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三知识点扫盲 专练01 地质剖面图(一)

 hjh2004 2023-04-11 发布于福建

地质剖面图花样繁多、理论逻辑性严密,需要进行专门训练,以提高理性逻辑思维,掌握基本的思考方向。

本专题主要围绕各种地质构造剖面图设计训练题型。没做完一个题组,要对该题组进行反思,总结教训和经验。并在下一题组中,对该经验和教训进行验证,防止出现认知偏差,思维僵局。

电子版领取,请进入知识星球圈子

一、单选题

油气聚集是指油气在地层圈闭构造(由于储集层的岩性在横向上发生变化或地层层序产生沉积中断被非渗透性岩层所封闭而形成的闭合油气位势区)中积聚形成油气藏的过程。下图为某油气藏附近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且①~⑥为生油岩(富含有机质、大量生成油气与排出油气的岩石),生油岩上覆砂岩和砾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最可能成为油气藏的地点是(   

A.Ⅰ、Ⅴ       B.Ⅱ、Ⅴ

C.Ⅲ、Ⅳ       D.Ⅱ、Ⅲ

2.该地(   

A.阴影部分地层相对两侧右降左升       B.甲处变质岩体可能是大理岩

C.大致为中间老,两翼新的构造       D.辉绿岩形成晚于生油岩

哥伦比亚安第斯山区有平行于山脊线的纵向河流和垂直于山脊线的横向河流,该区域水系的演化是通过东分水岭向西迁移实现的。东分水岭的迁移是东坡的横向河流溯源切穿原分水岭,导致分水岭后退。图示意该区域地形和水系形态的演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3.推测有利于东分水岭迁移的地质构造包括(   

①背斜   ②向斜   ③地堑   ④地垒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该区域地形和水系形态演化的顺序是(   

A.地壳隆升—横向河流发育—东分水岭迁移—纵向河流形成

B.地壳隆升—纵向河流形成—东分水岭迁移—横向河流发育

C.纵向河流形成—地壳隆升—横向河流发育—东分水岭迁移

D.纵向河流形成—东分水岭迁移—横向河流发育—地壳隆升

5.随着水系演化过程的持续(   

A.东分水岭地势降低       B.西分水岭受袭夺影响大

C.横向河流袭夺减少       D.东分水岭东坡坡度变大

帕米尔高原地处我国的最西端,是亚洲多个主要山脉的汇集处,地质结构复杂,但在波斯语中意为“平顶屋”。高原上山脉之间多宽阔的河谷,宽谷中常见的景色有湖泊、河曲、草原、牛羊……,下图为“帕米尔高原地质构造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6.帕米尔高原形成“平顶屋”的主要原因是(   

A.内部地势起伏小          B.未经历褶皱构造      

C.莫霍界面较平整          D.外力侵蚀作用强

7.帕米尔宽谷中湖泊众多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蒸发微弱       B.冰川侵蚀,汇水成湖

C.地下水位高,出露成湖       D.河曲发育,积水成湖

8.帕米尔高原缺乏新生代地层的根本原因是(   

A.断裂下陷严重         B.板块挤压强烈      

C.高原地势较低         D.宽谷发育显著

下图为山西南部部分地区地质构造及其发育的地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9.该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是(   

A.山谷       B.背斜       C.山岭       D.断层

10.因两侧地层陷落,紫金山地区相对突起导致图示区域汾河改道,其流向(   

A.由北流变成东流          B.由南流变成西流      

C.由西流变成北流          D.由东流变成南流

岩层和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证据。如果两组岩层之间出现沉积间断或地层缺失,则称为地层不连续。页岩颗粒小于砾岩。下图是某山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1.该地一定经历了(   

A.一次断层活动       B.多次地壳升降       C.海侵海退现象       D.明显变质作用

12.从页岩到砾岩的物质积累期,自然环境变迁情况最可能是(   

A.气候变温暖,植被更茂密       B.气候变湿润,地形更陡峻

C.地形变平缓,植被更稀疏       D.地形变陡峻,土壤更肥沃

泥火山是指由构造运动或地震等原因,使松软的物质在地下水或天然气的带动下,沿裂隙或断层等通道喷出地面堆积而成。在可鲁克湖和托素湖之间有多个泥火山,外形呈锥状小丘,中间为漏斗状。泥火山的固体喷出物主要为粉土、粉细砂和砂砾石等,泥火山喷出的气体以天然气和甲烷类为主。下图为可鲁克湖和托素湖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3.该地区泥火山分布区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可能是(   

A.背斜两翼       B.背斜顶部       C.向斜槽部       D.向斜两翼

14.图中沉积岩与岩浆的交界处可能发生(   

A.张裂作用       B.风化作用       C.侵蚀作用       D.变质作用

下图为某地地质平面图,1-8为地层,依次年龄越老。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5.图中M的地质构造为(   

A.向斜       B.背斜       C.地堑       D.地垒

16.当断层发生后,M、N岩块(   

A.M上升侵蚀少,N下降侵蚀多       B.M上升侵蚀多,N下降侵蚀少

C.M下降侵蚀少,N上升侵蚀多       D.M下降侵蚀多,N上升侵蚀少

我国铁法盆地是典型的陆相沉积盆地,盆地内煤炭与煤层气储量丰富,由于地质构造对煤层气的控制作用,使不同构造部位煤层厚度差异显著。下图左、下图右分别为“铁法矿区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及煤层含气量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7.煤层底板的海拔高度由高到低分别是(   

