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两汉四百年48

 中医知识圈 2023-04-10 发布于山东


停更了一段时间,好多人摧,更新了,看得人也不多。

五十七、周亚夫之死

据说神奇的相面大师许负在看到周亚夫以后,预测了他会封侯、会当丞相,最后会饿死。

作者我平时也会研究一下相术,研究多了,倒也颇有心得,往往一个人的性格都写在了脸上,性格决定命运,中国人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以上这些都能影响人的命运,特别是积阴德和读书,持之以恒,会改变人的气质,但古人为什么要把积阴德排在前面呢?后来我很有体会,人只有具备了真正的慈悲心,才不会读错书,越读越偏激,这就是毛爷爷说的,路线如果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

周亚夫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细柳营里,只闻有军令,这种铁一样的记录,一定是通过严苛的惩处才能达成的。

有人可能要说,慈不掌兵义不掌财,但往往掌兵的必须得讲义气,财去人聚集,比如一同参与平七国之乱的窦婴,皇帝为了让他能甘心领兵卖命,在出征钱赏了他千金,窦婴把这些钱全部都拿去分给了手下的军官,而且分配的方式颇为有创意,不是按照职位赏赐的,而是放在那里,喊大家过来,谁需要多少拿多少。

所以历史记载里,窦婴一路上都有人帮忙,但周亚夫身边却罕有贵人出现。

周亚夫到底是个什么性格呢?按照我读书的心得,此人颇为持才傲物,容不得人,在为人处世上缺少怜悯心,也很难与人共情。

周亚夫的爹周勃虽然也被皇帝忌惮,好歹人家还知道跑去跟薄太后的家人交朋友,到皇帝要处置他了,薄太后能拉下老脸不讲仪态的逼着汉文帝收手。

但到周亚夫这里,只怕窦太后第一个热烈欢迎周亚夫被整治。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对汉景帝的评价很差,所以在写这一朝君臣之间的过招,总喜欢把皇帝描绘得因为心胸狭窄才导致了一切。

但皇帝也是人,平时我们上班打工,别说对着全国独一份的大老板,哪怕就是对着自己的直属上级,都总要照顾点别人的情绪吧。

好家伙,到周亚夫这里,根本就不存在讲什么君臣之礼,在关键时候,总爱想办法给皇帝找不痛快。

第一件事就是平七国之乱的时候,周亚夫把刘武当成诱饵,来吊着吴楚联军,把个皇帝的弟弟,薄太后的心头肉给折腾得,都跪着哭求手下的将领坚守了。事后就事论事,这样做是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但你一个领兵的,难道没有稍微委婉的办法来处理这件事?

非要搞得刘武脸面丢尽,皇帝落了个不友的名声,连带着老太后不知道为此流了多少泪,这一桩桩,都是招人恨的原由。

再则,周亚夫又是个大嘴巴,平时特别喜欢议论人议论事情,这点随了他爹周勃,但周勃人家是偷偷到刘邦哪里打小报告,周亚夫偏偏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只要认为自己占了道理,谁的面子都不给。

在汉景帝五年的时候,丞相陶青老病交加,于是辞职,皇帝把周亚夫从太尉转成了丞相,其实这已经是皇帝的一种委婉的警告。

丞相是百官之首,周勃当年这个位置上吃过瘪,为的是不知道轻重,不知进退,倨傲无礼,惹恼了同僚。

等周亚夫当了丞相,那嘴炮开得,只怕比周勃还厉害。

皇帝要废掉太子刘荣,周亚夫跳出来反对。我在前面的文章里说过,为了永绝后患,定罪的时候都动用了郅都,族诛了栗姬全家,这是办成了铁案。

汉承秦制,非常讲法制,但周亚夫的反对,却是跟窦婴一样的搞情绪化,为什么我这么说,很简单,假如周亚夫能说几句得体的,以《史记》对汉景帝的态度,早就被记录下来了。

后来王娡当了皇后,为了拉拢儿媳妇,窦太后劝皇帝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但景帝不愿意,说窦太后的侄子,在父亲文帝在世的时候也没有封侯。这不是废话吗?窦太后能不懂这个道理,所谓拉拢,就是恩出自格外。

窦太后一坚持,汉景帝就拿老娘没办法,于是又用上了那句要跟群臣商量的话当挡箭牌。

上朝一提这件事,爱发表意见又特别不会说话的周亚夫第一个跳出来据理力争,周亚夫说从高皇帝留下的规矩,不姓刘的不能封王,没有功劳的不能封侯,如果封王信为侯,就是违背了先祖的誓约。

这把皇帝听了相当无语,因为这相当于否定了皇帝的恩典,照这么推论,周亚夫能封侯,当丞相,靠的不是皇帝的提拔,而是他自己的功劳。

要是臣子们都这么想,皇帝也就干脆下课算了。

其实正确的说法应该这么说:封侯与否,都看皇帝的恩典,但这个恩典还是留给下一代的皇帝比较好,新主登基,加恩外戚,这也更符合礼法。

周亚夫这一怼,惹怒的不仅是皇帝和薄太后,连带新上位的王皇后也吃了一肚子火。

过一段时间,匈奴将军唯许卢等五人归顺汉朝,景帝非常高兴,想封他们为侯,以鼓励其它匈奴人也归顺汉朝。

周亚夫又跑出来公开唱反调:“如果把这些背叛国家的人封侯,那以后我们如何处罚那些不守节的大臣呢?”

