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了解茅台,推荐你读这几本

 仇宝廷图书馆 2023-04-11 发布于黑龙江








“时间无限,岁月漫长;

人生有限,刹那须臾。

庆幸的是,

文字作为超越时间的载体,

能够存活百年千年。”










自学习投资以来,第一个想要深入研究的企业就是茅台。一方面是因为唐朝老师在文章中曾多次提到过茅台——“不仅业务简单,而且财报也比较简单,是初学者学习的好资料”;另一方面是因为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小作坊到酒厂到集团公司再到股份公司,茅台发展得越来越好,对于管理者来说,茅台知名掌门人所散发的企业管理智慧也值得好好学习。综上,便开启了我的茅台研究之路。

之前有认真地总结过茅台的一些数据资料,也有仔细地看过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自上市以来到2013年的年报,虽然理解不深,但是通过阅读这十几年的财报也基本上对茅台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根据茅台现有的数据资料,也能大体给其估值(关于估值思路可以点击阅读:茅台估值思路分享)。

但是,正如巴菲特在伯克希尔1993年度股东大会中所提到的那样:“就内在价值而言,任何会计报告中的数字本身都毫无意义。它们只是指导方针,告诉你如何获得内在价值。但是这什么也没告诉你,财务报表中没有答案。里面有一些指导方针可以帮助你找到答案。但为了找到答案,你必须了解一些商业知识。”(内容截取自老唐2022.8.3摸你贴)

所以我决定暂且放下手中的财报,试图通过阅读一些书籍来补足一些有关茅台的其他知识。在我阅读《基业长青》的时候,书中提到过:“我们相信惟有历史的维度,才能引导大家了解高瞻远瞩公司背后的根本动力。打个比方,你不可能完全了解美国,除非你了解美国的历史——独立战争、立宪理想、南北战争、开发西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杰斐逊、林肯、罗斯福等先贤们的影响力,以及其他历史因素。我们认为,公司很像国家,两者都反映过去事件和基本遗传因素的塑造力量。”

于是,我便开始了茅台发展历程的综合学习。


书籍确定



SHU JI QUE DING


关于最终书籍的确定,我在《酒的中国地理》这本书中得到了启发。在这本书中,作者在总结了茅台封神的两大条件:一是外在的宏观条件,包括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二是酒厂自身的努力。国酒茅台之所以一百多年金牌不倒,光彩夺目,是与一代又一代国酒人无私奉献、倾心国酒事业分不开的。

所以针对这两部分内容我总共阅读了六本书(按阅读顺序排列):

《这就是茅台》/张小军 马玥 熊玥伽

《茅台为什么这么牛》/胡腾

《酒的中国地理》/李寻 楚乔

《国酒心》/邹开良

《我与茅台的五十年》/季克良

《煮酒论品牌》/唐文龙

梳理内容写文章的期间又补充翻阅了三本书(按阅读顺序排列):

《白酒经销商的第一本书》/唐江华

《茅台酒厂志》/茅台酒厂编著

《中国酒业激荡四十年》/林向

虽然阅读数量有限,但因为书籍比较有代表性,并且部分书至少读了两遍(通读划重点一遍,整理重点一遍,笔记整合一遍),所以读完还是有很多收获的,在这里分享一下我的阅读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书籍推荐



SHU JI TUI JIAN

先说推荐书。

精读的六本书各有各的特点,但其中最推荐大家阅读的是:

《茅台为什么这么牛》/胡腾

《国酒心》/邹开良

《我与茅台的五十年》/季克良

《煮酒论品牌》/唐文龙

如果时间有限,最最推荐大家阅读的是:

《茅台为什么这么牛》/胡腾

《我与茅台的五十年》/季克良


书籍介绍



SHU JI JIE SHAO

接下来简单谈一下各本书的阅读感受,按分类排序,补充阅读的书籍放在后面介绍。

首先是两本综合描写茅台的书籍。

书呢我是从老唐公众号@唐书房的文章中看到他推荐的,感谢老唐👏。

这两本我阅读的都是纸质版书籍,其中《茅台为什么这么牛》纸质略微粗糙,微信读书app没有上架。《这就是茅台》包装比较精良,同时微信读书app有上架。

《这就是茅台》/张小军 马玥 熊玥伽

图片

虽然在所有的书籍当中,我最先阅读的是这本,但是,当我读完之后,我感觉本身比较凌乱的我,变得更加凌乱了。

说直白点就是,对于不太了解茅台的小白来说,这本可读性不是很强。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本书更像是总结类的书籍,内容趋于精简,语言较为精炼,虽然读的时候感觉非常受用,可圈可点的笔记也能划出一大堆,但是等合上书本之后,却发现想要整理出一个思维导图都很难有头绪。

所以我认为,这本书比较适合对于茅台发展历程有一定了解的人来阅读,这样在阅读时对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专业名词或者酒师的名字就不会感觉到有障碍,同时也加深了大家对于茅台的二次理解,这样一来也就更能体现出此书的价值。

《茅台为什么这么牛》/胡腾

图片

这本书首推&强推🎉!必读➕3!!

