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鸣:谁倚东风十二阑——南田诗画记 || 连载(六)

 昵称76496706 2023-04-10 发布于北京


作者:方鸣,编审,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毕业,中国华侨出版社前社长兼总编辑,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馆长。出版有个人专著《裁书刀》《曾是洛阳花下客》《庚子读画记》《秋之所望——黄公望的富春》,即将出版《今夕何夕》。
11
桃花雨,桃花源

朱门映柳,好友王翚也画了一幅杨柳图,令恽寿平十分艳羡,一时竟不知该如何称赞为好: 

 
乌目山人画柳,尽态极妍,古所未有。空对销魂之图,正乏销魂之句,放笔滋愧。 
 
少顷,恽寿平便转身去另画了一树桃花,桃花下,又写了一行短诗: 
 
柳枝还作态,桃叶尚留情。 
 
多情的梅还梦着柳,轻薄的柳却在招惹桃花。 
 
风暖春醒,恽寿平又在凭阑处轻拈桃花: 
 
何处识春风,红桃间青柳。 
 
桃红柳绿,珠围翠绕。还记得吗?大运河岸的柳树曾让我说起隋炀帝的诗句“临风杨柳自依依”,其实,这句诗的前面本来还有一句:“含露桃花开未飞”。 
 
这是一首《东宫春》,全诗是这样的: 
 
洛阳城边朝日晖,天渊池前春燕归。 
含露桃花开未飞,临风杨柳自依依。 
 
含露桃花,临风杨柳,谁能想到隋炀帝这样一个冷面帝王,却也是一个春天的诗人。然而,如果隋炀帝遇到诗佛王维…… 
 
在桃柳春天里,王维浅唱低吟: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杜甫的《秋兴八首》最为知名,不过,这个写尽秋天的诗圣也写下了春天的桃柳诗句: 
 
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老杜去也,小杜来也,依旧是桃柳依依,红绿相拥,却只见,“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写罢这一句,杜牧才吟出了他的千古绝唱: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只可惜恽寿平晚了杜牧八百年,否则,南田的桃柳诗句,也一定会飘随杜牧,一点香风,传唱千古: 
 
翠压红楼柳絮飞,杜鹃声里送春归。 
江村一夜桃花雨,吹没群鸥旧钓矶。 
 
柳絮飞,送春归,不过,恽寿平哪里只是送春,他更喜欢迎春,咏怀新春的桃柳: 
 
百舌啼残春又早,青骢嘶人桃花岸。 
莫上红桥望远人,芳草如烟柳丝乱。 
 
春风飘拂长亭路,恽寿平更想把桃柳的刹那永远地留下,所以他要用画笔为桃柳写照,一镜香尘。南田画花木,更是画天时;画瞬间,更是画永恒。 

南田《红桃青柳图》
 
比照着南田桃花,我还想再看看张熊的桃花画法: 
 
花瓣、蕊用洋红丝,或用白粉丝,均用黄粉点。枝用柘墨,叶嫩者黄汁绿蘸洋红画,丝用胭脂或洋红…… 
 
年复一年,恽寿平画了许多幅《桃柳图》,桃花嫣红,风前香软;柳枝碧绿,萦郁纾回。观其画境亦真亦幻,哪一幅不是春天的神作?皴擦渲点,著处清幽,薄醉抽毫,天付风流。 
 
清康熙十二年(1673)暮春,恽寿平又画了一幅《拟宋人桃柳图》(现藏上海博物馆),桃花翠云,可奈流莺;柳袅烟斜,雨后寒轻。再看南田题诗: 
 
花想鲜霞未散时,叶遮黄鸟曾啼处。 
裂开明月寄华春,纵有东风不吹去。 
 
凭阑观古,我又来欣赏宋人的桃柳。 
 
宋人的桃花图,传世作品有:《碧桃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桃花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桃花鸳鸯图》(现藏南京博物馆),《桃花山鸟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人的杨柳图,传世作品有:《杨柳溪堂图》《柳阁风帆图》《柳塘秋草图》《柳溪钓艇图》(以上四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可我发现,宋人的桃和柳都要分开来画,桃是桃,柳是柳,杨柳只在白门飘,并不去做桃花梦。那么,恽寿平又是如何拟宋人的桃柳图呢?或许他只是以宋人的笔意,做自己的眠花宿柳、柳信花情。 
 
