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骑行广西27-黄沙河

 史客郎骑行 2023-04-09 发布于湖南

桂黄路跨过湘桂铁路后,与322国道重合,从狮子岭北麓一路往东北而行。

途径一座蒋姓家堂,到永岁镇。

看不出是供奉蒋琬还是蒋冕

早晨出发时发现后胎有点漏气,但还能骑,到永岁镇时打听修车铺,从东街到西街来回一次,找到一家修电瓶车的铺子,拆下内胎,打上气,师傅拿在手上就发现漏气的那个洞,吱吱往外冒气,无法理解前面这20公里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永岁镇相当于以前的深溪铺,正好位于黄沙河到全州的中间,过往商旅一般在此过夜,其中有一个名人叫范成大,南宋乾道八年出知静江府兼广西道安抚使,曾经在深溪铺住过一宿,留下三首诗,其中一首是:“贺州归去柳州还,分路千山与万山;把酒故人都别尽,今朝真个出阳关。”‍‍‍‍

徐霞客从黄沙河经双桥到深溪铺:又南三里,双桥,有水自西大岭注于湘。又七里,石月铺,其西岭曰黄花大岭。又西南五里,出山陇行平畴间。又五里,深溪铺。‍‍‍

明代官道可能在黄花大岭的东南麓,后来修建湘桂铁路,占了这条古道,后来的桂黄公路即现在的322国道绕黄花大岭的西北麓。石月铺大概是现在的石岗村附近,西南边是梅潭村,西晋咸宁元年蒋赟后裔由全州迁来此地,繁衍至今,紧邻的石岗村好像也是以蒋姓为主。

国道的梅潭村路口有一座桥,桥下小溪几乎干涸,路口称大桥头,从桥西拐向南,穿过湘桂铁路的隧洞,遇到一支出殡队伍,我让在一边观看。孝子们披麻戴孝,面对抬棺人,倒退着三步一跪,看着很辛苦,但脸无戚容,可能本地习俗如此,不像我们江浙一带,一路上哭天喊地的。

再往里300米,向东转1里,到石岗村,燕窝楼在此。

燕窝楼是2006年公布的第六批全国文保单位,说明其基本保留了原貌,比较可信。

其实这也是一座蒋氏祠堂,始建于弘治八年(1495年),主持者为蒋建德,正德六年(1511年)其子蒋淦考中进士,开始扩建(或改建),此后蒋淦一直在外地当官,嘉靖六年(1528年)其母去世,蒋淦丁忧回家,第二年祠堂终于建成。

该祠堂建筑面积440多平方米,主建筑有牌楼、门楼、祠堂,因牌楼檐下的324根用雕花如意斗坊层层出挑,以榫卯穿斗而成,形如燕窝,故称燕窝楼。这个门牌楼历经500年依然保存完好,应该算是奇迹了。

嘉靖十七年(1538年),蒋淦升任工部右侍郎,正二品。二年后因病致仕,翌年于京城寓所去世。

蒋淦去世后三年,族人蒋贲、蒋淳相继中进士,将门额改题为“科甲传芳”,并重修后殿。万历年间,内阁大学士叶向高为燕窝楼题楹联:“累朝荣荫家声远,历代科名世泽长。”据说叶向高感念其母在石岗村避难时当地人对她的照顾,遂在村里修建了报恩府,并为蒋氏宗祠题写楹联。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叶向高出生于福州府福清县,当时倭患猖獗、肆虐福建沿海。其母为逃避倭寇,不得不在道路旁的一个破厕所中把他生了下来。幼年时的叶向高随家人四处避难,生活困苦,曾多次陷入绝境,因命大而存活下来。但福建沿海的叶母避难到千里之外的湘桂边界处,纯属想象。比较大的可能是石岗村蒋氏后人与叶向高同朝为官,请叶大学士题了楹联。

清代石岗村蒋氏的科甲依然兴旺,曾经有过一门三进士的记录,蒋氏后人应当重修维护过燕窝楼。国家文物局认为:燕窝楼在建筑形式上兼具明清时期的建筑特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燕窝楼今天不开放,村里人说找村委会主任可能会开门,但主任很可能出门了。燕窝楼门楼的左首是石岗完小,小操场上还有一张乒乓球桌,看着挺新,但这所小学已经废弃,不知道是否传说中报恩府的旧址。

回到国道,继续向东北,4公里后到双桥,见到那条注入湘江的溪流,此地原来应该有两座桥,而且靠得比较近,现在早已没有踪迹。

向前2公里,路边出现湘桂饭店的招牌,这才是湘桂走廊应有的模样。招牌下面标记“有大饼”,也许此地大饼颇有名,好像没听说南方有什么著名的大饼。

再3公里,进入黄沙河镇区,开始出现“桂北重镇”、“八桂门户”、“广西北大门”的宣传标牌,从桂林一路过来的桂黄公路,终点就在黄沙河镇。《全州地名志》介绍,其东有黄土山,西有湘江河沙洲,故名。

徐霞客乘船进入广西后,“西行三十里,午后,分顾仆舟抵桂林,予同静闻从湘江南岸登涯,是为山角驿,地名黄沙。西南行,大松夹道,五里,黄沙铺。”

山角驿,也称黄沙关,相当于张家湾村,在湘江东岸,现在看不出游记中描述的“舟从北来,反曲而南,故岸在北”的河湾。黄沙关曾是湘桂走廊上一个重要的关口,广西北大门是针对于这个黄沙关而言的。黄沙关的地势并不显要,后来在其西南五里的黄沙铺发展为一个重要的商埠,也就是今天的黄沙河镇。游记所说的“大松夹道”,是明代全州知府章复带领全州百姓修建的百里官松。清代左宗棠出征西北时,让全军将士沿途种植柳树,后人称为左公柳,与此类似。

在镇府边上的一家米粉店吃了卤粉,老板娘告诉我黄沙河镇没有去零陵(永州)的长途车,有过路车从她的店门口过,招手可能会停,但时间不好说,因为黄沙河镇不大。她说到前面的珠山镇,有很多班车去零陵,那属于湖南省内、永州市内的交通。这与我想象中黄沙河镇的地位相差甚远。

饭后继续向东,从黄沙河大桥过湘江,又与我的想象不同,我以为湘江是湘桂两省的界河,事实上根本不是,两省(县)是以湘江东岸一条丘陵的山脊来分界的,这条丘陵可能属于都庞岭的一支,提醒我兴安、全州曾经属于零陵郡的历史。


再向东4公里左右,一直是起伏的平路,没有上下坡,很平淡地骑到省界处,先看到高速公路(G72)上的“欢迎您再来广西”,再遇到国道上的“红色星火”,终于要离开广西,进入湖南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