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偶像,我们容易想起娱乐圈的明星,其他领域也都有标杆性的人物,成为不同人的偶像。今天的人有偶像,古代的人也一样,今天要说的是两个人,一个是万世师表的孔子,一个是乱世奸雄的曹操,孔子生于春秋时期的山东,曹操生于东汉时期的安徽,相差六百多年,看似毫无关联,但他们有个共同的偶像,流行说法叫爱豆,这个人是谁呢? 先看孔子对这位爱豆的仰慕宣言,他有天睡醒了自言自语道: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白话文就是“我衰老得很厉害呀!我已经很久没有梦见周公了”。可知孔子以前经常梦见周公,对爱豆的仰慕之情甚至超过了今天的我们。 再看曹操,这位被历史描绘为乱世奸雄的人物,其实还是个文学家,他在《短歌行》中写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一个是万世师表的孔子,一个是乱世奸雄的曹操,他们共同喜欢的爱豆周公究竟是什么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 周公是谁? 说起周公,多数人都会想起周公解梦,比如有人晚上做个梦,醒来后不知道啥意思,就想起了周公。如果问他周公是谁?他可能会说是个神仙。 周公,其实不姓周,而是姓姬名旦,连起来读让人为之一笑 从我们现代人的角度看,生于这样的显赫家族里,生活肯定舒服极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想干啥就干啥,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生于忧患,长于忧患 周公出生于当今陕西宝鸡这个地方,以当时的视角去看,这里是文明不开化的边陲部落,给商朝镇守边疆,等他稍微长大一些,爸爸周文王被纣王抓走了,大哥为了救人把命搭了进去。经历一番周折后爸爸被解救,然后是我们熟悉的姜太公钓鱼的故事,文王在世时巩固了部落的力量,为讨伐纣王奠定了基础,后来他的二儿子武王继位,用了十年左右灭掉商朝,建立了周朝,但是三年后就驾崩了,周公就是在这样的战争背景中成长起来的。 作为一个西部的边陲部落联合其他部落打败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我们或许觉得大势已定,可以安枕无忧了,但现实并非如此,商朝作为当时的超级大国,即使被打败也依然保存了不容小觑的力量,还有那些一起组队讨伐纣王的部落,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打天下的时候大家未必出力,但是分天下个个都争先恐后,如果谈不拢就会出现军阀混战的局面,此时的周朝就像是一条蛇(非贬义)带领其他蛇困住了一只大象,谁也没能力吞掉大象,彼此也不会让谁独吞。 面对这样的局面,年轻的周公该怎么办呢? 控制人事权,设立分公司 武王死后,年幼的儿子登基,可想而知他没有执政能力,周公只好摄政,面对倒下的庞然大物商朝,以及虎视眈眈的各个部落,周公忧心忡忡,他知道其他部落对新生的周朝并不服气,商朝的残部也蠢蠢欲动,亲兄弟也对他的摄政心生不满,怀疑他窃取王位。总之,这个时候的周公内忧外患,看似眼前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吃不到嘴,还会把命搭上。 然而历史选择了周公,赋予他安定天下的使命,周公想到了一系列今天很多人批判但不知道真正含义的制度,比如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井田制。这次重点说一下分封制,因为它最关键,也叫封建制,但不是我们批判的那个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分封制,就是把土地和居民分赏给王室子弟和功臣,这些人拥有对这片土地和居民的管理权,但名义上归属于周王朝的天子,天子也有自己的土地和居民。 如果用现代人的熟悉的事物来类比,周王朝好比是个连锁公司,包含一个总公司和若干个分公司,总公司拥有最高级别的管理权,可以任命分公司负责人。分公司拥有次一级的管理权,可以管理分公司内部的人和事,自负盈亏,每年向总公司缴纳一定的费用。如果总公司遇到麻烦,分公司有义务支援。 周公面对商朝这块巨大的蛋糕,决定按照秩序一块块的切下来,分给自己的亲人以及共同打仗的其他部落,经过这一系列操作,每个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虽然名义上听从周天子,但是土地和居民实实在在的掌握在自己手中,既有了做诸侯的面子,又有了土地和居民的里子,谁不喜欢呢。对于周公而言,自己只是把属于大家的蛋糕做了划分,登基的小成王就成为了天下的共主,叫做天子,还拥有比诸侯们更大更多的土地和居民,分封的诸侯里边很多都是自己的亲人,就算其他没有血缘关系的部落想造反,也无济于事。