或许,恽寿平只是借宋人之笔,再惹一帘桃花香,便去绘写一首古老民歌的画意:
 
杨柳千寻⾊,桃花⼀苑芳。 
风吹⼊帘⾥,惟有惹⾐⾹。 
 
还有,在恽寿平的桃柳图里,多见桃上柳下,桃主柳宾,桃扬柳抑,桃阳柳阴。这倒恰似《诗经》里所描述的,桃花夭夭,杨柳依依: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唯有一次,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恽寿平一连作了两帧《桃柳图》,一帧依然是桃上柳下,另外一帧却是柳上桃下,看柳枝把桃花紧紧地拥在怀里。
 
恽寿平分明爱柳枝长叶疊缀,春态苗条,却又对桃花情有独享,自心付手,难道只是因为桃花黛浅含颦,涉趣幽艳?抑或就是南田太爱唐寅的桃花诗:“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枝桃花月满天”——这样的诗句,确实无敌。 

 南田《红桃青柳图》

唐寅最为喜爱桃花,又自号桃花庵主。他画的桃花,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奇怪的是,他善画桃红,他放荡风流,只是因为他心有悲戚。 
 
唐寅写过许多桃花诗,其中有一首缱绻缠绵而又通透明亮的长诗《桃花庵歌》。我展开诗卷,截取一段: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 
花前花後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 
唐寅还在桃花庵遇到了桃花仙,便又写下一首《桃花庵遇仙记》: 
 
那时那日此门中,桃花树下初相逢。 
只见仙人种桃树,未闻仙人看花红。 
朝朝期待仙人顾,日日桃花笑春风。 
忽闻仙踪一朝至,桃花人面分外红。 
…… 
在我的印象中,诗画家的唐寅和点秋香的唐伯虎似乎是漠不相关的两个人,唐寅本是一个高逸和超逸之人,只是,他没有恽寿平的静逸和淡逸。不过,唐寅的才气和逸格,却是南田一生都钦羡的,还有唐寅手中仙逸的花枝。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春三月,恽寿平在瓯香馆取法唐寅,写意桃花,并作题云: 
 
唐解元折枝山桃,逸气飘举,非时史所能梦见。 

南田《雨后桃花图》
 
同年,恽寿平再临唐寅作《雨后桃花图》,笔思清织,风致俊逸,不入时趋,殊有古趣。其诗题曰: 
 
习习香熏薄薄烟,杏迟梅早不同妍。 
山斋尽日无莺蝶,只与幽人伴醉眠。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恽寿平又摹唐寅折枝山桃,红粉笙歌,春风柔荡,飞英相逐,香远益清。南田诗云: 
 
绥山访灵境,玉洞是仙家。 
铢衣新制好,碎剪赤城霞。 
 
“赤城霞”一词,魏晋玄言诗人孙绰有“赤城霞起而建标”语,李白也有“霞色赤城天”句,这个大诗仙还曾写下“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春,恽寿平观唐寅墨本,再作设色桃花: 
 
观六如居士水墨本,率意潦草,不为工丽,只数点墨耳。飘飘有凌云之气,因以澹色摹写。 
 
观过六如居士水墨本,恽寿平还要借此飘飘凌云之气,去白门,看飞奔的马蹄和盛开的桃花。 
 
六朝时建康城宣阳门又称白门,故而白门是古代南京的别名。白门柳最著名,李白也留下了许多白门柳的诗句,如:“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今朝白门柳,夹道垂青丝”。 
 
姑苏台下春回首,我见元代诗人杨维桢也在吟咏白门柳: 
 
步出白门柳,闻歌金缕衣。 
 
诗人赠别都写柳枝,可是,恽寿平在湖上草堂送友,却偏偏要写白门西的桃花: 
 
