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新月 ||《呼唤》外一首,作者:饶孟侃,朗诵:杨红博

 汕头朗读者 2023-04-10 发布于广东

第884期


       编者按:新月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一个文学社团,于1923年在北京成立,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前期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期创办《新月》月刊及《诗刊》季刊。新月社中的诗人以提倡格律诗而独树一帜,形成了现代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诗派”,其诗歌理论和实践对后来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年是新月诗社成立100周年,汕头朗读者在2023年世界读书日期间特别推出“百年新月”纪念栏目,以声音再现新月诗派的格律之美,让我们穿越百年时光感受字里行间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本栏目由合胜读书会协办,敬请关注留意。本期为汕头朗读者成员杨红博朗诵的《呼唤》外一首,作者:饶孟侃,请欣赏。

       欢迎关注公众号:欣赏有声作品,了解活动信息。

呼  唤(外一首) 
作 者:饶孟侃                  朗 诵: 杨红博






有一次我在白杨林中,
听到亲切的一呼唤;
那时月光正望着翁仲,
翁仲正望着我看。
再听不到呼唤的声音,
所以我吃了一惊,四面寻找;--
翁仲只是对月光出神,
月光只对我冷笑。


梦神问我有心事没有,
我随口答道:“不曾,不曾!”
她对我掏出一面镜子
里面映出的分明是蘅。
笑一笑她把镜子收起,
我心里好像打着秋千;
正想问一问蘅的下落,
不提防梦神已经杳然。

       作者饶孟侃(1902-1967),原名饶子离。江西南昌市人。诗人、外国文学研究家。新月派成员之一,曾任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交学院等教授。1916年至1924年,先后在北京清华学堂和清华大学读书,专习英语,参加清华文学社,是当时有所谓的"清华四子"主要作品有诗集《泥人集》等。

        朗诵杨红博,语言艺术爱好者。曾获汕头市演讲比赛一等奖,代表汕头市参加广东省演讲比赛获优秀奖,汕头朗读者成员

汕头朗读者创建于2018年10月,是一个有朗读、朗诵基础的文艺志愿团队,与时代同行,为人民发声。成员自愿组成,来自各地各部门各行业,有公务员、老师、退休人员、企业高管等,大家热爱生活,淡泊名利,严守底线。坚持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正能量,传播党的声音。通过微信群、公众号以及每月的朗读沙龙和公益表演活动进行交流、学习,以此团结、带动广大爱好者参与朗读、朗诵活动,助力全民阅读与文化繁荣。
朗读,是心灵的歌唱。读诗、读文、读人生,越读越精彩;读人、读事、读生活,阅读阅快乐。汕头朗读者成立以来,一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递榜样力量,热忱讴歌新时代、新征程的万千气象,讲好人民群众的奋斗梦想。
汕头朗读者公众号和视频号内容丰富多彩,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诗经”“弟子规”等栏目,有让小朋友展示的“小荷初现”栏目,有爱党爱国的“红色文化”栏目,以及针对各时期的专题栏目,等等,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和好评。成员朗诵作品多次被“学习强国”平台录取刊发,有二个作品获广东依法治省办、省普法办、省司法厅举办的“学法颂典”民法典原创朗诵诗活动优秀作品。成功举办了二届“桑梓佳诵奖”公益活动,有效发现培养了朗诵人才。
汕头朗读者始终恪守人民至上,反映人民心声,让党的声音传播到千家万户。多次承办、协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委政法委、市文联等单位举行的主题专场诗歌朗诵会。汕头电视台、《汕头日报》《特区青年报》、汕头电台、“中国报道”等主流媒体都对汕头朗读者进行了宣传报道。目前,汕头朗读者成绩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参加的人员越来越多,专业水平越来越高,为繁荣汕头文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顾   问牧 言

主   编:大海渔夫

副主编:青 剑、彼木曰

编   辑:三心田齐、张玉、朱  屏

              朱庆洪、肖  萍

本期责编张玉

支持单位广东省文化学会

                  广东诗人
                  汕头牛劲斋书院
                  汕头金牌语韵艺术中心
                  佛山市语言艺术研究会
                  市汇恒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合胜读书会
                  河源市朗诵艺术学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