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村里的鸬鹚人家

 钧一居士 2023-04-10 发布于安徽

                                                村里的鸬鹚人家

在工作队住处附近有一户养鸬鹚的人家。我经常见到一名六十多岁很壮的老头骑着电动三轮车,车上绑着两条连在一起的窄船,船上蹲着数只黑色鸬鹚,经工作队住处后一个急转弯,飞快地向村小巷深处驰去。鸬鹚,俗称鱼鹰、水老鸦,属大型食鱼游禽,善于潜水。我小时候曾见人用此捕鱼,时过数年,仍清晰地记得如此场景:数只被细绳扎了脖子的鸬鹚整齐地踞坐在船头,被渔人用长长的竹竿驱赶下水。鸬鹚入水后一溜水花,时间不长出水即有所捕获。由于它们脖子上被扎了细绳,捕到鱼后无法吞咽,只好含着鱼返回船边。渔人把鱼从鸬鹚嘴中挤出后,即驱赶它们再次下水。在遇到大鱼时,数只鸬鹚会合力捕捉,它们有的啄鱼眼、有的咬鱼尾、有的叼鱼鳍,配合得非常默契。用鸬鹚捕鱼由来已久,在科技发达捕鱼技术多样的今天,没想到村内仍保有如此传统的捕鱼方式。我对鸬鹚之事很是好奇,决定上门走访一探究竟。

知情群众反映,村内有鸬鹚的只有老王,他家喂鸬鹚已有数年。我们一路询问赶到老王家时,老王和其老婆正在给鸬鹚投食,一只鸬鹚正直着脖子把一条尺把长的大鱼吞入腹中。老王介绍:鸬鹚很猛很凶,只要有人近前,它们都会发出“咕咕”的警示声,并亮出带钩刺的长嘴,稍不注意就会被啄;鸬鹚的食量很大,一个成年鸬鹚一天要吃一斤多鲜鱼,饿极的鸬鹚一次能吞下三四斤的大鱼;鸬鹚善于捕鱼,抓小鱼时得心应手,遇到好几斤重的大鱼时,它们就会相互配合,一般是第一只先去啄,紧接着第二只再去啄,然后是第三只、第四只……只到将大鱼逮到为止。鸬鹚适宜在水体较浅处捕鱼,水太深则影响其作战能力。水域中数十米的深潭或河道里水流湍急的弯道等,鸬鹚是无法潜入的。在一年之中,秋冬季的枯水期水面下降,鸬鹚捕鱼的收获大一些,他也经常在这个季节用鸬鹚捕鱼。

老王告知:鸬鹚很是娇贵,很难伺候,饲养起来需要一定的技术,是个很操心费劲的事情。他现有的所有技术都是家传,可自己在家里繁育鸬鹚每年的三四月份鸬鹚下蛋,一只鸬鹚每年可下两三个蛋。一颗鸬鹚蛋需经过大约2个月的孵化。孵化时一般将鸬鹚混入鸡蛋,同时准备多只母鸡接续抱育,每天小心查看。新生鸬鹚的嘴很软,不能啄开蛋壳,出壳时需人工从外剪开,稍不注意,就会孵化失败。鸬鹚喂养也有学问,初生时要喂黄鳝,两三个月后方可喂普通的鱼。鸬鹚幼雏60日龄后可让其下水,100日龄后可让其跟随成年鸬鹚学习捕鱼,150日龄后即可正常捕鱼。鸬鹚三岁后,捕鱼能力最强。鸬鹚的寿命最长可达10余年,短的三五年不等。

老王吐槽:他家现喂有十多只鸬鹚。鸬鹚捕鱼是他家老辈子传下来的饭碗。现代科技发达,逮鱼的手段五花八门,捕鱼的效率也大大提高,用鸬鹚捕鱼的人家越来越少。加之现有很多河流禁渔,他要想捕鱼只能跑到很远的地方,起早贪黑很是辛苦。如果只是辛苦也不打紧,关键是附近的河里鱼虾越来越少,他每天带着鸬鹚划船三四个小时,到比较偏远、污染比较少的河里去捕鱼,有时一天能逮二三十斤鱼,有时忙活一整天两手空空。用鸬鹚捕鱼只有秋冬两季有点赚头,其他时间捕的鱼只够鸬鹚自用,有时还要买鱼来喂。

老王告诉我们,他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带着鸬鹚到鱼市卖鱼。所带鸬鹚就是野生鱼的名片,他驾着鸬鹚将所捕的鱼一摆,大家即会纷纷抢购,不但鱼价较高,而且卖得很快。总体来说,用鸬鹚捕鱼很苦,所得不如外出打工,当前只能勉强维持生活。他数次曾想将鸬鹚脱手卖掉,但因对所养鸬鹚有了感情,最终只能不了了之。老王表示:现鸬鹚捕鱼他家的后辈不愿意学,他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不知道还能坚守几年,祖传的手艺有面临失传的危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