几把从老乡那里借来的钳子、锯子等简陋工具,再就是打地主庄园时捡来的几本中学理化教科书。

对温科英来说,要造地雷,一切还是要从头学起。

很快,温科英弄到了两包火硝和硫磺,又请群众帮助砍一些鸭掌木烧成木炭,便开始了试验。他先用几个小竹筒装上药制成“竹地雷”,爆炸时声音很响,竹筒也被炸碎了。

然后用手榴弹壳来试,但弹壳只被炸成了三块躺在地上,显然发挥不了作用。问题出在哪里呢?

他想起,过年时地主家放鞭炮,有一种很响,炸得炮纸粉碎,那些做爆竹的工人一定有经验,何不去向他们请教?

经过多方打听,他来到廉江县缸瓦王村,走进一间矮小的土房,屋里坐着一位曾做过鞭炮的50多岁的老人。

“阿公,你做鞭炮那么多年,什么爆竹最响,最有力啊?”同老人拉了一阵家常后,温科英切入了正题。

听他这一问,健谈的老人自夸起来:“不是车大炮(吹牛),我做的爆竹最烈了,只要放筷子头这么一点药,保你耳朵都要震聋!”

“您说的是什么炮?用什么药料,怎么做啊?”

【民国时期的鞭炮杂货店】

老人文化水平低,只谈到什么“白药”、“银粉”、“黄药”等,并介绍了大体上的制作方法。温科英一听就明白了,他说的是电光炮。

回来后,温科英按照老人教的配方如法炮制,效果很好,附近的树木被铁片打进一寸多深,地上也炸出了个小坑。

赖鸿维闻讯赶来,紧紧握着温科英的手给予鼓励。并说:“现在蒋军集结了不少兵力,可能要'扫荡’,要尽快做出一批地雷,配合反'扫荡’。”另外,组织上还决定派人来和你一起搞个地雷厂。”

土制地雷成功了,而且还要大搞,令温科英备受鼓舞。

很快,经特派员黄明德亲自挑选,武工队员钟仔前来报到。

温科英把前段时间试制地雷的经过简单介绍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根据几次试验的情况,这种火药不够安全,只要在硬地上使劲一敲就会响,需要改进。”

为了制作出既安全、爆破力又强的炸药,两人将几种药的颜色、味道、是否溶于水等仔细加以辨认,一面找书本参考对照,一面按不同比例多次进行试验,终于解决了这一难题。

紧接着,他们根据上级的指示,开始按试验好的配方制作地雷和手榴弹。

不料,由于钟仔操作不慎,将一包炸药和制好的17枚手榴弹引爆了,地雷厂的“厂房”、土地庙连墙脚都被炸平了。

好在土地庙是在远离村庄的山里,群众没有受到损害,钟仔却付出了年轻的生命,温科英也身负重伤。

温科英在病床上躺了五六天,经过组织上竭力组织抢救,终于苏醒过来。

醒来后,他为这次事故耽误了制造地雷和手榴弹的进程而十分内疚。但心想,我现在虽然行动不了,可以把制造地雷、手榴弹的方法告诉其他人,尽快把地雷厂恢复起来。

他把这一想法向赖鸿维作了汇报,并请来看望他的梁志远拿出笔记本,将制作地雷的方法及配方一一记下来。

几天后,经过赖鸿维的组织协调,地雷厂终于重新恢复,并开始把批量生产的地雷、手榴弹送到前线,在反“扫荡”的斗争中发挥了作用。

5月,温科英的伤势基本好转。根据他的要求并经组织批准,他来到田界独立营,接替梁志远担任营政治委员。

他打算亲自组织部队开展地雷战,并在实战中进一步摸索和完善自制的土地雷。

上任后的第二天,他到各连査看了从地雷厂领回的地雷。发现地雷都做得不错,比他原来试制的有很大改进。如拉火的绳子改成了琴弦牛筋,引火装置用铅铸成,这样更可靠了。

特别是用细铁丝代替拉火绳子,隐蔽性好,架在路上不易被敌人发现。

他把干部战士召集起来,给大家详细讲解了地雷的构造、安全使用方法,以及埋雷时地形位置的选择和伪装等知识。

根据大家提出的问题,他还介绍了怎样放过前面的敌人,让地雷炸后面的敌人,怎样让几十个地雷像连珠炮式地连环爆炸。

“原来地雷还真有用处啊!就是敌人大部队来'扫荡’,我们也可以对付了!”战士们高兴地说。

大家正热烈地讨论着,独立营营长欧兵拿着一份上级刚发的情况通报走了过来,说:“虎头兵约500多人,正沿公路从赤坎开往廉江进行’扫荡’,大家说怎么办?”

