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行深厚的庄子,竟也要用假死来试妻,为何人心如此的不可直视? 世人皆知,作为道家学派的二号人物,庄子将老子的道家思想不断发扬光大,历经两千多年经久不息。 就连近代文人闻一多都说,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可见,在中国人的血脉里,“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已深入骨髓。 别看庄子崇尚自然,体悟大道,曾经也有一件家事令其十分头疼,落入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俗套,为求取结论他不惜花费诸多精力和时间,用枕边人来测试人心。 为什么“一切顺其自然”的庄子会去测试枕边人的人心呢?这不得不从庄子的生平说起。 ![]() 乱世出英雄,也出智者两千三百多年前,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混乱的战国中期,战火纷飞,民不聊生。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能活下去是第一要务,宋国蒙人庄周也不例外。 作为宋国君主宋戴公的后代,庄子才华横溢,是不可多得的的青年才俊,他本可加官进爵享受荣华富贵,但却只做了很短时间的漆园小吏,充其量不过是弼马温之类的角色,此后再也没有碰过阿谀逢迎的官场。 ![]() 面对仰慕其才华的楚威王投递来的宰相之位,庄周弃之如敝屣,他对带着千金厚礼前来游说的使臣说,与其做那被国君供奉与崇敬的灵龟,还不如做只在泥潭里游来游去的小龟,悠然自在。 原来逍遥自在的活着便是庄周的最大追求,什么王权富贵,于他都是浮云。 喜欢游历的庄子再次背起简易的行囊,继续周游天下、潜心研究学问,过着隐士一般的清苦日子。 在诸子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庄子游历了许多国家,研究了各个学派,最终他将自己的思想融于老子的道家学说,把“天道无为”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不断发扬光大,还被后世尊称为道教祖师。 ![]() 那么问题来了,在沟通不便的古代,庄子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来弘扬其道教精神呢? 埋藏在寓言故事里的真理和如今的许多大文豪一样,浪漫主义学者庄子也擅长写故事,他把自己的哲学思想与文学结合在一起,写出了一则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寓言故事,得到了世人的广泛传播。 这些时常出现在各种学堂、教育中的经典寓言,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在这些故事里,如果一定要挑选出两篇知名度最高的寓言的话,非“庄周梦蝶”、“与惠施论鱼”莫属。 一天,庄子午间小憩,梦到自己变身为一只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轻盈的身躯、亮丽的鳞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那快乐自不待言。 ![]() 一觉醒来,庄子看到自己还是庄子,但梦中自由自在的蝴蝶还历历在目。哲学家体悟颇深,这不知道是庄周在梦中化为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化作了庄周? 无论如何,刚才梦中的快乐是真实的感受,原来偶尔地做做白日梦,也是人生的一种乐趣。 又有一日,庄子与好友惠子走在桥上,看到河里的小鱼游来游去,甚是欢畅。 ![]() 庄子便说,“看这些在河里游泳的鱼是多么的快活!”好辩的惠子马上反驳道“子非鱼,焉知鱼之乐?”面对这个杠精的反驳,庄子不禁回怼“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崇尚自然的庄子,认为万事万物没有本质区别,人可以通过感知自然获取规律,从而指导自己更好的度过一生。所以,他认为可以通过鱼的姿态感受到它们的快乐。 这两个不折不扣的最佳辩手在桥上论证了良久,最终庄子凭着技高一筹的毒舌功夫和至高境界,在这场辩论赛中胜出。 除此以外,还有庖丁解牛、东施效颦、望洋兴叹、井底之蛙等近百个耳熟能详的故事,都是庄子在深入浅出地阐释着道家的思想。 逍遥豁达的庄子,在游历祖国山川、与人谈经论道之时,将自己的学说不断丰盈,为人也越发地超然物外。 ![]() 但在游历诸国的途中遇到的一件事,让庄子意识到有些人心还是难以预料。 路遇扇坟妇 庄妻表衷肠这一天,游山玩水的庄子回家时路过一片风景优美的树林,远远看到一位一身素衣的少妇在挥动着扇子,走近时才看清她是在给一个新立的坟头扇风,一边扇还一边低声啜泣着。 ![]() 甚感奇怪的庄子忍不住询问其缘由。少妇也没有隐瞒,告诉庄子这是生前恩爱丈夫的新坟,丈夫临死前答应她,等坟头上的土干了之后就可以改嫁。这不,为了早日能改嫁他人,只能日日来坟头上扇风。 庄子听了漂亮少妇的诉苦也于心不忍,便使用法力帮她扇坟,不一会儿的功夫坟头上的土就变得干松了。