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美援朝:除“粟林彭”外,最有可能执掌志愿军的第四人选是谁?

 sgpwg 2023-04-09 发布于广东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3710期。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我军统帅为彭德怀;而熟悉相关历史的朋友可能有所了解,最初军委计划中的统帅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粟裕,但因病缺席;第二人选为四野统帅林总,同样因为伤病及对战争预判的问题,没有上朝鲜前线指挥。换句话说,彭总是临危受命,客观而言是中央当时的第三人选。那么还有第四人选吗?除了彭老总之外,1950年谁最有可能带领志愿军出战?

图片

除“粟林彭”外,最合适的人选其实是徐向前,但实际情况是徐帅无法出征。红军时期四方面军统帅徐向前指挥战绩最出众,也是人民军队一众高级指挥员中,带领大兵团作战的开山鼻祖。徐向前擅长打大规模运动战,尤其面对本方火力不足的实际情况,徐帅善于出奇制胜:解放战争中他指挥华北第一兵团攻克大半个山西省,凭借土工作业和爆破作战的灵活战术,多次取得奇效。而从抗美援朝战争进程来看,运动战和坑道战分别是前后期志愿军的两种主要打法,正中徐帅下怀。

图片

更重要的一点是,徐帅在红军、抗战和解放战争的经历比较丰富,跨战区指挥过大量部队。后来的开国将军中,超过一半的人曾担任徐帅下属。抗美援朝时我军先后有6个兵团赴朝,累计出动兵力超过200万人,在调动干部和部队方面徐帅有很大的优势。不过徐向前的情况和粟裕、林总比较相似,因受到肋膜炎的困扰,徐帅暂时难以带兵打仗,甚至无法主持总参谋部的日常工作。1949年徐帅前往青岛海滨疗养,直到1951年他的身体才有所好转,参与了苏联武器谈判和订购过程。从另一个角度,他也为抗美援朝胜利贡献了力量。

图片

多病的徐帅无法出征,真正最有可能带兵赴朝的,是老帅刘伯承。刘帅曾长期指挥129师、第二野战军,跟林、彭、粟一样具备指挥战略大军的经验,并且战绩出色。刘伯承被誉为我军“军神”,是公认的战术水平突出的一代儒帅,理论和实战能力俱佳。虽然年龄稍大(1892年生人),且负有建设军事学院的任务,但根据军事工作的轻重缓急,只要战争形势和军队需要,以刘伯承的综合情况完全可以指挥志愿军抗美援朝。联合国军客观实力强劲,志愿军选帅还是会重点突出军事指挥属性,当时如贺老总、陈老总、聂帅等身手全面的老资格统帅,并未真正在军委的主要考量范围内。

图片

但1950年彭总选择勇挑重担,率领志愿军抵御外敌。因此在前线军事统帅方面,暂时不需要更多预案了。1952年彭总虽然回国动手术,但北京方面无需派出同等级的将领赴朝,由陈赓、邓华等人主持大局足够:因为战争已经转入相持阶段,根据既有方针和作战态势,我军和联合国军都难以再大幅度地将战线向前推移,此时更多是为停战而进行军事博弈,争取更多有利的谈判条件。不管徐帅还是刘帅,最终都没有赴前线指挥志愿军作战。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