欧兵说的“虎头兵”,是指蒋军第63军153师457团。因该团武器精良、实力雄厚,其上司授之以“虎头团”美称,该团官兵亦人人在手臂上挂个虎头的臂章。因此,老百姓都叫他们虎头兵。

“来得好!他们不来,我们还要找他们呢!”开展地雷战的机会来了,温科英精神为之一振。

【温科英(前排左一)与战友合影】

“对,用地雷炸他们,让他们尝尝土飞机的滋味!”干部战士们情绪高昂,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考虑到敌人离这里不远了,人去多了容易暴露,欧兵指定了两个战士,每人提两个地雷,到独碑村东面的公路上去埋设。

同时,将部队撤到田界后山进行警戒,随时准备投入战斗。两个战士临走时,温科英又给他们作了技术上的具体交代。

不久,从公路方向传来了几声地雷响声,并有白烟升起,随后又听到几声枪响。

一个多小时后,两名战士兴高釆烈地回来了。在战士们的包围中,他们绘声绘色地谈了地雷从埋设到爆炸的经过。

“炸着了几个?”欧兵问。

“炸死了两个,炸伤了四五个,有一个被弹片扎进肚子里,痛得哇哇叫。地雷爆炸后,敌人的大队人马统统趴在地上,好长时间不敢起来呢。”两个战士回答。

当天晚上,交通员周兰英从敌人住的村子来到独立营,证实了两名战士汇报的战果。说:“你们的地雷好厉害哟,那些虎头兵挨炸后,不敢继续前进,缩回到独碑去了。”

田界独立营用地雷杀伤蒋军正规军的消息很快传开,大大鼓舞了廉江地区军民的信心。各村纷纷到地雷厂领取地雷,推动了地雷战的开展。

一天,田界独立营接到情报,蒋军一个保安团七八百人要来“扫荡”、抢粮。

根据黄明德和赖鸿维的指示,各村民兵已在敌人可能经过的村口、路上埋设地雷,独立营的任务是占领制高点监视敌人,以一个连在廉江县城方向的路上伏击。

同时,派出部分人员,以班为战斗单位,引诱敌人闯入地雷阵。

一切刚布置停当,突然,从关地村后面山上传来螺角声。敌人果然来了。欧兵和温科英果断命令:“各连按照任务,立即开始行动!”

部队进入山头阵地时,已清楚地看到一伙敌人分两路袭来。突然,“呼!呼!呼!……”响起一阵枪声,敌人立即趴了下来。

不一会儿,敌人散开队形,向关桐前面独立营二连的阵地疯狂扑来。

当敌人快到山脚时,“轰!轰!”两声,两团白烟直冲云霄。过了一会儿,又是两声巨响。

敌人懵了,找不到攻击目标,到处乱放枪。由于害怕正面有地雷,敌人便改变进攻方向,从侧面包抄过来。欧兵和温科英一面组织部队开火,一面命令二连迅速转移。

这时,二连的阵地上还有两个战士慢慢悠悠地往下走。温科英急了:“那是谁,怎么搞的,为什么还不撤?”身边的战士说他们是二连地雷班的。

当二连转移到另一个山头后,敌人才小心翼翼地从侧面爬上了二连刚才所在的山头。突然,又是一阵惊天动地的地雷爆炸声。原来是二连地雷班在撤退的阵地上又埋上了地雷。

被炸了几次后,敌人再也不敢发动进攻了,只能用机枪远远地朝独立营的阵地方向盲目扫射。这时,廉江县城方向公路上的另一股敌人,也遇到了独立营伏击连队布下的地雷阵。

接连不断的地雷爆炸声,使敌人寸步难进。至下午3时,只好无精打采地退回了廉江县城。

这次地雷战,独立营靠20多颗地雷,就炸死炸伤几十个敌人,打退了敌人进攻,而自己无一伤亡。干部战士高兴地说:“有了地雷,主力部队不回来,我们也可以保卫根据地了!”

