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母校——雁北师专

 小荷的图书馆x 2023-04-09 发布于山西

人老多怀旧,怀旧是一种对过去饱含感情的渴望感;怀旧不是怀恋过去而是怀念青春;怀旧不是因为那个地方有多美,那个年代有多好;而是因为那时你风华正茂、青春正好! 那时你怀揣梦想、满怀希望;时光在这一刻定格了美好,珍藏在心底,成为永久的回忆……

往事回味不过是弹指一挥,人生能有几个四十年?回忆校园生活,仿佛就在昨天。带着对同学、校友们的思念,带着对老师的感恩,带着对母校的崇敬与眷恋,去追寻那曾经的美好时光……

巍巍洪涛山下,涛涛桑干河畔,汨汩神头泉旁,曾经有一所大学---雁北师专。雁北师专全称叫雁北师范专科学校,位于朔州市朔城区神头镇吉庄村,一个地处偏僻、远离都市的小山村,人们调侃叫“吉大”。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晋北师专,由原忻州师专和大同师范学院合并而成。校园的一幢三层教学楼和一幢三层宿舍楼都是原苏联援建的仿俄式建筑。1976年学校更名为雁北师专,学校虽然地处偏僻,规模不大,仅有中文、政史、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和干部进修七个专业。但依山傍海(神头海),风景别致;学校师资力量雄厚,老教师大都名校毕业,来自全国各地,功底扎实;年轻老师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学校学风浓厚,学生主要来自原雁北地区十三县,还有来自大同、忻州、阳泉的。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学习非常勤奋刻苦,不少后来又深造读了研。雁北师专作为山西北部地区中学师资的培养基地,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中学合格教师。1986年的7月,雁北师专告别了神头吉庄,迁往北魏古都大同。一座曾为吉庄村营造了浓郁文化氛围的校园,就此失去了往日的光环,走向沉寂。

母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一段难以割舍的美好回忆;我是1982年8月考入雁北师专中文系的,1985年7月毕业;整整三年,那里留下了我们青春时期很多美好又值得思念的东西;人总是会恋旧,在母校有兴奋和欢乐,亦有烦恼和沉默;付出过汗水和泪水,亦有成就和收获。那里有你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人生最快乐的年华;青春的美景将永远铭刻在我们记忆的心底。

附旧作过师专旧址有感:独立寒冬愿未消,一朝迁校自萧条;荒草塔囱恋晚照,甘留凄美向天笑。

每次路过母校,远远望见母校沧桑的身影,总想进去看一看。虽然我的母校废弃已多年了,但它身上好似有着无穷的魔力,始终牵绊着我的心。冬至过后第一天,回故乡路过母校,我又一次踏入校园。

时光一逝永不回 往事只能回味

星移斗转,物是人非,昔日繁华已不再!

走进荒草蔓延,老树疯长的校园,看到屋顶露天的宿舍楼和餐厅,心中无限感慨,时隔近四十年,校园还是那个校园,但不再是我心中的那个校园:我还是我,可惜不再是曾经的那个少年;不再怀惴梦想,不再意气风发;两鬓花霜的我,独自走进沧桑如墟的校园,能不生出感慨吗?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附旧作《过母校有感》:残垣老屋树栖鸦,塔囱凌寒挂霜花;愁蒿一片无托处,老亦多感悲苍华。

走进校园,有一种回忆满满的感觉,站在校园里还能依稀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以及同学们之间的欢声笑语。

故地重游,忆青春往事,感繁花落尽,韶华不在;叹青春易老,鬓染霜花

附旧作《春日过师专》:春风又绿旧师专,华年易逝不复返,昨日书声萦心头,春愁满树鸟啼啭。(2021.5.3)

这里留下了我们青春的时光,浪漫的年华,奋斗的足迹,还有生活的点点滴滴。能够焕起我们青春的记忆,回忆满满。

永久的记忆,难以尘封的青春剪影

教室、操场、图书馆、食堂、宿舍……都留下了我们的身影,留下了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忘不了第一次出门坐火车时的好奇,忘不了第一次吃发糕、榨菜时的幸福,忘不了第一次军训打靶时的紧张,忘不了第一次开运动会时的欢乐,忘不了第一次穿西装不会打领带的傻样;忘不了老父亲搭车去学校看我时眷眷的身影,忘不了和同学创办文艺小报《洪海》时的情景,忘不了和室友们彻夜长谈。忘不了和同伴一起听课、去图书馆,更忘不了老师们的谆谆教诲。特别是美学老师杨矗和文学概论老师崔元和的精彩课堂,忘不了登山,忘不了罢饭,忘不了实习,忘不了的还有许许多多……那三年风华正茂、激情昂扬,那三年青春如歌,高亢嘹亮,那三年青春如风,放飞梦想……三年时光匆匆而过,纵有万般不舍,终将挥手告别,别了我的母校,别了我的青春……

人去楼空,杂草丛生

王海全同学:岁月沧桑,情怀依旧,往事如昨,这里曾是我们青春飞扬,寄托梦想的地方。

天下读书郎,母校是故乡;不忘培育恩,终身铭记心。

郭志宏校友:残垣衰草丛,疑入穷荒寺。昔日上庠房,早已颜容易。一群怀旧人,犹念当时事。莫念好年华,念起三杯醉。

附旧作:《过母校师专有感》:依山傍海曾辉煌,树掩危楼尽沧桑;四月春风吹老杨,绿意竟然添愁胀。学子莘莘感校殇,少年壮志鬓成霜;坚守初心如囱塔,豁达乐观望吉庄。

张元海同学:岁月把曾经的校园雕刻的凌乱而沧桑,岁月同样给各位的脸上留下了烙痕,唯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留下一爿青春的心园!

曲尽人终散,就像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结局一样;毕业时,我们手握着一本在当时还算精美的留言册和黑白毕业照,背上行囊,泪别同窗。别了我的母校,别了我的老师,别了我的同学。再见了校园,再见了我一去不复返的青春!离开母校近四十年,虽然几多风雨,几经坎坷,我们已从读书时的风华正茂,到而今的鬓染霜花,但对母校的思念没有变,记忆中的美好将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

翻看一张张退色的黑白老照片,却是满满的回忆与不舍;转眼间青春已不在,往事已苍老。照片可以定格美好,却锁不住流年,可以回忆过去,却回不到从前。

一次翻阅,一段回忆;在怀旧的时光里,寻找回忆里的年轻。岁月匆匆催人老,不觉已是黄昏人;往后余生愿各位校友同学安暖康康。

那时我们年轻,有梦去追,总觉青春万岁,时光不老;现在我们老了,没梦去追,青春只有回忆,把美好的画面留在心间……

回不去的曾经,留不住的过往;其实生活也就是一种心态,心若年轻,则岁月不老,心若快乐,则时光仍在……

后记:1986年的7月,雁北师专从原朔县神头镇吉庄村搬迁大同市御河东文赢湖畔,198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3年升格为本科师范学院,改名为雁北师范学院。2006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雁北师范学院、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为大同大学。此作品为2022年12月23日作者回故乡山阴县路过雁北师专旧址有感而作,由于时间短促,水平有限,作品制作较为粗糙;但出于作者真情留露;以期与校友们、朋友们共享,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