少妇见状十分欢喜,对着庄子千恩万谢之后离开了,还把扇子赠送给了恩人。 但助人为乐的庄子却越想越生气,回到家之后,他看着扇子不停地踱步叹气。 庄子的妻子田氏出身名门,也是个知书达礼的女子,虽然是庄子的第三任老婆,但与庄子相爱如宾,也甘心陪伴他在贫苦山野中隐居。 妻子很少见到豁达的丈夫如此不开心,赶紧询问丈夫为何。 于是庄子就把少妇扇坟的见闻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刚听完田氏就大骂那位刚刚守寡的年轻女子薄情寡义,直言这真是给天下的妇人抹黑,哪有这种无情无义的人。 ![]() 但庄子并不这么乐观,他深知知人知面不知心,半开玩笑的说如有同样的际遇,妻子也会有如此行为。 那边田氏可不答应了,认为庄子在污蔑她的忠贞,她对庄子做出了终身不改嫁的承诺,还把扇坟少妇送的扇子撕个粉碎。 对于田氏诉说的这一番衷肠,深谙人性的庄子怎么能相信?但他还是保留着一丝侥幸,认为相亲相爱的枕边人会为他有所坚守。 事情的真相果真如此吗? 庄子试妻庄子的一生共娶过三任老婆。发妻很早就得病去世了,第二个老婆在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情况下也因犯错被休回家。最后一任老婆田氏出身名门,年轻貌美、温柔贤惠不说,还带着丰厚的陪嫁,庄子与她感情甚笃。 ![]() 但因为少妇扇坟之事,庄子也不免对恩爱妻子产生了一试真情的想法。不久,庄子一下子就病重得起不了床,眼看就要一命呜呼。临终前,他对伺候在旁的田氏说,早知道这么快就有今天,就不应该让你撕掉那把扇子,留着给你扇坟用正好。 田氏哽咽难言,表示自己是个知书达礼之人,肯定会为庄子洁身自好,就差立个贞节牌坊了,还要以死表明心迹。庄子听完后放心地咽了气。 ![]() 田氏每日在灵前哭得梨花带雨,街坊邻居都为她对庄子的深情厚谊点赞。 在庄子去世后的第七日,一位风度翩翩的楚国贵族青年来到了灵前。他自称是仰慕庄子的楚王孙,曾与庄子有过师徒之约,这次本想登门拜师,却不想只能瞻仰到老师的遗容。 ![]() 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敬意,楚王孙自请为庄子守灵百日。田氏见楚王孙风流倜傥,谈吐不凡,便应承下来。 守灵才过几日,楚王孙便对田氏事事上心,不但出手阔绰地赠送金银珠宝,还一天到晚地嘘寒问暖。本就对青年才俊楚王孙有好感的田氏,自然招架不住这等暧昧,二人很快便眉来眼去。 ![]() 又过了十来天,田氏便表达了既然两情相悦不如成亲的想法,楚王孙答应了。 但就在两人拜堂成亲的晚上,怪事又来了。楚王孙正要宽衣解带,却突然一阵眩晕倒地不起,他的仆人说这是老毛病,每年都会犯一回,要说解药也不是没有,人的脑髓就可以。 田氏听了眼前一黑,这可是要人性命的解药,如何使得?仆人又补充说,用去世45天内的人的脑髓也可以治病。眼看心爱的楚王孙奄奄一息,田氏瞬间想到距离庄子去世还不足一月,还可以一试。 一不做二不休,田氏拎起斧头就朝墓地走去。 等田氏三下五除二地劈开棺木,却见庄子径直坐了起来。田氏吓得魂飞魄散,等定睛一看真是活生生的庄子走了出来! 两人回到家中,哪里还有楚王孙和他仆人的影子?庄子独自回到房间,闷声喝起酒来,徒留一脸疑惑的田氏。 ![]() 看到庄子死而复生,田氏还是欣喜万分,打算两人继续恩爱地生活下去,但醉酒的庄子却只是唉声叹气,他唤出楚王孙两人,表明这都是自己使用分身术变来的。 羞愧交加的田氏,想起自己曾经对庄子的承诺不禁感到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她哭着跑出房间,感觉再也没有颜面面对庄子,一时想不开竟然悬梁自尽了。 好好的一个家庭,就因为这一次的试妻行动而家破人亡了,庄子觉得值得吗? 鼓盆而歌 生死看淡妻子的意外去世,让庄子意识到人性的复杂超乎想象,人心可比鬼可怕多了。 痛定思痛的他,对于人心有了自己的定论:人性是测试不得的,要顺应人性、顺应自然。 在妻子的葬礼上,幡然醒悟的庄子敲击着家里的瓦盆,倚着妻子的棺材放声高歌。 ![]() 前来凭吊的好友惠子见状十分不解,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正举办喜事呢。庄子坦言,起初看到妻子的离世,确实悲痛万分,但联想到生命的起始和终结,便可认定她仍存在于天地之中,我不应该为其哭泣。 道行更加精进一步的庄子再次领悟,生老病死,本是万物无可奈何之事,生于无,复归于无,都要心平气和地接受它,才能避免更大的伤害。 结语俗话说,不猜天意,不赌人心。庄子的这一试,竟让自己成了终身的鳏夫。自从田氏离去,他再也没有另娶,把余生都贡献给了道家学说的发展。 得道之人的超凡脱俗,除了自身的天赋异禀,大多数也是经历过人世间的大悲大喜与大起大落,看破了红尘才能真正地达到无我的至高境界。 但寻常人家的日子,还是要“难得糊涂”为好。有句歌词写得就很妙,“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食五谷杂粮,知人间烟火,不必事事清醒,更不要去窥探人心。糊涂一点,顺其自然,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洒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