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眼全国各地的白毫银针

 木木武夷茶 2023-04-09 发布于福建

放眼全国各地的白毫银针

白茶,在2010年之前可以说一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状态,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亮相之前,白茶一直以出口为主,在此之后,才渐渐为国人所认识,近几年,更是全国各地茶树鲜叶都制成白茶,掀起了一股白茶热潮,其中,尤以白毫银针为首。

近期,常有茶友发来图片,询问图片中满披白毫的茶芽是否为白毫银针,单就图片可大致判断图中与白毫银针长相极为接近的茶芽有来自四川的,也有来自贵州及广西一带,其中,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单芽所制的“月光白”最易辨识。先不论产地,我们一起来看看白毫银针的定义,在201711月发布,于20185月实施的白茶国标中明确规定了白毫银针是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单芽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捡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由白毫银针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两点,何为白毫银针?首先,必须是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单芽;其次,制作工艺按萎凋、干燥、捡剔等特定工艺,由此可得出茶友图片中满披白毫与白毫银针长相极为接近的茶芽中最易辨识的“月光白”并不能称之为白毫银针,至于来自四川、贵州、广西等地的茶芽以白茶制作工艺制成的白茶成品应另当别论,具体看所制白茶成品的茶树品种。

袁弟顺编著的《中国白茶》一文中提及适制白茶的茶树品种要求选用茸毛多、白毫显露、氨基酸等含氮化合物含量高,这样制出的茶叶才能外表批满白毫,有毫香,滋味鲜爽。白茶最早是采摘茶鲜叶制作,之后才用水仙、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福云六号等来制作白茶。(以上摘自袁弟顺《中国白茶》)

白茶国标中提及的大白茶及福鼎大白、福鼎大毫、福安大白、政和大白,由此可见制作白毫银针的茶树品种有哪些,据史料记载,清嘉庆初年福鼎当地的菜茶品种的茶芽首制白毫银针,而国标中制作白毫银针茶树品种并未提及菜茶,而是一概归为贡眉。

前文提及川贵、广西等地所产白茶成品是否为白毫银针需另当别论,主要在于大白茶树品种在全国各省区均有大面积推广栽培。福鼎大白、福鼎大毫主要分布在福建东部茶区,20世纪60年代后,浙江、湖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北、安徽、江苏等省区有大面积栽培。政和大白、福安大白主要分布在福建北部、东部茶区,20世纪60年代后,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广东等省有引种。(以上部分摘自袁弟顺《中国白茶》)

由此可见,产自四川、贵州、广西等省的白茶成品(茶芽)茶树品种为大白茶或水仙茶可称之为白毫银针,这是不是意味着非大白茶或水仙茶的茶树品种茶芽制成的白茶成品不能称之为白毫银针?个人认为,依据国标的定义,我们可以姑且称之为狭义上的白毫银针定义,从广义上看,即便是川贵、广西等省得其它茶树品种茶芽所制的白茶成品及上文提及的云南大叶种茶树茶芽所制的月光白也可称之为白毫银针。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广义上全国各地的茶树品种茶叶所制的成品白茶均可称之为白毫银针,但由于茶树品种差异,产地差异等因素,虽同样按照六大茶类中白茶的制作工艺制成白茶成品,但各地制白茶工艺仍有差异,导致最终成品的品质表现不一,特别是香气、滋味上的体现,更为重要的是,白茶在后期转化的表现也有很大的差距,这就造成了为何同为白毫银针,因茶树品种不同,产地各异,价格上也有很大的差距。

放眼现如今全国各地的白毫银针,犹如百花齐放,风格各异,各具特色,个人认为,只要是白茶的适制品种,高山生态生长环境,工艺到位,亦不失为一杯好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