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崎以惊世 砺笔不平 —— 范曾题识梁崎书画

 艺趣看点 2023-04-10 发布于天津
1996年4月7日,范曾先生为在病榻上的梁崎先生写真

天留大师,余其深祷。丙子年写梁崎大师榻上。十翼范曾于沽上

崎以惊世 砺笔不平——范曾题识梁崎书画 

林德谦


堪称津门大隐的梁崎先生的一生,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崎岖坎坷,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艰辛和磨难,他信念守一而终,以清贫为伴,甘居寂寞;以深睿之感悟,苦学力成;以忘我的辛勤耕耘,铸就了梁崎的风,砺平的骨,此乃不朽的灵石风骨。

先生祖籍金陵,落籍燕南。生于名门望族的书香门弟,家中世袭收藏金石书画珍品颇丰。韶龀之年耳濡目染与翰墨结下不解之缘,受到良好艺术熏陶,自幼至今手不释卷,以鸡窗灯火孜孜不倦,养成过目成诵的读书习惯,通略经史,浏览百家(他常用闲章“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好书悟后三更月”即为写照)。

先生用毕生的心血和精力追求着寓哲理、诗文、书画融为一体的中国文人画形式。他把儒家的“致广大而尽精微”与老子的“道法自然”哲理为自己追求的境界,从中可窥其作为传统文人画家儒道合一的本色。

梁崎先生指导林德谦作画 (1992年)

从先生高古、深邃的大写意画风中,可以读出他始终以化古为今,写天、写地、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激情和笔墨随时代而进化的科学态度,从而成为继石涛、八大、青藤、白阳、吴昌硕、齐白石之后的当代文人画的艺术大师。

读先生沉雄逸迈的画,宛若东坡之词的旷和稼轩之词的豪。然而谁也不会相信,如此精彩动人的作品,竟是在不足十平米的斗室中伴着昏灯创作出来的,就是从这间斗室,先生用不平之笔,向社会推出了大量气势磅礴,章法奇峭,笔力苍雄,墨渖淋漓,意蕴深邃,气韵生动,淡雅冷艳,极具高古书卷气的文人画佳作来。

先生的诗文颇见功底,其古文深受宋代三苏父子文风的影响,尤喜苏辙和明代李贽,评述历史人物的著作(我曾多次陪先生去书店购书,先生始终想买《焚书》《藏书》就连1986年3月去京办个人展览期间,去中国书店也未购得。直至1989年我在旧书店里发现此书买来送与先生,此时老人已卧病于榻,看到此书兴奋不已)。他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形成言简意赅,典雅含蓄的个人风格。其古体诗词创作多见于题画和书信之中,以五言、七言诗居多,诗风受孟郊、贾岛等人影响,多写沧桑之感,思念之情和清寂之境,均给人以淡泊、疏旷的感觉。


范曾为梁崎先生题词:崎艺惊世,砺笔不平

先生精于鉴赏,由于先生浩劫前家藏甚富,徜徉流览其间,这于鉴赏打下深厚的基础。先生所喜文物皆自汉上溯三代之间。先生之“守研庐”所藏数方汉代砖砚既是一例。先生见识渊博善辨古文化真伪,盖民族艺术难得之全才。

先生为人宽容谦和,性格孤寂而不入世,对生活需求淡泊简约,虽然过着清贫困窘的生活,却不从俗沉浮。先生曾命我为其刻一枚“菜根芋头是平生”的闲章聊以自慰。他淡味饮食,却用省下的钱去购书籍、画册。先生晚年欣逢盛世,他广泛接触社会,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可是毕竟年迈,已积劳成疾了,可是先生仍壮心不已,以顽强的毅力,笔耕不辍,默默地为社会奉献出大量的艺术瑰宝。

地山山人于翠雨轩灯下


范曾题识梁崎书画选刊

斗室微灯守自艺,寒庐陋案铸雄魂—梁崎先师逝世27周年纪
梁崎学术研讨会 | 梁崎先生代表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丰富充实了20世纪中国美术史
“细读梁崎Ⅱ·书画作品展”在天津鼎天国际中国空间开幕
崎艺惊世 名垂画史——记当代文人画家梁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