风袅袅,草萋萋,我望白门西,江上桃花没马蹄。 
 
恽寿平望见了白门桃花,又去看蓬莱宫的宫苑桃花,他邂逅了王维过蓬莱宫的一首诗,诗里写了汉宫和上苑,还写了千门的柳枝和上苑的桃花: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 
恽寿平依王维的诗意,画了一幅《上苑桃花图》,朱笔点完桃花后,又作了一首题画诗,写蓬莱宫,更写了西苑的一树桃花,人间芳菲,已著东风: 
 
度索山头驻彩霞,蓬莱宫阙即仙家。 
共传西苑千秋实,已著东风一树花。 
 
不过,等闲识得东风面,恽寿平的桃花图,更多的却是水涧的山桃花,云烟林壑,隔岸横冈,幽溪细路,无数莺啼: 
 
丝丝暖雨歇春朝,云压红流落涧桥。 
欲觅桃花无路入,却闻风度玉人箫。 
 
原来,南田的桃花粉笔,只因陶渊明,只为桃花源,只作武陵人的梦中桃花,武陵春色,玉洞朝霞。石泓才解研池冰,又对桃花忆武陵。 

 南田《碧桃图》

接下来,我便要从南田的桃花图上撷取几首题画诗,看桃花弥漫,流水无限,疏疏沈影,神似晋贤,有时风雨来,襟带乱空翠: 

(一)
碧落铢衣原缥缈,梦中秦洞自峻嶒。 
于今何处浮渔艇,空对桃花忆武陵。
 
(二)
武陵溪畔旧春烟,带露含风晓更妍。 
不信渔人偏得路,看花空忆避秦年。
 
(三)
红霞初放正午春,梦醒看飞碧海尘。 
何必花溪寻洞隐,一枝如见避秦人。
 
(四) 
江天风雾绿涛宽,夹岸红霞春未阑。 
若使此中无战伐,桃花都作武陵看。 

南田写生桃花
 
然后,我依旧是从每诗中各提粹一句,从武陵借典,以桃花为题,便又自成新篇,与南田同论心曲: 
 
空对千花忆武陵,武陵溪畔旧春烟。 
何必花溪寻洞隐,桃花都作武陵看。 
 
恽寿平画了多少柳枝都不够,他还要画桃花;他画了多少桃花都不够,还要画桃花源。只是,桃花源是神仙之地,飘缈变幻,杳不可寻。如何才能画得溪洞桃花呢?恽寿平说: 
 
图桃源者,必精思入神,独契灵异,游于无何有之乡,然后溪洞桃花,通于象外。
 
恽寿平游于无何有之乡,又取法宋代画家赵伯驹和“明四家”的仇英,领略其辟境运毫,妙出匪夷,赋色之工,自然天造,终于画出了《桃花源图》,“可从尺幅间一问津矣”。 
 
我在南田《桃花源图》里问津,却偶拾黄庭坚的《水调歌头》: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南田《桃花图》
 
虽说桃花都作武陵看,但恽寿平又何曾不想去寻桃花源?只是,他想到自己朝华已逝,穷愁不遇,浮沉显晦,流离憔悴,又怎不伤情。恽寿平说,他就是遇见了溪洞桃花,那即使是一枝美人簪,他也寻不到秦人的桃花源: 
 
遥想春风玉洞深,一枝疑是美人簪。 
红尘笑我无仙骨,纵遇桃花何处寻? 
 
即使当年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听了一夜寒山寺的钟声,又来看桃花溪的流水,却也没有找到溪洞: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曹雪芹也寻桃花源,却纵有仙骨也不能走出红尘。一声杜宇春归尽,何人能解桃花梦: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然而…… 
 
愁去不知春袖湿,晚风吹雨入阑干。恽寿平毕竟回到了自己的南田花园,倚在阑干也能听闻玉人的箫声: 
 
丝丝暖雨歇春朝,云压红流落涧桥。 
欲觅桃花无路入,却闻风度玉人箫。 
 
恽寿平虽然去不了桃花源,那又如何?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赏花只在东风里,阑干倚遍更消魂。 
 
