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章 贵州遵义程氏桂花房九大支系(支系)修谱序编纂说明:

 程耀华图书馆 2023-04-10 发布于贵州

第二章 贵州遵义程氏桂花房九大支系(支系)修谱序

本章编者编纂说明:桂花房传承《经单簿》记载,是桂花房九大房系最早的的家乘谱牒这种独特的传成记载形式文化,是几百年来代代相传形成的,有句传承俗话:“上经单簿的亲戚”,就是指这个含义。

大明拄国程钟灵之膝下八大房系程钟灵 聪、明、智、慧、定、国、安、邦。

关于程钟灵以上的世系考证原根记载,程钟灵之子聪、明、智、慧、定、国、安、邦八大房系分支后裔分布情况,几百年来,八大房系后裔名达贤士都执着寻査考证,只因苍海桑田,斗转星移,经过了个几个朝代翻天覆地的变迁,査寻考证都无结果。上世纪70年代至90代,程洪昆先生与三子(编者)寻根修谱,在智系分支仁怀三百梯程石鸣家收集到一本200多年《经单簿》,其内容记载了程钟灵以上源流记载,但是根椐程钟灵入川时间与此记不相符,需然当时录用了部份资料,但同时也提岀了质疑。进入二一世纪信息交通高度发展,给寻根修谱提供了方便,编者继承父志,率子及全冢人无私奉献,敬祖亲宗,寻根修谱,祖孙三代持之以恒,呕心励血,终于孝感动天,程氏家谱委程永强2011年6月25日(星期六) 中午1:38发帖,原文录下:明道系钟灵世系脉络导航图:北宗明道系有钟灵者,为明道十九世孙也,其完整的源头世系:克绍:明道四世同弟克功自开封迁荥泽后又迁洛,德昭:明道九世迁湖北麻城孝感乡,万龄:明道十三世孙,卒麻城,灵柩运回河南归葬大杨坟,钟灵:明道十九世孙,明进士,圣召任职迁江西吉安府泰和县,落业鹅掌大丘,官校尉,圣封 国柱,配林氏,生子聪。因国乱入川无考,望后人详查。

根据河南缑山谱,从而查到了程钟。以上的世系源流,谨以告知程钟灵之聪、明、智、慧、定、国、安、邦八大房系后裔,祖宗尽享天堂,阴佐后裔之大兴唉!

程钟灵祖籍源流路世系线图上接始姓祖程伯符历代源流嫡系脉络名讳导航图→八十一世克绍丁氏→八十二世淑良王氏→八十三世清丁氏→八十四世桧邓氏→八十五世英罗氏→八十六世德昭夏氏→八十七世振祖胡氏→八十八世大可熊氏→八十九世宗理熊氏→九十世万龄徐氏→九十一世庭甘氏→九十二世俊贤李氏→九十三世五常(号:善,字庆元)熊氏→九十四世作述(名暹,字景初,号雪窝)张氏→九十五世文胡氏、显之(名:斈)丁氏、度丁氏、寿林刘氏。女二,长桂林。注:九十五世文胡氏、度丁氏、寿林刘氏迁徙不详。

→九十五世显之(名:斈)→九十六钟灵林氏→九十七世程聪张氏、程明赵氏、程智张氏、程慧李氏、程定王氏、程国刘氏、程安王氏、程邦袁氏(皇帝赐名,原号名不详)。

隨后,编者与长房程聪祖系裔孙天一、绪康;八房程聪祖系裔孙国云……等历尽艰,又寻访查清找到了慧、定、国、安、邦五大房系后人,成为程氏最完整的世系之一。

特别说明:根椐程钟灵之八大房系老《经单簿》老谱记载:八大房系后人以程钟灵溯源诗为“总诗句”、皇封林氏祖母“八仙桥”牌坊和钦赐对联为寻根溯源根椐,尊程钟灵为八大房始迁祖,因此八大房系谱中一般写成程钟灵以上世系源头,未写成五常世系源头。

贵州遵义程氏桂花房九大支系程钟灵 程万都。

程万都程朝举王氏、程朝选王氏、程朝钦(字: 滔)张氏、程朝晋(字:应孝)张氏何氏、程朝识(字: 发祥)张氏、程朝敬(字志忠)胡氏、朝用(字永禄)余氏、程朝龙(字伯山、号永庹)王氏刘氏、程朝敏(字忠志、号永爵) 殷氏王氏张氏。称:贵州遵义程氏桂花房九大支系;世称:贵州遵义程氏桂花房。