通过阅读这本书,不仅打开了我对于茅台认知的新世界,更重要的是其中或多或少地提到的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发展状态,更是让我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甚至一度怀疑我高中文科生的身份(是否有好好学习历史与政治🤣)。

所以自从阅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开始想要认真地了解一下中国的历史、政治和经济等等内容,当然如果有书籍推荐,想必我日后也会继续写文章的(挖坑+1😯)。

说回到茅台,这本书对于茅台的发展过程,有非常详细的介绍,虽然其中有一些重复的内容读着读着也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但当我仔细整理过后发现,对于茅台的发展脉络,已经有一定清晰的理解。正是因为读了这本书,我对于茅台的态度从喜爱变成了敬畏,对于其护城河的理解也有了不同的认识。

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到,茅台最根本的价值就是“国酒商誉价值包”。的确,正是因为国家领导人对茅台酒的重视,才让茅台酒活了下来,使其在计划经济时期传统工艺得到较为完整的保存;正是因为酒厂领导人谨记“一万吨”嘱托趁改革春风对酒厂的一系列改革,才让茅台酒活的更好,至此坐拥第三代“酒王”的称号。当然,茅台的传统工艺、工匠精神、以及其“视质量为生命”的文化也是与之相辅相成的,没有这些,茅台也达不到如此高的地位,只有清楚了其中的相互关系,价值才自在心中。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裂墙推荐的!微信读书app上面暂时没有,但不妨碍大家购入一本纸质书来阅读。虽然我之后要整理的“浅谈茅台”系列文章(挖坑+2😯)是围绕这本书展开的,但还是希望想要认真了解茅台的朋友们能够亲自阅读一下这本书,毕竟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信你会有新的收获。

接下来是两本关于茅台掌门人的书籍。

这两本书中的第一本《国酒心》,我是在《茅台为什么这么牛》中看到的,貌似已经绝版,所以花高价(252.08元,原价68元)买了二手书。第二本《我与茅台的五十年》同样是在老唐公众号@唐书房的文章中看到的,不确定是否已绝版,总之到手的也是高价二手(写文章时看了下京东貌似比较便宜,可惜我是在淘宝买的,流下了贫穷的泪水😭)。正是因为如此昂贵,所以我打算单独再写几篇文章来向大家好好介绍一下这两本书中与茅台相关的内容(挖坑+3😯),此处只做简单介绍。

《国酒心》/邹开良

图片

在很多介绍茅台的书中,我们虽然也能看到邹开良的名字,但往往会忽略他对茅台的贡献。反而是他的“后继之人”季克良名气会更大,当然因为季老是茅台历史上唯一一个集党委书记、董事长和总工程师等职务于一身的传奇人物,所以提到茅台的各方面都会有他的影子。

其实邹开良在茅台酒厂工作的历程,正是茅台酒厂走出低谷,走向发展,进而走向辉煌的时期。1973年底,邹开良被调到茅台酒厂工作任党委常委、厂革委副主任,1978年任厂党委副书记、第一副厂长,1981年任茅台酒厂党委副书记兼厂长,1985年担任厂长、厂党委书记、第七个五年计划年新增生产能力八百吨扩建工程指挥长,1991年茅台酒厂升格为副厅级企业,被任命为副厅级专职党委书记,兼第八个五年计划扩改建工程指挥长,同年3月,季克良从他手中接过茅台酒厂厂长的接力棒,1994年邹开良被任命为正厅级干部、厂党委书记,到退休年龄时,贵州省委两次下文连续留任,继续担任厂党委书记。1997年组建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担任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到1998年5月,获准退下来休息。

