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2题,每题3分,共36分。)
1.“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A.贞观之治 B. 开元盛世 C.贞观遗风 D.开皇之治
2.“年少从军不为苦,长戟短刀气如虎。男儿志在立功名,青海西头擒赞普。”诗中“赞普”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 )
A.女真 B.吐蕃 C.回纥 D.蒙古
3.唐朝以她博大的胸怀,兼收并蓄外来文化的精,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玄奘西行天竺求法 B.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C.日本遣唐使来中国 D.新罗仿唐用科举制选官
4. 与宋朝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
①辽 ②西夏 ③金 ④元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5. 唐朝以前,黄河流域粟和小麦广泛种植,粮食产量超过南方。从唐朝中晚期至宋代,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较快,粮食产量逐渐超过北方,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上述材料说明( )
A.粮食产量的增多促进人口增长 B.统治者调整政治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C.农业经济重心南移 D.灌溉技术的改进使粮食产量增多
6. “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 )
A.宋 B.元 C.明 D.清
7.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我国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这主要表现在( )
①汉族大量迁居到边疆地区 ②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 ③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同汉族不断融合 ④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明朝皇帝不放心百官和京城百姓,为侦缉官民言行,特意设立了( )
A.中书省 B.宣政院 C.军机处 D.厂卫特务机构
9.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废除丞相 B.设置军机处 C.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 D.设厂卫等特务机构
10.中国自古以来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历史事件中体现了这一结论的是( )
A.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 B.乾隆帝时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C.鉴真东渡日本,设计唐招提寺 D.玄奘西游天竺,著《大唐西域记》
11.近期菲律宾、越南与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争端特别突出。而事实上,历史上的清朝疆域最南端就已到达( )
A.海南岛 B.台湾岛 C.钓鱼岛 D.南海诸岛
12.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 )
A.司马迁的《史记》 B.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C.班固的《汉书》 D.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二、判断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填涂T,错误的填涂F。)
13.“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此诗句与科举制有关。 ( )
14.“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是后人就而发出的感慨如果把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比作一棵大树,那这棵大树枝叶繁盛的时期应当是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