贵州遵义程氏桂花房程钟灵之孙程明之长子程万都于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时年23岁。从三合龙井湾(今青菜沟)迁居茅台村大头(桃)坝(茅台村: 今茅台镇),因为来时有一棵很大的仙桃树而闻名于世,故称大桃坝。后来村中又逐迁来何姓、殷姓、孙姓、王姓、陈姓、潘娃、安姓、冷姓、童姓。程氏居大桃坝,是村中心,程姓在村中威性极高,因此,村民就将此处呼为大头坝。当时这里是一片原始森林,由于这里气候宜人,雨量充沛,森林茂盛,土地肥沃,还甚产煤、石灰石、硫璜、硝……等矿产森林中遍地都长成片满了野生的桃树、李子树、杨梅树、栗子树、梨树、野山楂、野樱桃、野石榴、野刺梨、野猕猴桃、红子……等果树。村中上面有一个天然古泽(后称为殷家大泽)。小溪围绕四周(小溪有:垭囗沟头小溪、大头坝小溪、石基坪流沙岩小溪、殷家田坝小溪)。四面环山(仰天窝大山、垭囗笔架山(白云大山)、沟底下冬瓜山, 大头坝银子岩(锣峰岩)、沟头一线天岩子头,还有天然古溶洞:朝天洞、沟头溶洞、殷家田坝古溶洞等。这里群峰插天,物产十分丰富,好一个避静、俊逸叠秀的地方。程万都与张氏就选宅大头坝黄泥堡定居。同年他与张氏祖母亲手在黄泥坝栽了棵桂花树,以此作为他迁居后的纪念。从此,这棵桂花树迎风而立,枝如利剑,茂叶如铁,绿荫如伞,树大根深。程万都与妻张氏,聪明能干,远见卓识。到大头坝开基创业,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开荒创业,共建家园,带领膝下九兄弟主要是以农耕为主,同肘时多种经营,农工商并举,其中在黄泥坡沙湾开煤窑(今人称桂花煤厂遗址)、烧石灰(今石灰窑村民组遗址)、炼硝(今朝天洞、沟头炼硝遗址)、开铜厂(今人称桂花铜厂遗址)、开石料厂(今交通石厂村民组遗址)、烧酒作坊(今桂花坊酒业継承了酿酒术)、手工业籘编、在沟头皂角树下开石碾加工房、生产土纸等,并隨川黔盐道经营马店栈房、餐馆、酒馆、茶馆等商运业务,如茅台、古蔺、二郎、马桑坪、灌子口、习水、赤水、泸州叙永养马司、遵义山盆、芝麻坪到马坎、金沙、绥阳、大方、威宁、贵阳黔东、贵阳黔南……等地都有程氏族人经营的马店栈房、餐馆、酒馆、茶馆等。成为川黔古盐栈道上冨甲一方的名门家族。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程万都以他为头,为子孙拟定了字辈排二十字,即:万朝思单正,先遇赐洪恩,世泽遵明德,兴文启昌钧。从此,万都后裔各支系无论迁徙何地,都按字辈命名,从未混乱,代代相传,已有几百余年的根基。

有诗为证:灵祖历赣蜀东行,聪明二祖入黔境。林氏祖殁青菜沟,明祖坟葬大坟林。

         万都年幼伶仃苦,谋求发展到茅村。开基创业大头坝,禾口脉派不差分。

程万都殒于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四十二年(甲寅年)公元1614享年89岁。墓葬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桂花村白云山莲花台,有长子程朝举篆写的墓碑序墓志铭。

程万都夫人张氏,殒于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四十七年(己未年)公元 1619享年99岁。墓葬贵州省仁怀市中枢镇仓头坝马石嘴,有长子程朝举篆写的墓碑序墓志铭。