更何况,唐代诗人卢照邻早有诗云:“门开芳杜径,室距桃花源”,原来,桃花源就在面前,那分明就是南田花园的映景。 
 
静夜里的南田花园,依旧还是秦时明月,依旧还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那才是恽寿平自己的桃花源,他才是溪洞里一树开满桃花的高枝,“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
12
杏花寒,杏花天
寂历东风独倚阑,恽寿平还在怀想唐寅的桃花庵。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恽寿平又拟唐寅作水墨桃花,王翚观后题赞: 
 
南田墨桃有六如风韵,不以刻画求工,亦绘事中高逸一种。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在恽寿平离世半年前的那个秋天,他再摹唐寅,作折枝山桃。然而,这却是南田平生所作的最后一枝桃花。当来年的桃花落入流水,南田的生命也就随之一同逝去了。 

南田《春风图》
 
恽寿平一生画尽了桃花,更看尽了流水落花。南田俯首阑干,低廻曩昔,惆怅姜怆,终不免伤吟一句: 
 
犹有桃花流水上。 
 
可是,待恽寿平再一扬首,却又望见了漫天杏花和翩翩飞燕,他想起,唐寅早早便在诗中写到了: 
 
燕子归来杏子花。 
 
也许,恽寿平的诗句,本就该对接在唐寅的诗句后面,岂不最好~~燕子归来杏子花,犹有桃花流水上。 
 
杏花是二月花神,二月里,杏花雨,杏花天。唐代诗人罗隐说春天乃是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宋代诗人释志南说,杏花雨的时节正是漫天的杨柳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清康熙十六年(1677),恽寿平也用两句唐诗记下了这个二月的春天:“小桃新谢后,双燕却来时”。 
 
这两句唐诗取自郑谷的《杏花》: 
 
不学梅欺雪,轻红照碧池。 
小桃新谢后,双燕却来时。 
香属登龙客,烟笼宿蝶枝。 
临轩须貌取,风雨易离披。 
 
郑谷吟咏杏花而不言杏花,恽寿平却最为欣赏,可谓与之情如相识,故赞曰: 
 
不言杏花而杏华风景宛然在目,此诗之所以贵真,而用意在字句之外也,画意亦然。 

 沈周《红杏图》

郑谷有晚唐第一才子之誉,自骑竹之年便有赋咏,宦海浮生,晚年归隐,“好句未停无暇日,旧山归老有东林”。 
 
郑谷有个朋友叫齐己,是个诗僧,也喜咏桃杏,又情系飞燕: 
 
含桃花谢杏花开,杜宇新啼燕子来。 
 
齐己曾写一首《早梅》,携诗来谒郑谷,郑谷读至“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句,乃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不觉拜倒曰:“我一字师也”。 
 
不仅早梅,早春的杏花也是“未若一枝佳”,如唐代诗人吴融吟“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再如北宋词人晁端礼的《水龙吟》:“初开繁杏,一枝遥见”。当然,千余年来,最出名的杏花,还是莫过于南宋诗人叶绍翁的那一枝出墙红杏: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再看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杏花嫣然一两枝: 
 
小树嫣然一两枝,晴薰雨醉总相宜。 
 
还有金元文学家元好问的杏花墙外一枝横: 
 
杏花墙外一枝横,半面宫妆出晓晴。 
 
更有恽寿平的杏坛犹存一枝红: 
 
杏坛犹存一枝红,春意分明万绿丛。 
掠过几双新燕子,曲江人老闭门中。 
 
恽寿平写这首诗,是在清顺治十六年(1659)的一个冬日。那一日,南田憧憬新春,遂法宋人笔意,画了一幅杏花图,并作此诗题,大意是:春天来了,那些进士及第而宴于曲江杏园的人们已然老去而不见,但是,几只新燕今又飞来,万绿丛中,犹见杏花一枝红。 

南田《杏花图》


曲江即长安城的曲江池,汉武帝始建,唐玄宗整修,西有杏园胜境。杜甫曾作著名的《曲江》二首,有佳句“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恽寿平读过杜少陵的曲江诗,也要尽醉归梦而诗吟了: 
 
