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路遥是有名的作家,但死后,路遥给老母和13岁独女留下的,竟然是一叠总数达10000多的欠条,而他死前遗愿之一,只是想借5000元

 昵称14934981 2023-04-10 发布于辽宁

路遥,中国文坛史上一个特殊的存在。有评论家曾说,路遥如果不早死,他可能越过莫言,拿到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

关于路遥,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调查:

在“你认为最具悲剧性的当代作家”这个问题上,78%的票给了路遥;在“对你人生影响最大的当代作家”这个选项上,89%的读者还是投给了路遥;最后,在“你认为谁堪称当代最杰出作家”中,依然有72%的网民选择了路遥。

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坦言:

“《平凡的世界》可能是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大、受众最多的。”

路遥,迷一样的男人,迷一样的作家,想要解开这个迷,还得从路遥的一生说起。

路遥:贫苦又幸运的一生

1949年12月3日,他生于陕北清涧县一个普通的农家,家中兄妹8人,全靠身高只有 1.5 米的父亲来挑起重担,生活极其贫困,经常揭不开锅。

为了生存,父亲决定将他过继给伯父,被送走的那天,母亲为他做了一顿丰盛的早餐,7岁的路遥便跟随父亲走了100多里地,来到了伯父家。

当父亲像个小偷一样从伯父家溜走,他多想冲下去跟父亲回去,却只躲在老树后抹泪。

多年后,路遥依然难以释怀:“家里没有办法养活我,父亲带我一路讨饭,讨到伯父家里,把我送给了伯父”。

伯父家的情况也并没有好太多,他时常为买不起几分钱一支的铅笔而发愁。看着别的同学穿着整齐,再看看自己,衣衫褴褛,年少的路遥,只能躲在角落,生怕别人看到他破洞的裤子。

尽管条件艰苦,但是路遥内心有着极强的求学欲望,嗜书如命的他,最爱的地方就是学校的阅览室,大量的阅读,也为路遥后期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3年的“小升初”考试,路遥获得了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要是放在现在,家长肯定高兴坏了,但大伯却一脸阴沉,要他上山砍柴:“这学肯定不能上,天王老子说了也没用。”

在一个贫苦老汉有限的认识里:一个农村娃能识文断字就行了,还要上天不成?况且家里也实在供不起了。

路遥心有不甘,四处求助,最后通过多方协调,伯父才勉强答应每月给路遥25市斤粮票让他去上学。不够吃,也再没有多余的口粮了。

路遥的养母自小就疼爱这个养子,她不忍儿子饥饿,常常起早,走很远的路到邻县讨饭,把要来的黑馍馍掰碎晒干,再走十几里路送到路遥手里……

事实证明,养母的辛苦没有被辜负。后来这段苦难的人生经历成就了路遥坚韧不移的秉性,也成了伟大作品《平凡的世界》的创作背景。

世界终将属于那些自强不息、勇敢争取的人。他们绝不把命运的抉择权拱手让人,因而在苦难的夹缝里也总能找到生机与希望。这便是《平凡的世界》所要传递的主题思想。

《平凡的世界》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每个看它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人人都是孙少安,当生活给与我们暴击、摧残的时候,我们仍然热爱生活。

呕心沥血的创作,死后遗产只剩一叠欠条

1970年,路遥投身文学创作。彼时,路遥还只是暗藏在角落里的一颗不起眼的星星。

1982年,路遥的首部中篇小说《人生》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这篇酝酿3年、只花了20多天写就的13万字小说,使路遥轰动一时,正式跻身“著名作家”行列。

《人生》给路遥带来了高光时刻,但同时,也伴随着质疑。

当时社会上有一种论断——《人生》将是路遥不能逾越的一个高度。

过往贫苦的生活,在他的身体里种下了坚韧的种子。路遥不可能就此止步《人生》。

他要在40岁之前,创作一部伟大的作品。1983年,路遥便开始筹划他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动笔之前,还特地去了家乡毛乌素沙漠进行了“宣誓”。