双老仙逝,九兄弟做斋祭祀道场,祭祀超度:父亲程万都张氏、祖程明赵氏、曾祖程钟灵林氏。做斋祭祀道场建造经单簿,全面记载了程钟灵迁徙的祖籍源流以及程万都于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从三合龙井湾(今青菜沟村)迁徙茅台村大头坝(今茅台镇桂花村),时年23岁。从龙井塆(今青菜沟村)迁徙茅台镇大头坝(今桂花村)落业后,自立家风、堂号“堂派”、郡氏,即:以祖人程颢(明道)名讳为家风,即:明道家风(大部份家庭的堂屋香火:“明道家风”);为纪念胞祖程颐“程门立雪”(也有的家庭的堂屋香火写:“立雪堂”),自立堂号,即:立雪堂;以广平安定为郡氏,即:安定郡(也有的家庭的堂屋香火写:“安定世第”)。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拟定的二十字辈排行。从此,吾族不管那个家庭当举办丧事,做斋祭祀时,主办家当事人都要建造一本经单簿。其中,转抄祖系源流和字辈排行是建造经单簿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次,对亡者的岀生地址、生辰年月、辈份排行、居住地的迁居情况、安葬地址、墓志碑文、祭祀礼规、祭祀的规模以及本宗九族等内容都要按序目录排列系统的记录在经单簿上。吾族这种独有的记载在几百年前就已形成。它记载了吾族发展史上的一个家庭(家族)的祖系源流,迁徙情况,宗亲九族,繁衍生息的衍变过程。桂花房九大房系500多年的传承历史记载与字辈完全统一历史记载依据。

桂花程氏宗祠,始建于明永历三年,清顺治六年。即:公元1649年。历时近两年半时宗祠才修建告竣。距今已(讫2022年)已有373年的历史。由程铭、程万、程绍倡导提议,以正字辈兄弟正隆、正云、正太、正凤、正刚、正伦、正常、正祥、正序、正泰、正邦、正有、正富、正阡、正亨、尊亨、正萱捐资捐物,投工投劳修建而成。宗祠建在庙垭口的半山腰丫上,院坝砌了5米多高的保坎,才形成了地面平坦,占地816平方米,依山陡坡而建,分前、中、后三层耧阁厅,围墙高一米八,厚达86厘米。宗祠正殿门有一大铜钟,铜钟上刻有明道家风和修建宗祠人名单。因宗祠地势高,铜钟敲响时响彻方圆,传说茅台镇至交通乡都能听到大钟回声。有“钟前庙应”和“钟前妙灵”之说。门前大院用小块石头彻成。

桂花程氏宗祠至到大清乾隆丙午年(公元1786年),即:从公元1673年至公元1786年,已有137年了。时任仁怀县令程正坤巡视大头坝时,正逢程氏宗祠举行清明会祭祀大典,县令程正坤带随从参加了程氏宗祠举行清明会祭祀大典,同时赠送了一块宗祠楠木匾额,并赠题手书“桂花程氏宗祠”六个大字,另赠牌坊门前石狮一对和院中的两个石鼓,石鼓直径为73厘米。桂花房传承的经单簿“立雪堂宗派小引”记载,“桂花程氏宗祠”六个大字是清乾隆五十一年(1796年)县长程正坤手书。

1978年至1990年,由先贤程洪昆主编续修桂花房《程氏族谱》,1991年,经仁怀县志办推荐,报送北京国家图书馆发证收藏,这是建国后贵州唯一的姓氏族谱在国家图书馆收藏的谱牒。1995年续修了桂花房《程氏族谱·增补续本》。

桂花房五百多年来,历史传承记载及字辈完全统一。自立堂号、郡氏、家风,既以“立雪堂”为堂号,“安定郡”为郡氏,“明道家风”为家风。从而为贵州遵义境内以及外省、外县的聪、明、智、慧、定、国、安、邦八大房系裔孙以及生活在西南一带的其他程氏宗亲系派以立雪堂为堂号,安定郡为郡氏,明道为家风历史传承记载奠定了理论根据。

程万都为遵义程氏桂花房九大房系开宗始祖。

从程钟灵生于公元1479年起至公元1582年程万都从三合青菜沟迁徙今茅台镇桂花村安居落业至2025年,已经是546年了。500多年来的斗转星移,世纪多风云变,我程族后裔历经了明、清、民国、新中国共翻天覆地交替变更,程钟灵之膝下八大房系与贵州遵义程氏桂花房裔孙一脉相承,生生不息,繁衍壮大,如今遍布整个大西南及全国各地至海外。