这次反“扫荡”胜利后,各村也纷纷传来捷报。关地村民兵队长特地跑到独立营来报告他们的战绩。

一见到温科英,就激动地说:“阿温,你们搞的地雷真使得,在我们村边就干掉了10个。后来敌人撤退了,我们想追击。嘿!连我自己也不敢乱跑了,到处都是地雷。”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能不能给地雷装上眼睛,让他只炸敌人,不炸自己人呢?”温科英开始琢磨这个问题。

6月,温科英奉命仍然兼管地雷厂,组织研究改进和完善地雷。这时,该厂人员增加到了6个人,力量大大加强了,在原料充足时,每天能生产近万个地雷,供应粤桂边各县的游击根据地。

而地雷战逐步推广后,各地也不断派人来学习制造和使用地雷。仅7月间办了一期学习班,就有遂溪、化县、高州及广西博白、陆川等县的民兵和新编第1、第3、第4团的战士30多人参加。

学习半个月后,每个人试制一批地雷挑回去,为全面开展地雷战,粉碎蒋军的“扫荡”创造了条件。各地游击队和民兵依靠地雷大量杀伤敌人的喜讯不断传来。

敌人挨炸后,也变得“聪明”起来。“扫荡”时,往往叫群众赶着牛走在前面踩踏雷区。这样,地雷战的作用就难以发挥出来了。

“给地雷装上眼睛”的工作刻不容缓。温科英想起了手电筒的使用方法,“能不能让地雷像手电筒一样,一按电键就起爆,想让它什么时候爆炸就什么时候爆炸呢?”

说干就干。温科英试验果然成功了!很快,地雷厂开始就地取材,生产一种电发地雷。

9、10月间,蒋军又纠集保安团、队到田界一带游击区“扫荡”、抢掠。田界区委根据上级指示,决定采取梯队战术:

第一梯队以民兵为主,在广大地区的山上、路旁、房前房后到处布下地雷网;第二梯队以田界独立营为主,在田界、关桐一带开展麻雀战,阻止敌人前进,掩护群众转移。

欧兵和温科英按照区委的布置,率领独立营占领田界的制高点后,蒋氏廉江县长陈钧镇亲自率领600多人,已由安铺向后塘仔方向奔袭而来。

敌人离得近,用部队截击已来不及。温科英和欧兵紧急商量后,决定部队大部仍留在原地隐蔽,只派一个连对廉江县城方向作战斗警戒。

温科英则带着一连的地雷手陆贤春,挑一担电发雷,来到龙村附近的豆腐岭。

这里是一个小土坡,没有大的树林,但小树丛和山草长得很密。他们把12颗地雷塞在路边树兜里面。刚接好电源线,敌人大队人马便横过一个田桐向这边冲过来了。

前面是被驱赶的数百名群众、牛羊,相隔三四十米远才是大队伍。

等群众和牛羊通过后,温科英轻声命令:“放!”只听到“轰!”“轰!”……一连串的巨响后,滚滚白烟将山路淹没了足足约五六百米远,只见死的、伤的敌人一个个向山坡下滚去。

敌人吃了亏,怕前面还有地雷,不敢上山,只好一面向两边山上乱打枪,一面绕过曲径小路,匆忙向廉江县城逃去。

独立营打扫完战场,进了附近一个叫金村的村子,发现大多数住户门板不见了,便问群众。

一个老乡说:“你们的地雷好神奇啊!保安团一个劲地骂,不知你们搞的什么地雷,往时只是走在前头的碰着才响,这次却在队伍中间爆炸。”

另一个老乡说:“敌人死伤了20多人,我们全村的门板都被他们拆光,拿去抬死尸和伤兵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