曲江何处梦前游,点笔春风此暂留。 
只为少陵诗句好,至今蒲柳尚含愁。 
 
恽寿平点笔春风,对花临写,自然是要把杏花一枝红画得秀气流逸,荣光外映,浅颦轻笑,细细吹香。南田师法宋人笔意,只是因为,他最羡慕宋人,在那个艺术的清世里,畴昔风流,占得花魁。 
 
宋人的传世杏花作品,有几帧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马远作《倚云仙杏图》 ,林椿作《杏花春鸟图》,赵昌作《写生杏花图》。赵昌初师滕昌祐,亦效徐崇嗣没骨法,他的杏花,早已化作南田的一枝,又恍然初见。 
 
然而,不仅佞宋,恽寿平更是一仍其旧,学习唐寅。清康熙十九年十月,恽寿平设色临写唐寅杏花;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秋夜,恽寿平又摹唐寅再作杏花,并题曰: 
 
唐解元折枝红杏,饶有风韵,余于金阊红鹅馆见之,因题。 

金阊是苏州的一个地名,红鹅馆是当地一间有名的画馆,清初时,其周边还有念祖堂、东莱草堂、香草居、谏草楼、绣佛阁、延光阁、思嗜轩、改过轩、爱莲窝、响月廊、乳鱼亭、渡香桥诸胜。 

唐寅《杏花茅屋图》
 
唐寅在诗中写过:“清明时节斜阳里,个个行人问酒家”。我在猜想,红鹅馆旁,当年是否也有一家老酒馆?南田之前近百年,吴门才子唐寅莫不就是在此写下了《杏林春燕》诗: 
 
红杏梢头挂酒旗,绿杨枝上转黄鹂。 
鸟声花影留人住,不赏东风也是痴。 

唐寅《杏花仕女图》
 
观唐寅的杏花图,不只有酒旗和黄鹂,还有浅山茅屋,如《杏花茅屋图》(现藏上海博物馆);也有白衣雅士,如《观杏图》(现藏上海博物馆);更有鬓云美人,如《杏花仕女图》(现藏沈阳故宫博物院),美人如杏花,杏花媲美人。 

 唐寅《观杏图》

但恽寿平却只独作杏花一枝,浅山茅屋、白衣雅士和鬓云美人,都只在杏花的迷蒙深处,被香风淡淡吹过。 
 
金代诗人王庭筠作《赋杏花》,词中似也有南田独赏的一枝杏花: 
 
今年春早,到处花开了。只有此枝春恰好,月底轻颦浅笑。 
 
阑干前,东风里,南田把杏花独枝赏了又赏,却又向花间留晚照,他偏偏能画出杏花的仙容和香气,淡墨细钩,琼英好在,可堪风里,香彻肌肤。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春,恽寿平又临写杏花,任凭千点杨花迷人眼,依然只是红墙外的一枝仙杏: 
 
千点杨花翻雪浦,一枝仙杏傍红墙。 
药圃春风吟啸处,更兼花压美人床。 
 
写完仙杏一枝,恽寿平又去寻访杏花村。杏花村中有一片杏花林,杏花林里有一座杏花楼,恽寿平乘兴登楼,一快披襟: 
 
东风吹满绿杨烟,一树啼鸟惊晓眠。 
无处踏春春欲尽,高楼闲过杏花天。 
 
可惜南田不是唐人,空有诗想。这一首诗写得太好,哪里会不如《唐诗三百首》?而且,最宜与唐代诗人戴叔伦的《苏溪亭》花前换盏,相互映照。

梦魂俱远,请君随我再完整地读一遍古老的《苏溪亭》: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恽寿平在杏花楼上,啼鸟阑干;戴叔伦在苏溪亭上,烟雨阑干。 
 