据不完全统计:九大房系3000余户16000余人。主要分布贵州省,部分迁居西南各省至全国各地及海外。是颇具影响力的名门旺族。自受姓始祖伯符传自程钟灵(公元1479年),已传承96代。自程钟灵传至程万都世系系(公元2025年讫止),已546年,程万都系后裔繁衍25代。桂花房繁衍传承从受姓祖伯符起传至现在己有121代。

桂花房从始迁祖程钟灵至程明至程万都系至目前的年限段,即:程钟灵生于1479年,至2025年止,共543年。繁衍25代,平均21.72年一代。

程万都与张氏亲手在黄泥坝栽了九颗桂花树,以此作为他迁居后生九子的喻意纪念。从此,桂花树迎风而立,枝如利剑,茂叶如铁,绿荫如伞,树大根深。有诗为证:桂花繁茂枝枝发,丹桂飘香育后人。正如诗所述,这颗桂花树象征着程万都的裔孙的繁荣昌盛。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就因程氏桂花树而著名于世,政府将大头(桃)坝更名为桂花村。桂花程氏也因为这颗桂花树的密切关系和渊源,程万都后裔思念祖德,不论迁徙何地,都把本系命名为桂花房。这就是贵州遵义程氏桂花房的命名渊源由来。

贵州遵义程氏桂花房《程氏宗谱》的目录章节框架、记载內容形成编纂讫止时间,历时半个多世纪。

贵州遵义程氏桂花房《程氏宗谱》的目录章节框架、记载內容形成1978年至2014年,已经36年,贵州遵义程氏桂花房明系《程氏族谱·增补续本》,20142025年,又是11年,期中桂花房几次修谱因各种原因曾夭折。

贵州遵义程氏桂花房《程氏宗谱》、《程氏族谱·增补续本编成,已经是47年了

1978年至1980年先贤程洪明、程恩高贵州遵义程氏桂花房修《百世流芳》开始的,至19801990年先贤程洪昆续修贵州遵义程氏桂花房明系《程氏族谱》、至1990年到1995年先贤程洪昆第二次续修贵州遵义程氏桂花房明系《程氏族谱·增补续本》,至1999年,仁怀程氏培修始迁祖程钟灵之夫人林氏墓、程聪及夫人张氏墓、程明及夫人赵氏墓,史称仁怀程氏培修“五祖墓”。培修祖墓筹委会决定:编辑《仁怀程氏培修专辑》,于2002年更名仁怀《程氏族谱》,至2003年因各支系族委与培修祖墓筹委的编辑目录章节框架、记载內容产生了意见分岐而夭折,至2003年到2006年,贵州遵义程氏桂花房为了兑现1999年仁怀程氏培修祖墓筹委会当时的承诺,退回了资料,由本支系编辑《仁怀程氏培修专辑》,历尽艰辛,得到了仁怀程氏各支系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得到了著名史学家程有为的指导帮助,将《仁怀程氏培修专辑》更名贵州遵义程氏桂花房《程氏史记·统宗新谱》,由于殊多因素,初稿未经编者校对审核,于2007年仓促在重庆首印初稿岀现误、漏、目录章节框架、记载內容错乱,2008桂花房族委宣布作废。从20072009年,根椐桂花房族委决定重编贵州遵义程氏桂花房《程氏史记·统宗新谱》。桂花房《程氏史记》编成,决定2010年清明节在祖籍地桂花村祭祖发谱。2009720日,贵州省检查院副检查长程文鼎(程钟灵系之三房智祖系裔孙)来仁怀倡议:程钟灵系之膝下长三房,即:程聪祖系、程明祖系、程智祖系合修仁怀《程氏族谱》,得到了三房族委会的赞同支持,并成立了编委会,决定由编者编成的《程氏史记·统宗新谱》目录章节框架、记载內容为基础编谱。至2010年仁怀程氏长三房《程氏族谱》稿竣,决定开机印谱。201010月,水城程富宝(程钟灵系之四房程慧祖系裔孙)来寻根,要求程钟灵系之膝下长四房,即:程聪祖系、程明祖系、程智祖系、程慧祖系合修《程氏族谱》,编委会将重新编辑长四房《程氏族谱》。至到2011年,新编辑长四房《程氏族谱》稿竣,决定开机印谱。

