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话题 精华文章

专家简介李志道,男,主任医师,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著名针灸专家,为著名针灸专家李中和之子,集系统教育和家族经验传承于一身,精于理论而善于临床,研古而习今,喜方药而善针灸。曾承担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局院级科研课题多项,此外主编大学本、专科教材3部。其所主编的《针灸处方学》为全国首创,还编写了20余部中医、针灸、中西医结合学术专著,培养了中外硕士研究生十余人,多次出国讲学,医疗。足迹遍及欧亚。从事教学工作和临床工作40十余年,擅长针药并用治疗:中风后遗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炎、失眠、抑郁症、前列腺疾病、脾胃病等各种疑难杂症。 对“齐刺”“傍针刺”的认识及应用
“齐刺傍针刺”出自《内经》。为临床常用而有效的配穴方法。笔者在学习和运用中略有肤浅体会。初步整理如下:《灵枢·官针》篇说:“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寒气小深者也。”据此可知,齐刺原意是指在寒气为患的病痛处正中直刺一针,再在这一针的两旁(或上下)各直刺一针的方法。《灵枢·官针》篇说:“傍针刺者,直刺傍针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据此可知,傍针刺原意是指在留痹的正中直刺一针,再在其旁边直刺一针的方法。从以上不难看出,齐刺与傍针刺很近似,都是以增加刺激量为目的,在患部施行多针刺的方法。不同的是针刺数量不同。笔者体会,临床应用之时,不必泥于一定在上述两种病痛处针刺。主要取其为了增加刺激量而施行多针刺的方法。因此,在其他病症处的局部施行多针刺,或是在远离患部的某一经上施行多针刺,都可以视为齐刺或是傍针刺。其针刺数量也不必限于规定的三针或二针,再多一些也可以。按上法选穴,用放血疗法、灸法等,也应属齐刺、傍针刺的范围。从《灵枢·官针》篇可知,齐刺、傍针刺本来专为治疗留痹等局部病而设。由于刺法的发展,其适应证不仅限于上述,既可治疗其他局部病证,又可以适应远端病证。常用的有:1.胃脘痛、痢疾、泄泻、阑尾炎 齐刺选穴法: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 足三里为胃的下合穴,上巨虚为大肠的下合穴,下巨虚为小肠的下合穴。上三穴简称“三合穴”对于上述各种胃肠病症疗效甚好。 急性胃脘痛还可以改用梁丘、足三里、上巨虚三穴。因为梁丘为郡穴,善治急性病。 2.胃脘痛、腹胀痛、消化不良 齐刺选穴法: (1)纵向选穴法:任脉的上脘、中脘、建里。或是胃经双侧的承满、梁门、关门。 (2)横向选穴法:中院、梁门(双)。 或是在任脉的脐与剑突下缘之间均匀地直刺三针,再在双侧胃经上与前三针相平处各直刺一针。总计九针,称之为“中气法”,此法实际上属于几个齐刺法的集合。 3.肩痛 齐刺选穴法: (1)肩三针:肩髃、肩髎各刺一针,再在两穴之间刺一针,合为“肩三针”若只用肩髃、肩髎二穴,则为傍针刺法。 (2)三条山:条口透承山(简称条山)为治疗肩痛的效穴。尤其是对于肩凝证的肩关节活动受限症,更有突出疗效。美中不足的是,此穴作用不够巩固。为弥补这个不足,常采用三条山法:先针条口透承山,再在条口穴的上五分和下五分处各向对侧透刺一针。三针平行,都在足阳明胃经上。如果只在条口穴上五分透刺一针,则为傍针刺法。 肩三针与三条山可以配合使用。 4.坐骨神经痛 根据疼痛的部位不同,可将坐骨神经痛分为少阳经型、阳明经型和太阳经型。疼痛部位以下肢外侧为主者,正在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上,称为少阳经型。疼痛部位以下肢前面为主者,正在足阳明胃经循行路线上,称为阳明经型。