恽寿平说春欲尽,戴叔伦写春事晚;恽寿平说杏花天,戴叔伦写杏花寒;恽寿平说一树啼鸟,戴叔伦写燕子不归;恽寿平说东风吹满绿杨烟,戴叔伦写谁倚东风十二阑。 
 
戴叔伦借问谁倚东风十二阑,恽寿平却把十二阑干闲倚遍。南田花园杏花天,那是谁,小雨一番寒,倚阑干。 
 
十二阑干是最缱绻的情境,也是最诗意的画境。东风千里,北宋婉约词人张先吟咏十二阑干: 
 
楼上东风春不浅,十二阑干,尽日珠帘卷。 
 
一百多年后,金代画家王庭筠吟过一枝杏花,也咏十二阑干: 
 
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南去北来人老矣。短亭依旧残阳里。 
 
十亩苍烟秋放鹤,一帘凉月夜横琴,倚遍十二阑干,南田似能望见无限江山。 

南田《杏花图》
 
又是杏花时节,梅翁先生浪游山左,欲携杏花,行吟远方。南田便独坐东风凭阑处,画得杏花赠别~~临风一枝,香气自来,长亭短亭,水云犹故: 
 
烟条露萼染红姿,爱我临风写一枝。 
今日赠君千里别,杏花时节倍相思。 
 
为君持酒劝斜阳,南田又为自己画得一枝硕大的杏花,且寻诗酒,吸风饮露,赏花独酌,笔有余妍。戏图后,南田写道: 
 
杏者,幸也。幸不妨于大,故大之。梅小则苦,有大幸者,必有小苦。戏图以自惕云。 
 
那么,什么是杏者之幸呢?北宋诗人王安石写过一首《北陂杏花》诗,诗中把飘落的杏花比喻为纷飞的白雪。我理解,杏花被春风吹作雪而不是碾作尘,便是杏者之幸: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我不由想起陆游写的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又想起北宋诗人陈师道的诗句:“堕絮随风花作尘”;还有明代诗人刘基的诗句:“霜风一夕花作尘”;再有明代诗人宋濂的诗句:“昨日花如绣,今朝花作尘”。 
 
虽然,王庭筠说杏花:“风流全似梅花,承当疏影横斜”,但是,梅杏的意蕴却颇有不同。杏是大幸,梅是小苦。人的一生有幸有苦,南田喜作杏花,又时作梅花,其实都是其人生境遇和生命写照的笔墨。 
 
可惜未曾见到南田一图两式,作《梅杏图》。如何可以既赏杏花,又赏梅花?不妨去读晚唐诗人韩偓的《夜深》,看这个大唐深夜里的最后一个诗人,美美与共,只要把梅花和杏花写在同一句夜诗里: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霁天欲晓,露桥闻笛。春日的晨光里,我只想走进恽寿平的南田花园,也倚阑干,看翦翦风,烟雨中,小梅飘雪,杏花红,而且,还要搭一架秋千索,竟如春燕,飞过高枝去。

(未完待续)

目录

引言   楼阁古卷的诗叶

第01节  东园草衣生,南田灌花人

第02节  美人微醉处,闲倚玉阑干

第03节  月落万山,处处皆圆

第04节  瓶花香散,墨妙之妙

第05节  诗在寒烟野草中

第06节  十年风雨梦中思

第07节  绰约便娟,因风拂舞

第08节  恽氏点花,粉笔带脂

第09节  踏遍梅花带月归

第10节  我望春风杨柳路

第11节  桃花雨,桃花源

12节  杏花寒,杏花天

第13节  恽牡丹,牡丹花下叹东风

第14节  东篱客,篱边忽见南山色

第15节  飞尘不上桂花枝

第16节  万竹林中听雨声

第17节  奇松参天,沧洲在望

第18节  掇拾青翠,招手白云 

第19节  枕上犹留昨夜云

第20节  何时同作芦汀梦

第21节  烟桨载明月,放歌沧浪上

第22节  眇然遗世人,横琴向山坐

第23节  石壁扫秋苔,幽人在何许

第24节  空遗散人传,千古见高情

第25节  吟秋诗兴与谁同

第26节  灵气能生静者心

第27节  真人之心,若珠在渊

第28节  花间犹有我,树外更无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