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异量之美”

 关东老圃 2023-04-09 发布于吉林
刘劭《人物志》第七章“接识”云:“人初甚难知,而士无众寡,皆自以为知人。故以己观人,则以为可知也;观人之察人,则以为不识也。夫何哉?是故能识同体之善,而或失异量之美。”作者随后提供了八项对比,略谓世人臧否人物,惯以自己推崇或擅长的领域为标准,无力亦无心揄扬超出自己识力范围的人品成就。故钱锺书曾言,能超越“同体之善”,而至于欣赏“异量之美”者,方为“豪杰人”也。

II 程千帆指出,在古代作家中最鲜明地提出人们应当欣赏“异量之美”的是苏轼。苏轼有诗云:“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句出《孙莘老求墨妙亭诗》)又云: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椭?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句出《次韵子由论书》)程千帆评价说:前一条指出异量之美是客观存在,后一条更进一步指出异量之美不但并非完全对立而且可以互相渗透交融。” (《读宋诗随笔》)这是很有见地的。

III 窃以为,天地间之事物固然千差万别,而又相互勾连,俗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故庄子曾倡“万物毕同毕异”之说,良有以也。《周易》以“阴阳”指称万物,或已道尽天地间万物之情态,故此“异量之美”确是广泛而普遍之现实,而且“不但并非完全对立而且可以互相渗透交融”,就像阴阳两种力量的关系一样。这样,如果囿于一己之见,只能欣赏“同体之善”,而无法欣赏“异量之美”,仍为庄子批评之“小同异”,而未臻于“大同异”之境也。

IV 据有学者统计,钱锺书在《管锥编》中曾有七次提及“异量之美”,也是大为欣赏。如他在论及庄子时曾说:“庄周推关尹、老聃者,而豁达大度,能见异量之美,故未尝非'邹鲁之士’,称墨子曰'才士’,许彭蒙、田骈、慎到曰'概乎皆尝有闻’。”(《管锥编·史记会注考证》)如上所说,庄子主“万物毕同毕异”说,能见“异量之美”,不足怪也。

有意思的是,钱锺书在《游雪窦山》诗中还提到“譬如豪杰人,异量美能备”,并由此对孔子有所批评,认为他“只解别仁智”,谓之“固哉鲁中叟”,此与庄子相比,或又失之偏颇矣——此亦见欣赏“异量之美”之难也。

附:钱锺书《游雪窦山(之二)

  天风吹海水,屹立作山势。

  浪头飞碎白,积雪疑几世。

  我尝观乎山,起伏有水致。

  蜿蜒若没骨,皱具波涛意。

  乃知水与山,思各出其位。

  譬如豪杰人,异量美能备。

  固哉鲁中叟,只解别仁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