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魏《皇甫驎墓志铭》

 家有学子 2023-04-10 发布于甘肃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皇甫驎墓志铭》,此碑志为长方形的小形制墓石,刻于北魏延昌四年(515)四月,二十三行,行四十字。清咸丰年间从陕西户县出土的。它虽然属于魏碑体系,但明显感觉是另一种书写模式。其志铭被录入碑志书籍不多,赏析文字也少。清康有为却见过《皇甫驎墓志铭》,并评说此刻书法艺术“奇古”、“安雅”,形容说“如小苑峰峦,雪中露骨”,应是给予了较高的赞扬。

全称《魏故泾雍二州别驾安西平西二府长史新平安定清水武始四郡太守皇甫君墓志铭》。北魏延昌四年(515)刻,楷书,23行,行40字。清咸丰年间于陕西户县出土。曾归端方、金浚宣等收藏,北京图书馆藏拓。收入《六朝墓志精华》。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评此志说:“奇古则有若《刘玉》、《皇甫驎》。”又说:“安雅之《王僧》,岂若《皇甫驎》、《高湛》。”还曾形容说:“《皇甫驎》如小苑峰峦,雪中露骨。”

此志在魏碑中应占何等地位,还可研究,但它确有自己的特点。笔画比较细瘦,且画间粗细差别不大。书写比较自然,有如浑金璞玉,外表不甚修饰而精气内含,使人感觉浑朴而劲健。

【铭文】魏故泾雍二州别驾安西平西二府长史新平安定清水武始四郡太守皇甫君墓志铭

君讳驎,字真驹,安定朝那人也。卿士之苗胄,渡潦之琼胤,荆州刺史之孙,辟主簿州都处士之元子。金紫扶疏,冕冠今古,风节朝略,载在史籍。君胄藉深华,性自奇拔。是以早延休誉,夙播高问,刺史王公召简高”梁,澄练泾土,尔日搜扬,无先君者。辟君为州都。君铨才举弟,称允群望,平直之选,歌声满路。刺史嘉告忠”笃,即拜为主簿。君轻贱儒术,意蔑经读,照赏之情,自然孤解。即年中,复贡秀才。君仁恕宽洽,接赉深到,共事之” 处,无不乐仰。延兴中,泾土夷民一万余家,诣京申诉,请君为统酋。然戎华理隔,本不相豫,朝议不可。圣 ”上以此诸民丹情难夺,中旨特许。太和廿年中,仇池不靖,扇逼泾陇。君望着西垂,勘能厌服,旨召为”中书博士加议郎,驰驿慰劳,陈示祸福。凶顽尽悟,面缚归降,动有数万。刺史任城王嘉其远量,表为长史。” 君策谋深玄,声震朝庭,复除为清水太守,领带军镇。景明元年中,旨格初班,简选台资,穷尽州望,除君” 为别驾而君佐弼有方,民士悦乐。从景明三年至四年,督护新平安定二郡事。正始元年中,河州刺史梁”公以关梁地险,非贤不御,而君矛猛互张,善能绥抚,复表为武始太守。正始三年,秦泾叛逆,大军征讨,都”督杨公以君权略多端,深达军要,表君为都长史,特禀高算。君虽胄籍安定,坟井在雍。正始四年中还乡。”刺史元王以君量勘执物,复表为别驾。君辞以夕年,冲让不许。王重加厚礼,频命乃就。凡所佐莅,血心奉”公,唯直是断,虽伯鱼之无私,杨振之贱贿,方之于君,未足嘉也。历名宦,垂登方岳,意气萧□,犹若凡素。每”钦想四公,企怀商洛焉。是以逸问远流,声盖四海。视片义如丘山,散千金若草土。朝野荣贱,望风送叹。方”应进登台鼎,永垂高试,昊天不吊,春秋七十有五,遘疾不损,薨于家。以延昌四年岁次丁未四月癸酉朔,”十八日庚寅葬于鄠县申乡洪涝里。嵩山美木,谁不□仗,名贤背世,熟不痛恋。前雍州主簿横水令辛对 ”与君缠笃,临棺悲恸,弥增哀忉,遂寻君平志,刊记金石。其辞曰:“三才启曜,五气流晖,名川峻阜,灵感特微。诞生君侯,独禀玄质,绰矣高度,希世间出。金锵河右,飞声挺逸,”赏不择雠,诛不避昵。唯理是从,浑之若一,深量难恻,冲识孤融。矛能抚众,武亦折雄,丹磨不异,钻仰弥崇。”形羁浮俗,志味通仙。如云开月,如松出烟。琼岩颓崿,至韵韬玄,亲旧悼惋,痛惜绵绵,图记金石,式扬名贤。”妻安定梁氏,主簿郡功曹洪敬女。”妻钜鏕魏氏镇西将军内都太官黄龙镇将赵兴公留孙女。