2011102日,贵州遵义程氏宗亲联谊会贵州遵义程氏家谱委成立,编者与聪祖系裔孙程天一、程绪康、邦祖系裔孙程国云等查清了程钟灵膝下之八大系分散后人,在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程氏家谱委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查清了始迁祖程钟灵以上源头,填补了原谱上230余年的空白。同时,还帮助几支宗亲旁系的祖系源头及分散后人。贵州遵义程氏宗亲联谊会贵州遵义程氏家谱委决定编纂贵州遵义程氏贵州遵义程氏总谱》,贵州遵义程氏各支系续编本支系《支谱》。同时决定将,以编者编成的《程氏史记·统宗新谱》目录章节框架、记载內容为基础修谱,统一五篇三十一章格式编辑。

1978年至2014年,贵州遵义程氏桂花房修谱工作历尽千辛万苦,至2014年底,贵州遵义程氏桂花房《程氏宗谱》终于编成,由中国文史社岀版,成都现当代印刷厂承印,首印600部,其后增400部,共1000部馈赠族人。

贵州遵义程氏桂花《程氏宗谱》先后被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贵州省图书馆、贵州省档案局、贵阳市档案局、贵阳市图书馆、贵州省文史研究馆、贵阳市博物馆、仁怀市档案局、仁怀市博物馆以及二程故里、黄山程氏研究会、江西程氏宗亲会等20多家单位、社会团体发证收藏,本支系与宗亲旁系960多个人收藏。2021年10月3日至4日,由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主办、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承办的“第七届中华家谱展评大会暨老家河南家谱馆开馆仪式”在郑州隆重举行。来自全国18个省区市的336位专家学者和谱牒爱好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参展家谱1862部,评选出“中华好家谱”94部。其中,特别贡献金奖1部,特等奖21部,一等奖49部,优秀奖23部。贵州遵义程氏桂花  《程氏宗谱》评为一等之首。并获发证收藏。

贵州遵义程氏桂花  《程氏宗谱》的厡根传承历史记载与目录章节框架无私奉献提供给贵州遵义《程氏总谱》和贵州遵义程氏各支系修谱作参考,为贵州遵义《程氏总谱》与贵州遵义程氏各支系修谱奠定了修谱基础。桂花房厚徳载物,将桂花房《程氏宗谱》、《程氏宗谱·增补一本》的目录章节框架、原根历史记载内容,无私提供给贵州遵义程氏总谱、贵州遵义程氏各支系续修本支系支谱奠定了考基础。

史学家程有为先生说:“这是一部为程氏族裔孙寻根的导航图、寻根路线图、寻根联络图、程氏族人的身份证!是每一个程氏家庭的无价之瑰宝这是对程氏历史发展的重大贡献。这是桂花房全体族人的荣耀,也是对执着无私奉献寻根修谱人的精神敬畏。

编者几十年来,走遍全国祖籍(迹)地,从收集整理资料,上百余次成稿审定,终于编撰成桂花房《程氏族谱》,并为贵州遵义《程氏宗谱》(总谱)以及遵义地区地程氏各系继总谱之后续编本系《程氏族谱》(支谱)奠定了基础。

作为程氏后裔,应知自身来历,探渊源,慎终追远;明支系,追承祖脉;传子孙,德裕后代;方不愧于一生。否则庸碌终身,迄于老死,连自己世系根源,茫然不明,甚至败家丧源,既辜负先祖养育之恩,又断续宗族亲谊之望,更有何目面对未来之子孙耶。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所以纪一国之事迹,谱所以叙世代之源流。盖祖宗以一人之身,散而传之千百人之身;且四方错落,有见面莫相识,尊卑莫能辨者;虽一本之亲,几何秦越视之,世序之淆乱散涣极矣。家谱之修,上以敬宗,下以收族大宗小宗列其序,昭穆世次绘为图。由本支百世,上而溯之,同出一源,此涣而受之以萃之义也。国之有史、地方有志、族之有谱、价值相同,贵值如金。读史可明志,览志可知源,据谱可知系。如此方悉先贤渊源根由,磨励学行。学史爱国、懂志增知、读谱爱家,加深自我修养,提高道德品质,作一个合格程氏后裔和一个爱国守法公民。盛世修谱,谱系家乘,情系桑梓。继承和发扬程氏传统文化,是子孙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传承和弘扬先祖先贤美德。为不忘本源,尊祖敬宗,和亲睦族,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