这话到底对不对呢?当然大错特错,匈奴是文景两朝帝国最大的祸害,假如许以高官厚禄,就能把匈奴的武装力量全部给收买了,那对于大汉朝来说,这买卖可赚大发了。

一个合格的丞相这时候该做的应该是细化收买价码,并且制定同化投诚外族的策略,用什么臣道做借口跑来反对皇帝的决定,这不是迂腐,而是非要闹意气,为啥我这么说?你看周亚夫这辈子带兵打仗的那些手段,像是个迂腐的样子吗?

皇帝知道他是故意挑刺,于是也没搭理他,直接就把那五人给封侯了,这可太扫周丞相的面子了,于是周亚夫闹意见,请病假,这下正中了皇帝的下怀,借机就请周亚夫家里蹲去了。

但是周亚夫这个人呢,在军事上是有大才的。

那时候北方的匈奴动不动就闹腾,周亚夫对付匈奴,无论是在战略还是战术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所以皇帝火气消了一大半,也就又想启用周亚夫了。

但是汉景帝早年间身体就不好,这时候又废了长子刘荣,立了自己的幼子刘彻当太子,当皇帝的启用臣子不仅要想到自己身前事,还得想想自己的身后。

于是皇帝决定考验一下周亚夫,看看他在家蹲了几年,有没有改点脾气。

皇帝在宫中设下酒宴,请周亚夫前来赴宴,这一桌子酒席很丰盛,但桌上却没有餐具,让人只能干看动不了手。

周亚夫当时很生气,问侍宴的人讨要餐具,但这是皇帝安排的,下面人没有得到指令,哪里敢随便给他?

这时候汉景帝问了一句:难道这一大桌子美味都不能让你满意?

周亚夫认为这是皇帝捉弄自己,心里更生气了,跪下给皇帝磕了个头,掉头就走了。

其实这是皇帝给周亚夫的一个台阶,但凡周亚夫服个软,软言肯求皇帝赐给自己餐具,那么皇帝不仅会给他餐具,还会给他重新执掌军权或者政权的机会,但在周亚夫,总觉得自己所有的一切是自己该有的,自己在那里闹起了意气,最后还非常无礼的自己走了。

这下就彻底激怒了汉景帝,他认为这个人在自己活着的时候,都能这么桀骜,倘若让他去辅佐年幼的刘彻,那么小皇帝以后定然会被他欺负的,万一没有人能压制住,说不定就要闹出权臣祸国的事来。

于是周亚夫就被皇帝给惦记上了,一旦找到机会了,面对的,就是被狠狠的修理。

机会很快就来了,周亚夫回归朝廷无望,心里很憋屈,就开始营造自己的墓地,打点工程的是周亚夫的儿子周阳。

周家家风大约苛刻又吝啬,不仅对工人们百般挑剔,还拖欠农民工工资,这下子农民工们不干了,于是集体到官府去状告周亚夫私藏甲胄。

据说周亚夫的儿子周阳为了让自己老父亲死后有面子,特地订制了500套甲胄陪葬用,在汉代私藏甲胄那是大罪。

但凡你看过中山靖王刘胜和夫人窦绾墓的纪录片,你就该知道,即便是做丧葬用品,500套甲胄还是超标了。在各朝各代,私藏甲胄都是重罪,唐朝律书里更是明确写着:私藏铠甲三具,直接绞刑,武则天的儿子章怀太子就是在马房里藏了几百套甲胄,就被定为意图谋反,直接褫夺太子的封号,给流放了。

汉景帝接到报告,当时就惊呆了,于是派人询问周亚夫到底怎么回事,结果周亚夫直接说自己不知道,再问就问不下去了。

负责问的人也很生气,以为周亚夫在那里赌气,就回去禀告了汉景帝,于是皇帝就让廷尉来处理这件案子。

当然,史书上说这是周阳自己自作主张弄到的甲胄,但你要知道,私底下订了500套甲胄,这就跟你现代在家里私藏500把AK47一样,即便你啥都没做,但你从哪个渠道弄到这些武器呢?查清楚路径,这都得送一大批人突突掉。

起码这就说明汉代的武器管理体系出了大问题,何况周亚夫又是这样一个在军中颇有声望的老领导?

别说汉景帝了,换了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轻易放过此事的。

至于廷尉说周亚夫想阴间造反之类的对话,这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周亚夫从第一次被皇帝派来的人问话,就打算自杀,等到廷尉让他下了狱,周亚夫就在狱中绝食而死。

其实我对周亚夫到底是不是真心想自杀还是心存疑虑,或者皇帝不想落个残害功臣的名声,逼着周亚夫自杀?

只看汉武帝对绛侯的继承者的态度就知道,皇帝很厌恶这家人,不然怎么会用助祭黄金品质不佳当借口,废除了封地?

周亚夫是当时功臣后人里最能干的一个,他桀骜不驯固然是持才傲物,未必没有自持身份瞧不起庶出入继大统的文帝、景帝的意思在,这也是在作死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