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敦煌遗书《龟山玄箓》:小楷方正厚实而不失灵动,颇有六朝拙朴韵味

 石不言斋 2023-07-20 发布于江西

敦煌遗书《龟山玄箓》残卷(P3435),纸本墨迹,高27厘米,长125.2厘米,小楷,有行无列,现残存79行,满行约17字,现藏法国国家图书馆。

敦煌遗书《龟山玄箓》小楷笔画精到,笔力沉雄,颇有隶意,笔方势圆,虚实相间,游丝牵带,字形方正而不失灵动,有六朝疏朗拙朴的韵味,可供小楷学习者借鉴。

一、《龟山玄箓》的主要内容及道教法箓

《龟山玄箓》,全称《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是道教上清派早期的经典经文,约出于南北朝,撰者不详。《龟山玄箓》是记载道徒存想冥思修行方法的经文。

龟山,道教中的神山。《龟山玄箓》卷上云:“西龟之山,一曰龙山,乃九天之根纽,万气之渊府。在天西北之角,周迴四十万里,高与玉清连界。……悉涌金为墙,结玉为门,金台玉楼,十二神宫,上有自然流精紫阙,金华之堂,琼瑶之室,傍通九穴之洞,自生紫气之云。……盖元始之妙化,寔天元之灵根。金华之堂,北窗上有自生紫气,结成玄文,字方一丈,垂芒焕明,天书宛妙,非可寻详。九天丈人昔上甲元年清斋云宫,宴景龟山,仍刻金简,缮书玄文,解其宿滞,演其灵音,记曰龟山丹皇飞玄紫文。”

什么是箓?《真经解》云:“箓,录也。修真之士,既神室明正,然摄天地灵祇,制魔伏鬼,随其功业,列品仙阶,出有入无,长生度世,与道玄合。故能济度死厄,救拔生灵,巍巍功德,莫不由修奉三洞真经、金书宝箓为之津要也。箓者,太上神真之灵文,九天众圣之密言,将以检核三界官署,御运元元,统握群品,鉴陟罪福,考明功过善恶轻重,纪于检籍校戒宣示之文,掌览灵图,推定阳九百六天元劫数。又当诏令天地万灵、随功役使,分别仙品,众官吏兵,亿乘万骑,仙童玉女,列职主事,驱策给侍之目,浩劫无穷。”

盖箓本是道士之中秘密传授的文契,箓中有仙童玉女、将军吏兵等众,可供法师驱策。是以玄坛科戒中有一条就是道士不受箓职的,不能为人章醮。因为没受箓职的道士,本无灵官将吏可供役使,天曹无名,纵然章醮亦不灵验。《正一威仪经》云:“经戒符箓,不诣师受,行之不神,反得偷盗之罪。须诣师受,依法修行。”如果有人僭越无礼,窃取衣冠,效仿法师替人章醮,召神遣将,不唯不灵验,并且有罪。可以这样说,道箓的传授,其实也是法的传授。

箓的内容包括很多,古真云:“经为箓之体,箓为经之用。”古代道门传授,不仅仅是授箓而已,还包括经、戒等。按《太上三洞传授道德经紫虚箓拜表仪》云:“臣等已参初法,修奉护持,今年某月某日,蒙师某君于某宫观,传授道德青丝金纽,紫虚宝箓,及真经上下、河上公章句、想尔要戒、存图、传诀、朝仪、斋法,三日限毕,拜谢恩朱表一通”云云。故知授箓的内容包括很多,不仅仅是箓与职而已,还有经、戒、法、诀等等。授箓只是言其大要,举一以概其他也。

授箓本为五斗米道之事,所以分别人鬼之途,以定尊卑品阶,道士佩箓,其箓中神将,听其差遣,为之护法。自天师迁于洛阳之后,再迁于江西龙虎山,天师道的信仰也逐渐在全国传播。《云笈七签·卷五·经教传承部》云:“今道门以经箓授受,所自来远矣。其昭彰尤著,使吸绅先生不惑者:自晋兴宁乙丑岁,众真降授于杨君,杨君授许君,许君授子玄文,玄文付经于马朗。”故知早期上清派之传承,即以经箓为主。上清派吸收了天师道授箓的传统,并发展了自己的箓职,是以后世洞渊、神霄、灵宝各派,皆有自己的箓职,没受箓职的道士不能称为真正的道士,不能行科法。

二、敦煌遗书《龟山玄箓》的书法艺术价值

敦煌遗书《龟山玄箓》无撰写者姓名,当是道教信徒所书。

《龟山玄箓》书法虽属楷书,但用笔与结体具有浓郁的隶意。这种隶意与楷法用笔、结体融合得天衣无缝、无懈可击。如果将这种“隶意”与魏晋时期的钟、王楷书相较,则又有明显的不同。《龟山玄箓》所表现的隶意,是一种成熟楷法对某些隶书笔意的合理借鉴与糅合,如横画的波势平出,撇、捺的弱化处理,点画取侧卧之势等,古朴简约之外,别具几分清新之气。

其书法中锋行笔,内外取势,笔方势圆,落笔成点,起伏成形,点画之间偶有牵丝,顾盼生姿,一应自然。通篇笔力沉雄,墨气酣畅,字形方而不滞,用笔灵动而不轻滑,端庄之中透出疏朗俊秀之致。作为实用性书写,笔法精到,点画到位,远离匠气,具有较高的书法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