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与蛐蛐相遇,再见之后,就真的再也不见

 江品超 2023-04-10 发布于福建

三月的北方,寒风依然刺骨,人们习惯待在温暖的室内,深居简出。我们享受幸福生活的时候,弱小的虫蚁们怎样度过春寒料峭的时刻呢?一天夜里,我被厨房水龙头的“滴答声”吵醒,随后起身关了水龙头。“咦?怎么还有声音,从哪里传来的呢?”我嘀咕着。

图片

“唧唧唧……”我循着声音找过去,原来在洗衣机的狭缝处,藏着一只蛐蛐儿。这么冷的天,它不是应该在“冬眠”吗?居然没到季节就开始出来活动了,是室内的暖气将它唤醒了吗?真是一只调皮好动的蛐蛐儿。

此刻室外的温度5摄氏度左右,我不忍见它备受冷风吹,就让它独自玩耍吧。关上了房门,我睡觉去了。

第二天夜里,它又叫得连绵不绝,再次把我吵醒了。我不免有点恼怒,这家伙是“幽灵”吗?为什么总在夜里叫唤,让人不安生?真想跟它说“再见”。但转念一想,它也是一条生命,也需要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姑且忍耐一下吧。

图片

此后每天,它仍然夜里叫得欢畅,我不是被吵醒,就是梦中还听到它的歌声,有时真的感到好厌烦,说怒发冲冠也不过分!我一会儿告诉自己再忍忍,一会儿又埋怨蛐蛐儿实在太讨厌了,就这样自我折磨了半个多月。

一天晚上,我突然想到:它是不是想通过叫唤,向我讨要食物?我之前怎么没想到呢!

我立刻下床去找它,想撒点食物给它吃。可为时已晚,我再也找不见它的身影,也听不到它的叫声。它就这样消失了……

图片

我根本没有考虑到它的生存饮食和安危冷暖啊,更没有把蛐蛐儿当成关爱的对象,就任它自生自灭了。它或许失望地离我而去,亦或许饥饿而死。想到这里,我越发难过,自己的行为,哪里称得上是一个修行人呢?

当代住世佛陀教导我们,三界六道众生无始劫以来皆是我们的父母亲人。我们当善待一切如母有情,不可有丝毫的懈怠和嗔怨之心。为此,南无玉花寿之王佛母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典范。祂无限关爱众生,时时处处爱护生命,完全把众生当作亲人来对待。记得佛母曾经住的房子有一窝黄蜂,有人准备把它们弄走,佛母坚决不同意。佛母告诉大家,黄蜂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它们已经够不容易了,说什么也不能赶走它们。如果实在要走的话,佛母宁愿自己离开,也不让黄蜂失去住所……多么慈悲柔软的心啊!

图片

反观我对待蛐蛐儿的冷漠行为,真的说不上有什么慈悲心。它让我懂得了修行要从生活的点滴入手,不是口头上标榜自己有多慈悲,自己有多善良,而是要踏踏实实去做。对于之前的自私和冷漠,我懊悔不已,在内心深处深刻忏悔。

生命的本源平等。蛐蛐儿外表虽然弱小,但跟人一样也是有灵知心识(灵魂)的啊!在深夜,也许它孤独无助,它彷徨无依,它饥饿难耐,也许它多么想有人能施舍它一点,哪怕一丁点足以果腹的食物。写到这里,我陷入了沉思中……希望它还生活在某个我不知道的地方,用触角继续探知着春意。

口述:华君

撰稿:菩提籽

编辑:悦色


图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