桂花房《程氏宗谱》的编成,是为了却桂花房各子孙拥有一本自己家族宗谱的夙愿。但长期以来,桂花房的修谱工作,都是无奈一纸倡议,并且是倡而无力。因此编者就凭个人的微薄之力,放弃了自已的一切,执着一身(生),持之以恒,无私奉献搞宗亲联谊,寻根修谱工作。本着“尊重史实、传承历史、联谊家族、弘扬美德、与时俱进.”的原则,几十年来在寻根修谱工作中,几乎走遍全国各地的祖籍(迹)地进行考证收集资料。

在历经一生“身”宗亲联谊、寻根溯源修谱的艰难岁月里,曾得中国著名史学家程有为先生以及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领导、总网、程氏家谱委50多位家谱爱好者、研究者的指教帮助。终于编成贵州遵义程氏桂花房《程氏宗谱》,敬献于族人。

    编者在六十岁生日之际,广大族人以一首《修谱人之歌》作为生日礼物馈赠,倍之感动,这是对一个平凡修人的肯定与鼓励。作为族长的我,没有更好的词汇和语言表达这无比激动的心情: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桂花房广大全族人对我们的信任、支持和鼓励,更要感谢我的家人,特别是我的妻子对我长期来的无私奉献大力支持,真诚由衷的感谢大家!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动人的口号,更没惊天动地的辉煌业绩,只是用实际行动无私奉献。这不是:自恋、自大、自负、自夸、自欺、自闭、自怜;而是一种信念,自信、自豪、自量、自知、自省、自赎、自勉、自强。有责任,有义务,有担当尽一个桂花房族后人的使命本份.我们需然力尽所能做了一些该做的工作,但离广族人的要求还很远,今天能得到广大族人的认可,感到无比的兴慰。在漫长的敬祖亲宗,寻根修谱路上曾经出过的汗,流过的泪,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呜呼!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如今已是耳顺年轮,满头白发,为修谱压力劳心造成血液循环紊乱而染,几次入院治疗而效果不,病中仍坚持努力不懈,事迹不及注者,又不知凡几也。记得父在世曾曰:“旧谱湮而易晦,倘注册有间,世系有紊,将使祖失其孙,孙迷其祖,唏嘘叹息,怅然抱恨于无穷,我祖钟灵源头,是谁之咎耶?”。原本想继桂花房《程氏宗谱》后,停息掘笔休闭,后因受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领导和族中贤达之抬爱,要我继写一本贵州遵义程氏寻根修寻根修谱的亲身经历絮语,与族人、读者叙述分享执着敬祖亲宗念想之情,无多年执着放一切无私奉献寻根修谱造成中寒嗟、还加之心身疲和有病缠身而久久都不愿动笔,因而只想室家中带孙休闲享受天伦之乐

2014年祭祖发谱后,继而又查清桂花房遵义县乐山镇支系、桂花房绥阳县支系、桂花房思南县支系、桂花房遵义县虾子镇支系、桂花房毕节市大方县长石镇支系、毕节市金沙县农场支系,在众族人的希望与重托之邀下,要我续编桂花房《程氏宗谱·增补一本》,吾只好与编写贵州遵义程氏寻根修谱絮语一书同步,拙浅文字不足以抒写对祖宗先辈恭敬、向往之万一,唯恐才疏学浅,有负重任。人生征程漫漫,唯愿吾辈及后人以怀忠孝礼仪之心,行仁义礼智之举,创光大家门、彪炳史册之业,上告祖宗,下慰族人,天地此心,日月可鉴,奉献族人。望后代贤达学士续修家谱,以此续编桂花房《程氏宗谱增补一本》之序号注明几修几本为宜。凡谨遵[尊]言者,必将子子孙孙兴旺发达、长发其祥。

注:从开始修谱就广泛征集桂花房各系谱序,族委、编委反复通知而不提交谱序者,视为放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