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不称您,这是我从别人那里学到的重要与人社交的原则。这位别人也是我心目中的一位“大佬”。 在家里,依赖父母,听父母的话; 即使结婚都不一定能结束听话的状态,只有生了孩子以后,才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重担。因为当一个人有了孩子以后,为人父为人母,你还指望听谁的话? 怎样才能破除自己所尊崇的权威? 那就是在言语上、思想上、脑海里不要对任何人称“您”。 只要不把对方太当一回事,你才能真正地成长。你把对方太当回事,你永远不可能独立成长。比如父母与孩子就这样的关系。如果孩子把父母当成权威,孩子永远不可能超越父母,永远都会在权威的光环下成长。 同样的逻辑,同样的道理。 真正的领导也不希望团队成员老是把自己当成权威,老是把自己太当一回事。领导可能偶尔需要团队成员的彩虹屁,但是领导不希望你是一个只会拍马屁的人。 领导希望团队成员干两件事:一是开疆拓土;二是守土尽责。 如果你在一段社交关系中,老是称对方“您”,说明你们之间是不对等的关系,也是不平等的,更反映了你在认为对方的所有思想观点都是正确的。既然都是正确的,那就都听“您”的,那你自身的价值在哪,怎么体现自身的价值呢? 为什么你看了很多书,也懂得了很多道理,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主要的原因就是你认为这些书和道理都是正确的,你既然认为这都是正确的,那么就会按照这种正确的道理去做,结果发现还是无法解决你自身的人生问题。 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了呢? 其实主要是你没有实事求是,你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运用正确的道理。 关键是你自己呀,你自己才是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所在。你怎么看待自己,就会怎样去看待世界。 由于我们长期生活在一个尊卑有序的社会里,不可能一下子就改变了,也不可能因为你一个人而改变,所以我们还是得尊重习俗。 比如第一次相识,出于礼貌,称呼对方“您”; 比如与长辈相处,出于尊重,称呼对方“您”; 比如跟领导共事,出于懂事,称呼对方“您”; 比如跟快递小哥等体力性劳动者,出于平等,称呼对方“您”。 除了自己刻意主动称呼对方“您”以外,对任何人都不要总是、恭敬地称“您”。 只有你不把对方当作权威,不把对方当“神”,你的脑海里不对任何人称“您”,才有可能突破人生天花板。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个体,只有首先把自己当成贵人,我们与别人才能平等交流,相互学习,才能突破所有的思维限制和人生枷锁。 我们从父母的庇护环境中走到社会,靠什么立足? 靠的是自己的真诚和本事,而不是靠忽悠别人和欺负别人不识货。 ——以上文章来自于我在【把终身学习这件大事做好】社群里分享的部分内容,更多知识价值欢迎加入社群围观、讨论。 作者简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