因为他不是科研专家,所以茅台与他相关的内容更多的是侧重于企业管理方面,他以超前的意识,高超的领导艺术,企业家的胆识,高尚的情操,求真务实、艰苦创业的精神,酿造了国酒茅台的辉煌——茅台酒生产从手工作坊式的原始操作到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的应用;茅台酒厂的环境从低矮破烂的厂房到红墙绿瓦、高楼林立、鸟语花香的花园式工厂;企业从中型到大型、特大型,并成为国家一级企业、特大型企业、优秀企业等这一切惊人的变化都是以他为首的领导集体艰苦创业的结果。所以他身上所散发的决策能力、领导能力和人格魅力值得每一位企业管理者认真学习。

说回到本书,《国酒心》这部著作,除收集了邹开良在茅台各个工作阶段自己撰写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外,还收集了一些“新闻媒体的同志和作家撰写的宣传国酒茅台,总结国酒茅台的发展经验”的文章。是一部茅台酒厂一个历史阶段,一个时期具有重要价值的史料,通过阅读此书,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茅台改革开放之后的历史和茅台酒厂发展的艰辛历程。

因为这本书值得说的内容太多,具体就不在这篇文章中分享了,接下来的文章我们再慢慢聊。

《我与茅台的五十年》/季克良

图片

如果说,邹开良是一位使茅台酒得以振兴的企业家的话,那么在他之后的茅台掌门人季克良,则是在技术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他更多的是谈茅台酒的特色和工艺。

季克良毕业于无锡轻工学院,1964年他放弃了分配在大城市科研院所的机会,与其后来的妻子徐英,千里迢迢来到茅台,从那时起,他就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国酒事业。

他给茅台酒一两千年来的酿造技术赋予了科学的内涵,提炼历代国酒人酿造工艺的精华,先后撰写了几十篇论文。经过潜心研究,创造性地提出“离开了茅台镇就无法酿制出真正的茅台酒”这一理论,具有历史性的贡献。此外,他还主持研究了38度茅台酒,制定了茅台酒生产技术、工艺、质量标准和制度,使茅台酒生产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轨道。

在经济体制出现历史性转变的关键时刻,他负重接管酒业大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他充分发挥名牌优势,走集团化规模经营之路,开创了茅台酒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当然季老对于茅台的贡献还有太多太多,仅仅只言片语是无法概括全面的。这本书的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季克良文章选摘、一部分是对于季克良采访内容记录、最后一部分是其他人写的关于季克良与茅台酒的文章。其内容多是从不同渠道(报刊、杂志及网络等)收集成册。透过这本书,我们不仅会看到一个企业家的成长侧面,也会看到中国过去半个世纪中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的生动折射,所以强烈建议大家购买阅读收藏三连!

最后是两本综合介绍酒的书籍。

这两本书是财报群@荆石朋友分享给大家的,非常感谢👍!

前几本书,无论是介绍茅台的发展历程还是茅台的掌门人,都是围绕茅台为中心来描写的,因为担心其中有过多“吹捧”的内容,以致于了解起来有失客观,所以希望通过阅读这两本书,来综合观察一下其他名酒的发展,互为补充。

《酒的中国地理》/李寻 楚乔

图片

这本书系统阐述了中国酒的起源、酿造技术的演变、地理分布格局的变迁、酒商的构成和特点、名酒的产生与兴衰。内容比较丰富,其间所穿插的专业术语的科普,可以帮助小白扫除阅读障碍,作为补充阅读来说,有一定的帮助性。

在本书中作者虽承认自然地理条件对酿酒有基础性的约束作用——由于中国南北气候的差异,南北地区酿酒的工艺条件有所不同,生产的各种酒的品质也不一样,与此同时还提出了一个不同的观点——“政治地理和经济地理决定酒的品质评价与风味偏好”。其认知打破常规,角度新颖巧妙,给读者带来了不同的思考。

针对茅台的部分,书中“茅台酒有过很多'神话',大都言之有谬”的观点与我在另外几本书中所看到的有一些出入,在这边简单列举几个以供参考。

比如,在其他书中,基本上写的都是“茅台酒是开国大典用酒”,而在这本书中作者更倾向于“汾酒是开国大典用酒”。这一点因为资料有限,读者很难做出准确判断。

再比如在本书中作者还提到“ 茅台产量能否增长,跟自然条件没有关系,只跟营销战略有关。如果下定扩大产能的决心,投资到位,五年之内增长十倍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如果投资很到位,十年之内增长100倍也是可以做到的。换言之,让全国人民都能喝上比较便宜的茅台酒,比如500元一瓶或者1000元一瓶,是完全没问题的。只是那样做,茅台酒的利润就没有现在这么高了,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茅台酒厂当然要控制产量”。关于这一点,作者的观点不能说毫无道理,只不过对于茅台酒来说,扩产的同时能够保质才是关键。扩产如若排除掉自然条件的考虑(当然这对于“离开了茅台镇就造不出茅台酒”的茅台酒来说也很重要,目前根据我看的几本书的介绍,这个观点还是有一定依据的),起码还需要考虑三个问题,一是质量的稳定,二是市场的真正需求,三是品牌的定位。