为写这部书,路遥整整准备了3年,前后经历了6年牛马般的生活。光是翻阅资料,手指都被磨平,疼得只能用手掌去翻阅。

为了更充分感受孙少平的矿工生活,路遥直接住进了矿区。

矿区的生活条件艰苦,物质条件匮乏。路遥每天吃得非常简单:早晨不吃饭,中饭一般只有两个馒头、一碗稀饭,就着咸菜。晚上要么面条,要么和中午一样。凌晨工作完毕上床前,“再烧一杯咖啡,吃下去这说不来是夜宵还是早点的两个冷馒头”。

路遥为何执意如此?难道在舒适的环境不能创作?,对此他说:“作品中任何虚假的声音,读者的耳朵都能听得见。无病呻吟骗不来眼泪,只能换取讽刺的微笑:而用塑料花朵装扮贫乏的园地以显示自己的繁荣,这比一无所有更为糟糕.....”

对待创作,路遥是走心的。所以他的作品,注定被万人追捧。

好喝的酒需要时间来沉淀,好看的书亦需要时光的打磨。

1986年,当路遥满心期待,双手捧出热气腾腾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时候,并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

因为当时流行的是魔幻现实主义、意识流等小说创作手法,大家都觉得这种现实主义写法很老套、很过时。

面对外界的质疑,路遥也曾彷徨、苦恼、困惑,但最终坚定了创作的决心。他说“当大家都在用西式餐具吃中国饭菜的时候,我不会为我依然拿着中国筷子而感到害臊。”

路遥再一次将自己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1991年3月,面对700多部候选作品的角逐,他的小说《平凡的世界》一举摘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第一名。

《平凡的世界》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经典

贾平凹说:

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

作家,生来就是个耗生命的工作。

在那个没有电脑的年代,路遥就用纸和笔写了整整6年,共计100万字,每天10几个小时,工作到凌晨,只能靠不断的吸烟来给自己提神。这种超强度的工作负荷无异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由于长期的身体透支,加上营养不良,在创作《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的时候,路遥吐血也要创作,亲戚朋友建议他休息一段时间。

但路遥心里明白,《平凡的世界》还有最后一部没有完成,而且是最为关键的一部,无论如何自己也要坚持写完。

在生命与作品之间,他选择了后者。

1992年11月17日上午,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家人清理他的遗产,发现他什么都没留下,只给老母和13岁的独女留下了一叠一万多元的欠条。

对于注定名垂文坛的作家来说,那严寒而漫长的冬天随着路遥的逝世就要过去了,而真正温暖的春天也正姗姗到来……

作家高建群说:

一个作家去世20年,人们还在热烈地怀念他,还在谈论他的作品,这是对作家最高的奖励和荣誉。

这就是作家路遥。

虽然去世多年,他的作品成了无数读者心中的经典,就像久酿的老酒,历久弥新。他的书不仅是一时的畅销书,更是经得住历史眼光审视的“长销书”

以《平凡的世界》为例,1988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时,直接听众达3亿之众;据不完全统计,单单过去10年,累计正版发行量就超1800万册;始终高居清华、北大、浙大等高校图书馆借阅排行榜前列……

那些读过路遥的人,有不少人已成为社会中坚、行业翘楚。

当马云还是一个寂寂无名的穷小子时,无意中在火车站捡到一本《平凡的世界》,一读就再也放不下。马云说:“是《平凡的世界》改变了他,让他意识到,只要不放弃,就会有希望。”

潘石屹读了7遍,他说:“每一次的人生低谷,觉得这个坎过不去了,我都要拿起来读一遍,以至于每个细节都记得很清楚。”

《平凡的世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已经被教育部列为青少年必读书籍之一

生活不易,没必要跟自己的平凡为敌。人生实苦,好在还有路遥与你我同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总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在你迷惘和无助的时候,就去《平凡的世界》找答案!

就像路遥说的:“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不管你是身逆境,还是顺境,不妨读一读这部《平凡的世界》。

郑重向大家推荐这本好书,《平凡的世界》全套三册,现在正值双十一,原价108元的3本,限时秒杀,只需79.8元!

只要一场电影的钱,却能让你在逆境中看到希望、勇气和光亮;能让你在顺境中懂得感动、感恩和珍惜!

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购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