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刘巧英,她是巧玲和巧珍的大姐,也是三姐妹当中最清醒的一个人。 巧珍和高加林谈恋爱时,大姐就不愿意。 在大姐眼里,无论如何高加林都不是巧珍的良配。 因为高加林如果能考上大学,他心气高,会去更大的地方工作生活,压根不会留在高家村,也不会让巧珍留在他身边。 可是高加林没考上大学,他被迫留在了高家村,他从小就是家里的独生子,没有干过什么农活,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如果巧珍嫁给这样的高加林,那以后家里的事情要全靠巧珍受累。 高加林上了大学也好,做农民也好,他都不会让巧珍幸福。 即使高加林后来去做了县里的通讯干事,可是他在大姐的眼里依然是不靠谱,大姐是这样说的: “你爱不爱听,姐都要说,那高加林如今可是县上的人了,那过段时间户口一进城,你俩可真就隔了天地了,那一个城里人一个农村娃,你想想以后会咋样,要真有一天他有大出息了,他看不上你了,你最后鸡飞蛋打,你吃个大亏嘞。” 大姐说的对,她把高加林看的透透的,高加林也确实是这样对巧珍的,只可惜当时的巧珍被爱情冲昏了头脑,不撞南墙不回头。 后来巧珍被甩,刘立本要去找高加林说理,可是大姐又拦住了。 在大姐眼里,巧珍婚前被甩,比结婚之后有了孩子被甩更好,因为巧珍和高加林本就不是一路人,结婚前被甩,巧珍还有选择的机会,如果结婚后有了孩子,高加林再抛弃巧珍,那她就真走上了香香的后路。 并且大姐知道马栓一直对巧珍情有独钟,她还特意让自己的丈夫给马栓捎信儿,让他知道巧珍被高加林抛弃的事情,促成了巧珍和马栓。 可见,大姐的精明与清醒。 她始终知道什么样的道路,对巧珍有利,对刘家有利。 可为什么大姐在巧玲的婚事上犯了错呢? 02 巧玲高考落榜以后,整天郁郁寡欢,她一心想要复读再次参加高考。 刘立本不同意巧玲复读,大姐也劝巧玲不要复读。 并不是大姐不相信巧玲的能力,而是大姐知道高加林考上大学被高双星顶替的事情。 在大姐看来,考大学是比登天还难的事情,即使巧玲有机会考上大学,那么万一她的入学名额被人顶替了怎么办? 到时候巧玲更受打击,更会生不如死。 在那个年代,被顶替上大学的人大有人在,有人因此受不了打击,精神分裂,变得疯疯癫癫。 如果巧玲变成这样,那么她刘家就遭了老罪了。 与其这样,还不如让巧玲早早嫁人过日子。 为什么大姐会选高三星做妹夫呢? 不要以为是高三星去求了大姐帮忙,其实大姐有自己的算盘。 高三星不上学之后,进入了县里的运输队,后来又做了包工头,这样的前程,足以让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 大姐知道高三星的能力,也知道高三星一直喜欢巧玲。 另外,高三星的父亲是村主任,家里条件不错,和她们刘家门当户对。 在大姐看来,门当户对是最重要的。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值得一提,那就是大姐需要巧玲的帮助。 高家三个儿子,大姐嫁给了老大,老二上了大学,如果自己的亲妹子嫁给老三,那么将来三兄弟有了矛盾,或者高家老子做出什么伤害大姐利益的事情,她们姐妹俩就可以站在统一战线上对付他们。 大姐之所以会这么想,是因为刘家没有儿子,只有刘立本这个老父亲,假如有一天父亲离世,那么她们姐妹三人孤苦无依,很容易受婆家欺负。 大姐劝巧玲嫁给三星就是为了巩固她在高家的位置,也为了和妹妹联手防着高家对她们做出不利的事情。 大姐没什么文化,但村里媳妇的处境她比巧玲知道的多。 大姐明白,作为女人要想自己活得好,就必须掌握住家庭的经济大权,在婆家站稳自己的脚跟,让丈夫听自己的,还要防止自己小家的利益被大家庭算计。 刘巧英劝说巧玲嫁给三星,不仅为了巧玲的幸福,也为自己的未来打算。 03 只可惜她再聪明,也算不准结婚之后的三星喝酒赌博,家暴自家妹子。 甚至她不了解自己家的妹子对上学有这么深的执念。 作为女人,想要经营好夫妻关系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可是巧玲的冷漠,三星的暴力又把他们的关系降到冰点,致使他们的婚姻不幸福。 这是大姐远远没有想到的,她没想到巧玲比自己有文化,想法多,执念深,她只想让她们刘家的女儿都过得幸福。 可见,聪明人也有犯错的时候。 当高三星一次次折磨巧玲的时候,巧玲不得不拿出高双星顶替高加林的事情威胁他。 这是让大姐最放不下的事情。 这件事是她无意中听到的,也是她告诉巧玲的。 她把这件事情当成一张王牌握在手里,将来万一高家欺负她,她可以把张牌打出来。 如果巧玲提前用了张牌,不仅损害了高家的名声,也让自己没有了退路,毕竟她还是高家的儿媳妇。 她和高家是荣辱一体的。 写在最后: 刘巧英虽然没什么文化,格局也不大,但她是一个拎得清的人,她在高家的地位,也是她步步算计的结果。 但对于两个妹子,她总是有心无力,她虽然清醒,却改变不了两个妹子坎坷的命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