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亲眼目睹了一个孩子变自卑过程:父母不该碰这个底线

 自在飞花也似梦 2023-04-09 发布于山东
图片
有内容、有深度、有温度,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 点击上方收听主播 慧慧 朗读音频
来源 |
 每日蒙台梭利(ID:montessori-daily)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当有一天,你发现那个曾经活泼开朗的小孩,突然变得不爱说话,过于懂事、过于讨好、再也不开怀大笑的时候…

不要怪他,这一切的因,都在于父母。

图片

淼淼是邻家的一个小姑娘,比我家果果大2岁,今年上3年级了。

前段时间在电梯里碰见她,跟她打招呼,她淡淡地“嗯”了一声,头埋得很低,直到走出电梯都没有抬起来。

后来一段时间,每次在电梯里碰见她,总是怯生生的躲在电梯一角,没有打招呼,也没有微笑。

我不由得心里一震,从前那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为何变化会那么大?

图片

孩子自卑还是自信,全在于家庭教育方式。

父母要守住自己的嘴,多鼓励孩子,才能培养出乐观、自信的孩子。

图片

孩子的自卑情结,

起源于父母的对比

自卑的孩子,最常有的念头就是:“我比不上别人。”

一个人的自卑胆小心理,99%都是在长期打击、对比中形成的。

这种比较可能来自于你自己,也可能来自于你周围的人。

我们之所以会有比较心理,主要来源于父母用“别人家的小孩”刺激形成的。

当你习惯了这样的比较模式之后,即便你长大远离了原来的生活环境,没有了被迫比较,你自己还是会不由自主地继续沿用。

图片

所以,不管你有多优秀,在某些方面总有做得比你更好的人;

你总会有一种“比不上”的感觉,继而引发内心深处那种无力感和自卑感。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而这种自卑,是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但是过度的自卑,带来的就是无尽的痛苦。

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处于巨大的竞争压力之中。

不仅是被比学习、比才艺,也在比生活环境、物质条件,甚至连父母自己都被加入竞争的行列。

图片

当你见到同一个班级里的学霸,不仅天赋异禀还很努力;

很多父母就难以掩饰自家娃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

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刺激自己家的孩子,从而加剧了孩子在内心中“比不上别人”的感觉。

在知乎上,有一个提问:摧毁一个孩子有多简单?

其中一个高赞的回答便是,不停地和别人家孩子对比,让孩子始终活在比较的阴影中。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和长处。

图片

这种捧别人贬低自己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杀伤力巨大。

不仅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还会让孩子觉得,“反正自己再怎么努力,也不如别人”,让孩子从心底里产生自卑情结。

图片

父母的打击和否定,

正在夺走孩子所有的自信

很多80后,从小接受的教育便是打压式教育。

曾经有个调查,九成受访者称被父母语言打击过,这个调查一度冲上热搜。

图片

父母明明是为了孩子好,明明比谁都爱孩子,可为什么总是用打击和否定的方式,给孩子造成一次又一次的伤害?

打击不是教育,而是伤害。

图片

从小就给孩子进行“否定式”教育,这个出发点虽然是好;

但是造成的后果,犹如一把匕首,深深地刺进了孩子的内心。

父母们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各种否定、贬低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好;

这不是打击式教育,只是打击,更会给孩子带来无穷的伤害。

父母的打击和否定,会让孩子觉得他一定太差劲了,深深影响了孩子对生活的信心。

从没有被鼓励过的孩子,你让她如何自信?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的缺点和不足上,而缺少对孩子的赞赏。

图片

家长随口一出的一句否定,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

总是生活在父母否定中的孩子,容易自卑、做事没主见、缺乏行动力。

一是,孩子变得自卑。

一味的否定自己的孩子,他们就会在内心产生一种自卑情绪,习惯性的看低自己,从而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父母越是否定,孩子越容易活成父母否定的那个样子。

二是,导致心理疾病。

父母长期的否定孩子,孩子的心理就会产生偏差。

孩子产生偏差行为,在潜意识里,是做给最亲近的、最爱的人看,是告诉他们“救救我吧,我不舒服,我很难受”。

图片

可是这个时候,大多数父母偏偏注意不到孩子内心的感受和发出的求救信号,只是看到了孩子表面行为的异常。

这种心理偏差得不到疏导就会憋在心里,时间久了就很容易导致抑郁症的产生,更严重的还会诱发一些心理疾病。

图片

减少孩子的自卑感,

从教孩子接纳自己开始

父母的肯定,是孩子勇往向前的动力来源;减少孩子的自卑心理,从教孩子接纳自己开始。

在教育心理学上有一个重要名词,叫做“翁格玛丽效应”。

说的是,从前有一个叫翁格玛丽的女孩,本来长得不是很美,但是她的家人和朋友都给她信心,鼓励她:你很美。

由此,女孩有了信心,每次照镜子的时候,她都在心里对自己说:“其实,你很美”。

女孩也越来越美了。

图片

翁格玛丽效应,说的便是接纳自己、多自我鼓励、自我赞美,给人带来的积极心理暗示。

教育也是如此。

如果家长能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言行,充分地肯定、信任、欣赏孩子;

传递给孩子正面的期待,那么孩子往往就会变得更加独立、自信,越来越优秀。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

无论孩子多大,最能治愈他们的,始终是来自父母的认可!

下面这两条建议分享给大家,愿每一个父母,都能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图片

1、多肯定表扬孩子

父母的肯定和表扬,对孩子来说,就像夏天的凉风,冬日里的暖阳,让他们感受到幸福。

当孩子受到赞美时,能够建立起自信,也会让孩子更加勇敢。

但是一定要记住,不要那种泛泛地夸赞,表扬孩子一定要具体、注重孩子努力的过程;

让孩子知道自己哪里最棒,让孩子明白,努力的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

2、接纳并支持孩子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越来越好,越来越优秀。

但是作为父母,比起管教孩子,首先给予孩子的应该是无条件的爱和接纳。

图片

曾经有一个小男孩,对着月亮开心地跳啊跳啊。

看到这一幕,妈妈好奇地问:“你在干什么呀?”

男孩指着月亮,兴奋地说:“我要跳到月亮上去。”

面对男孩的童言无忌,妈妈没有嘲笑和否定,反而笑着说:“很好呀,但你要记得回家吃饭哦!”

多年之后,电视上播放了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这个人正是当年那个小男孩,阿姆斯特朗

父母的支持,能让孩子爆发出巨大的能量,甚至能逆天改命。

就如同《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小哪吒,即使别人再怎么讨厌他,他还是受到父母的支持和呵护。

不断倾听孩子,给予陪伴,正是在这样的呵护之下,原本注定成魔的哪吒,爆发出巨大的潜力,实现了逆天改命。

图片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智慧的父母,总是以一种积极的眼光去看待孩子。

你怎样看待孩子,孩子就会长成什么样子。

愿每位家长都能看到孩子闪光的地方,愿每个孩子都能在赞美中成长。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