疼痛部位以下肢后面为主者,正在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上,称为太阳经型。 少阳经型齐刺选穴法:环跳、风市、阳陵泉、阳交、外丘、悬钟。 阳明经型齐刺选穴法:髀关、伏兔、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解溪。 太阳经型齐刺选穴法:殷门、委中、承山、昆仑。每次选穴3一4个。白荥荣氏认为。治疗坐骨神经痛循一条经取穴比循多条经取穴更为满意。可集中刺激量,增加刺激强度,提高治疗效果!。白氏用艾灸加电针法,笔者虽用毫针刺法,临床体会与白氏相同。 5.鼻衄、目疾、腰脊强痛 齐刺选穴法:神庭、上星、囟会、前顶、百会。 上五穴依次排列在头部的督脉上。对于上述诸证,疗效肯定。关于目疾等证《儒门事亲》曾指出:“目肿目翳、针神庭、上星、凶会、前顶、百会五穴出血。血之翳者,可使立退,痛者可使立已,眯者可使立明,肿者可使立消。前五穴非徒治目疾,至于头痛腰脊痛,外肾素躁痒,出血立愈。凡刺此勿深,深则伤骨。” 6.癫痫 甘肃省商业厅医务所张医师报导(内部资料),治疗癫痫用下列腧穴: 主穴:白会、水沟、风府、神庭、大椎、风池、鸠尾。 配穴:申脉、照海、神门、间使、涌泉、丰隆、合谷、太冲、肝俞、脾俞、肾俞。 每次取穴约1一8个,其中主穴不少于2个。 张氏体会,曾根据《资生经》、《针灸大成》、南京中医学校编写的《针灸学》等书所载处方治疗,疗效一般。后读《针灸甲乙经》,对卷十一阳厥大惊发狂痫篇所提出的,以督脉的头部经穴为主的取穴法,深受启发。该篇对癫痫病的治疗,在督脉的头项的13个穴中,就选取了1个穴位。可见皇甫谧对使用督脉的头部经穴治癫痫是非常重视的。参照《甲乙经》的配穴原则,以督脉的头部经穴为主穴,治疗癫痫、疗效较前明显提高。治疗36例,观察2年控制发作者5例,显效14例。 笔者认为,每次在头部的督脉上选取2个以上的穴位,即属齐刺或傍针刺法。 7.由元气不足引起的遗精、阳痿、遗尿、夜尿多、月经不调、腰膝软、精神疲愈、久泄久痢、中风脱证、中警虚脱证、霍乱之后的阴阳衰竭证等。 傍针刺选穴法:气海、关元。 齐刺选穴法:气海、关元、神阙。 关元为元气关藏出入之所。气海为元气生发之海。神阙为真气之所系。真气、元气异名同类。因而三个穴位都有大补元气的作用,含用之后,其作用更强。对于上述诸证常获显效。若属久痢久泄、中风脱证、中暑、霍乱后之阴阳衰竭证,加入神阙穴重灸,其疗效更好。 8.留痹、寒气小而深的痹痛证。 从《灵枢·官针》篇可知,齐刺是专为治疗寒气小而部位较深的痹痛而设。傍针刺是专为痹痛时间较长的留痹而设。都是在病痛局部(阿是穴)施针。皆为临床常用之法。 1.每一组齐刺或傍针刺所选的穴位中,每个穴位的功能主治都是相仿的。如肩三针治疗肩痛,其中任何一个穴位单独使用都有这个作用。三合穴治疗痢疾等证,其中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三穴中,每个穴都有治痢疾的作用。因此,齐刺、傍针刺的目的就是在于把功能主治相仿的一组穴位集中在一起、从而达到加强某一局部或是某一经刺激量的作用。2.一个病证的产生,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的。从上条可知,齐刺、傍针刺都是从一个侧面选穴的。因而临床之时,还须根据不同病因病机而配伍其他腧穴。如胃脘痛,齐刺法选用上脘、中脘、下脘等为局部取穴;三合穴为本经取穴;二者都是着眼于胃。如果属于肝木克脾土所造成的胃脘痛,仅着眼于胃是不行的。还须配伍内关、太冲以疏肝和胃。当然仅用齐刺、傍针刺选穴法的机会也不少。如治疗坐骨神经痛只用前述之穴就可以了。3.齐刺、傍针刺的选穴、即可以完全选用经穴,也可以完全选用阿是穴,还可以经穴与阿是穴相配合。如三合穴完全是经穴,治留痹完全是阿是穴,肩三针则是经穴与阿是穴相结合。▶ 注:本文由培医教育(www.tcmedu.com)整理,摘自《北京中医杂志》1985年第3期,作者:李志道,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