周公的这一招真的太妙了。 孔子为何把周公当偶像? 孔子是谁?相信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但看法不一。有人把他当做圣人,认为他是万世师表;有人把他当做罪人,认为他宣扬的礼教残害人民,限制思想自由。在我眼中,孔子当然是圣人,多数人所骂的孔子不是真正的孔子,他们没有耐心去了解孔子,只能人云亦云的跟别人一起骂。 言归正传,孔子为啥要把周公当成偶像呢?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字,一个叫礼,一个叫乐,合起来叫礼乐制度。周公采用分封制初步安定了天下,可是人的欲望是无法填满的,时间久了诸侯们很可能欲望膨胀,有的诸侯本事强,国力上升,就会想“我智商这么高,实力这么强,凭啥只给我分这点土地和居民?谁谁那么弱智,凭啥和我平起平坐?”,野心大一些的还会想“凭啥我要给天子进贡?我就不能做天子吗?”,周公看到了诸侯们的欲望和野心,于是推出了紧箍咒叫做礼,也就是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让每个人都认清自己的位子,不要僭越,不仅仅是口头上讲讲,还要在生活中一遍遍强化,比如天子的马车、诸侯的马车、大夫的马车都有不同的规格,制定了各种仪式和礼节进行教育和实践,让周王朝的每个人都按照礼来说话做事,就像孔子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的本意是为了克制人的欲望和野心,让大家活在一种秩序中,避免混乱和引发战争。 在推出“礼”的同时,周公也看到了它的副作用,过分强调礼会让人们活的压抑,繁文缛节会让人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周公又推出了“乐”,让人们在严格的秩序中获得喘息,获得快乐,保持人性中灵动与活泼的一面。 说到这里,我们大致明白孔子为啥把周公当做偶像了,因为礼乐治国就是孔子的理想。孔子生活的时代正是周王朝的诸侯们欲望膨胀的时候,诸侯们争着当霸主,不把天子放在眼里,出现了周公所担心的问题,孔子认为人心已经乱了,只能通过“礼”进行约束,重新建立秩序,然后用“乐”进行调和,建立一个井然有序的和谐社会。 曹操为何把周公当偶像? 孔子崇拜周公,我们可以理解,曹操也崇拜他,我们就觉得费解了,这次反过来,先从曹操说起。 在我们的印象中,曹操是个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窃取汉室的天下,但真正的历史并非如此,真实的曹操志向远大,才智过人,敢想敢干不怕死。有人说他窃取汉室,可他到死都没有废除汉帝,一直以丞相的位子摄政。其次,曹操最大的梦想就是平定乱世,统一全国,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就是汇聚人才,曹操对人才的渴望和爱惜贯穿始终,在关羽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关羽要什么就给什么,最后还放他去找刘备。 说完这些,我们再看开头时曹操写的《短歌行》里的句子“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里边提到了周公吐哺,这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周公当年为了建立一个伟大的王朝,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他对儿子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当今天子的叔叔,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是我洗一次头发要多次握起来,吃一顿饭要多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人才,即使这样做还担心失去人才,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是国君就傲慢于人。” 周公知道要建立伟大的王朝,必须招揽天下的人才,曹操也明白这一点,他想统一全国就必须把人才尽可能的汇聚在自己的账下,同时他希望跟周公一样,只是摄政,而不是自己当天子,这就是曹操崇拜周公的原因。 结语 乔布斯曾说:“我愿意用苹果全部的技术,去换和苏格拉底共度的一个下午。”这是乔布斯对偶像的仰慕之情。如果我有机会穿越时空,最想见的人之一就是周公,我想问他: 问题的答案也许找个专家就能回答,而我想知道的是当事人的心路历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