当然了这本书的确给我带来了一些新的启发,不过我不打算再挖坑详细介绍了。是否阅读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决定,不过因为此书叙述风格通俗易懂,阅读起来倒也不会花费很多时间。

《煮酒论品牌》/唐文龙

图片

中国改革开放43年,从等市场到找市场,再到做市场,酒业争霸就是一幅市场经济大潮的生动写照。这本书主要是以酒为媒,通过全景式营销案例对全行业酒类品牌进行系统分析和讨论,深入挖掘其中的市场营销逻辑、品牌管理规律和市场制胜法则。

阅读此书,我们不仅可以对中国酒业品牌营销管理思维和模式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清晰地认知中国酒类行业的整体演进历史和发展脉络。更为珍贵的是,书中对于茅台部分的描写,逻辑十分清晰,并且因为是2020年出版的书籍,很多内容也是其他书中所没有提及到的,可谓是完美互补。

讲真,一开始对于这本书的期待不是很大,然而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每一页都有要做的笔记——包括改革开放之后政策的变化,消费的升级,各种名酒如何做好品牌的挖掘,市场的开拓等等,干货实在太多,图表也很丰富,以至于我无法在此处给大家详细介绍,所以准备日后捋清楚再写(挖)一篇(坑)来完成此任务(挖坑+4😯)。总的来说,这本书非常推荐大家阅读!

最后是三本补充阅读的书籍:

补充阅读的书籍都是后期整理文章期间浏览的,只是读个大概,并没有精读,所以谈不上推荐与否,在这边简单聊聊。

《茅台酒厂志》/茅台酒厂编著

这本书内容非常精细,介绍了与茅台相关的方方面面,包括茅台镇的历史、茅台酒厂的建立、茅台酒工艺相关,企业管理等内容。但是我认为在阅读了以上几本书之后,再来详细阅读此书的意义不是很大,不过想要查阅一些茅台专业内容的话,倒是有一定帮助。

《白酒经销商的第一本书》/唐江华

阅读这本书是因为某天浏览“微信读书”书架时,为了了解一些与经销商相关的内容,闲来无聊读的。这本书是在2013年出版的,当时随着“酒驾”新规定的深度推进,以及国家对“三公消费”的持续打压,许多厂家迫于市场压力,陆续开发了众多的中、低价位产品抢占市场。而中、低价位产品的推广,经销商拥有的主动权较多,也让一些一线品牌将目光重新聚焦在市场上庞大的白酒经销商族群。正是处于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写给白酒经销商的一本书。总的来说讲的更多的是“如何做好经销商”的相关内容,更像是基于自身实践经验写的营销管理类书籍,针对性较强,作为休闲阅读的话也没问题,基本三个小时能读完。

《中国酒业激荡四十年》/林向

这本书也是一本介绍中国酒业综合性的书籍,以时间轴和标志性历史事件为线索,侧重于梳理1978年改革开放后,酒类行业的一些变动与发展。不过这本书我还没有认真阅读,翻了下目录感觉很多内容在《煮酒论品牌》里面已经有所涵盖,如果有值得总结的点日后再考虑整理到文章里分享给大家。

其实对于每本书的评价,因为每个人的关注点不同,所以看完的感受也大有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里我也仅仅是作为一个研究茅台的小白,来说出我的阅读感受,大家参考即可,如若有不同的意见,也欢迎与我交流。


图片

“茅台式成功”是建立在时空范围基础上的,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认真了解茅台所花费的时间绝不会被辜负。作为“自用”和“茅台爱好者共同学习”的资料,接下来我准备用一系列的文章,借助我上述读过的书籍,结合我自己的理解,综合整理一下茅台的发展历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点帮助。

当然因为看的书有限,所呈现的内容并不会非常全面,也有可带有极强的主观思想,但我还是想尽可能地把这些内整理下来,以便随着学习的深入,可以回看并反思复盘。

笛卡尔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所以我们要多读好书;《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中也曾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所以说好书值得读多遍。在我读完这些书后,发现再看茅台的2022年半年报速度明显有加快,对于各份研报、浅析中所提及的内容,也更能理解其背后含义,我想这就是学习的意义,所以永远相信那句话:日拱一卒,不期而至。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