《皇甫驎墓志》书法结体朴拙,书写自然,饶有隶意。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评此志说:“奇古则有若《刘玉》、《皇甫驎》。” 又说:“安雅之《王僧》,岂若《皇甫驎》、《高湛》。” 还曾形容说:“《皇甫驎》如小苑峰峦,雪中露骨。”于魏碑中别具一格。

一、《皇甫驎墓志》的主要内容及反映北魏民族融合的史实

志主皇甫驎,志载:“君讳驎,字真驹,安定朝那(今宁夏固原彭阳古城)人也。卿士之苗胄,渡辽之琼胤。荆州刺史之孙,辟主簿州部处士之元子。”

皇甫姓氏是汉族传统复姓之一,出自西周。西周太师皇甫的后代以“皇甫”为姓,称皇甫氏。又言出自子姓,是春秋时宋国公族的后代。唐朝郑薰《唐故中散大夫守给事中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刑部侍郎皇甫公(鉟)墓志铭》云:“其先自宋戴公之子充石字皇父,为宋司徒。……汉兴,改父为甫,因氏焉。至武帝初,雍州牧鸾始自鲁国迁茂陵,故起鸾为始祖。鸾生裒,举至孝,为彭城相,北徙安定,家三水。裒生儁,东汉复为安定都尉。儁生棱,渡辽将军,以永平初徙居安定朝那,为郡著姓。”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安定郡是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从原北地郡析出设置的新郡,下辖21县,朝那为其属县之一。安定郡的治所当在高平城(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今宁夏同心县以南的宁夏固原市大部,还包括今甘肃省靖远县、会宁县和平凉市所属各县,均是该郡的管辖范围。

朝那县,新中国编修的史书和新方志,如《宁夏通史》、《西海固史》和《固原地区志》、《固原县志》、《彭阳县志》等,均一致认为今彭阳县古城镇境内的古城遗址,就是汉朝那县治所在,它的管辖范围包括今彭阳县全境和周边邻县的一部分地区。

东汉皇甫规、皇甫嵩及西晋皇甫谧祖籍皆在安定朝那。志文“卿士之苗胄,渡辽之琼胤”当指其与东汉皇甫规家族的渊源。

志主一生历宦复杂,历任泾州州都、别驾,雍州别驾,安西、平西两府长史,新平、安定、清水、武始四郡太守等职,官职虽不大,但多与基层民众接触,特别是其中涉及到民族之间的融合斗争,反映了当时民族融合的艰难。

志主一生主要生活在北魏孝文帝时期。孝文帝对统治区人民实行了相对宽松的怀柔政策,“(延兴元年)九月壬戌,诏在位及民庶直言极谏,有利民益治,损政伤心,悉心以闻”。

在此背景下,因为皇甫驎“仁恕宽治,接睐深到,共事之处,无不乐仰”,“延兴中,泾土夷民,一万余家,诣京申诉,请君为统酋。然戎华理隔,本不相豫,朝议不可。圣上以此诸民舟情难夺,中旨特许”,反映了当时少数民族要求打破“戎、华”之别的不平等,渴望加快民族融合的愿望。

事实上,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因各方面的矛盾,战争才是主体。志载:“太和廿年(496),仇池不靖,扇逼泾陇。君望著西垂,勘能厌服,旨召为中书博士加议郎,驰驿慰劳,陈示祸福,凶顽尽悟,面缚归降,动有数万。刺史任城王嘉其远量,表为长史”,《魏书》卷十九《任城王澄传》:“高祖时,以氐羌反叛,除澄都督梁益荆三州诸军事、梁州刺史。”与志文合。

志又载:“正始三年(506),秦泾叛逆,大军征讨,都督杨公,以君权略多端,深达军要,表君为都长史,特禀高算。”都督杨公,即杨椿。《魏书杨椿传》载:“秦州羌吕苟儿、泾州屠各陈瞻等聚众反,诏椿为别将,隶安西将军元丽讨之。”志所述即此事。

志载皇甫驎“春秋七十有五,遘疾不损,薨于家。以延昌四年岁次丁未四月癸酉朔十八日庚寅葬于鄠县中乡洪涝里。”涝水,古长安八水之一,西经户县县城,北流入渭。皇甫氏一族东汉末年因羌族侵袭,东迁涝水附近。今陕西户县涝店镇涝河东岸有皇甫村,是由于村内皇甫氏家族墓地而得名。

二、《皇甫驎墓志》的主要艺术特色

志文载:“前雍州主簿、横水令辛对,与君緾笃,临棺悲恸,弥增哀切。遂寻君平志,刊记金石。”辛对,史书无传,或墓志撰文并书丹者皆为辛对?

此志字体多呈方形,但结体欹侧多变,多见异体字,书写轻松自然,多有隶意,是由隶转楷过渡时字体,朴拙多趣,有如浑金璞玉,外表不甚修饰而精气内含,使人感觉浑朴而劲健。 线条纤细秀丽,劲健峻拔,字体端正生动,俊逸典雅,在魏碑中别具一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