A.甲丙乙丁       B.甲乙丙丁      

C.丁乙丙甲       D.丙乙丁甲

18.影响大兴矿煤层气储量最多的主要因素是(   

A.背斜构造       B.埋藏深度       C.地下水运动       D.地表形态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图中河流平直并与该剖面垂直,图中太阳光线为该地正午时的太阳光线。此日我国各地达到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9.据图推断该地位置和河流流向(   

A.该地位于38°34'N,129°E,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      

B.该地位于华北平原,河流自东向西流

C.该地位于48°34'N,132°E,河流自北向南流      

D.该地位于塔里木盆地,河流自西向东流

20.①处断层形成时期可能是(   

A.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

C.新生代后期       D.古生代前期

21.图中地理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沉积—挤压断裂—地壳抬升—稳定风化侵蚀—堆积—岩浆喷出

B.沉积—挤压断裂—持续拾升风化侵蚀—堆积—岩浆喷出

C.沉积—挤压—拉张断裂—地壳拾升—稳定风化侵蚀—堆积—岩浆喷出

D.沉积—拉张断裂—地壳抬升—稳定风化侵蚀—堆积—岩浆侵入

本期做题反思:

参考答案:

1.B    2.D

【解析】1.由材料可知,油气聚集是指油气在地层圈闭构造中积聚形成油气藏的过程。图中Ⅱ与Ⅴ上面有辉绿岩,属于圈闭构造,可能成为油气藏,B正确。Ⅲ附近有断层,Ⅰ、Ⅳ是普通沉积岩层,不是圈闭构造,不容易成为油气藏的地点,ACD错误。故选B。

2.根据岩层分布可以看出,阴影部分地层相对于其左侧岩体,有所下降,相对于其右侧岩体,有所上升,A错误。由材料可知,岩层中间新、两翼老,C错误。甲处附近有辉绿岩,表明此处有岩浆侵入,受岩浆影响,甲处发生变质作用,岩体可能是变质岩,大理石主要是碳酸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所以甲处变质岩体不能是大理岩,B错误。生油岩形成之后,岩浆侵入生油岩时结晶形成辉绿岩,所以辉绿岩形成晚于生油岩,D正确。故选D。

【点睛】地质构造包括褶皱(背斜、向斜)、断层。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3.B    4.C    5.A

【解析】3.根据材料可知,东分水岭的迁移是东坡的横向河流溯源切穿原分水岭,导致分水岭后退。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受到侵蚀;地垒是两个断层之间上升的断块,地势较高,有利于河流的溯源侵蚀,①④正确;向斜受挤压力,岩石坚硬不易受侵蚀;地堑是两个断层间下沉的断块,地势较低,容易受到下切侵蚀,而不是朔源侵蚀,故②③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

4.据图可知,在东分水岭迁移之前,就已经有了纵向河流和横向河流,因此,东分水岭迁移应该在纵向河流形成和横向河流发育之后,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东分水岭在迁移之前,位于高原面与纵向河流之间,地势较高,受到横向河流溯源侵蚀后,横向河流袭夺了纵向河流的东侧支流,东分水岭向西迁移至原纵向河流支流之间的分水岭,地势降低,A正确;东分水岭受到横向河流的袭夺影响大,西分水岭缺少横向河流,没有袭夺现象,B错误;横向河流袭夺将持续发生,C错误;随着横向河流不断向西袭夺东部纵向河流,原纵向河流支流之间的分水岭成为了纵向河流与横向河流之间的新东分水岭,因受侵蚀严重,坡度变小,D错误。故选A。

【点睛】地垒是两个同性质断层之间的上升断块,地堑是两个断层之间的下降断块。

6.A    7.D    8.B

【解析】6.根据“平顶屋”含义应理解为高原面上地势起伏小,结合图可以得出帕米尔高原内部地势起伏较小,A正确;读图可知,帕米尔高原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处,板块之间的碰撞和挤压,极有可能形成褶皱构造,B错误;读图可知,帕米尔高原之下的莫霍界面并不平整,C错误;外力侵蚀作用强并非帕米尔高原形成“平顶屋”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

7.根据材料可知,帕米尔高原上山脉之间多宽阔的河谷,河谷宽阔处,往往发育较为弯曲的河流,曲流处,泥沙沉积较为明显,河流改道频繁,容易积水成湖,D正确;湖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洼地积水,蒸发微弱并非形成湖泊的主要原因,A错误;冰川侵蚀主要发生于冰川活动频繁的高山地区,河谷处地势低平,侵蚀作用并不明显,B错误;地下水出露并非形成当地湖泊的主要原因,C错误。故选D。

8.由于帕米尔高原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处,板块挤压强烈,地势隆起抬升,新生代地层难以沉积,且由于地势抬高,更容易接受外力侵蚀,故缺乏新生代地层;故帕米尔高原缺乏新生代地层的根本原因是板块挤压强烈,B正确;断裂下陷严重会形成地势相对较低的地貌,而不会形成高原地形,A错误;帕米尔高原地势较高,C错误;帕米尔高原缺乏新生代地层的根本原因是板块挤压强烈,地势隆起抬升,而非宽谷发育显著,D错误。故B正确。

【点睛】判读地形地质图时,需要结合地表形态判断地貌的特征,包括地形类型和地势起伏状况;而地下部分,则需要重点识别岩层性质、以及断层、褶皱等重要地质构造,以便推测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之间的关系。

9.D    10.B

【解析】9.从图中可看出,紫金山与两侧岩层间有明显的断裂错位,因此是断层,D正确。山谷、山岭不属于地质构造,AC错误。图中没表明层岩上凸或岩层的新老关系,B错误。故答案选D。

10.当前古河道南侧没有河流分布,说明汾河原先是向南流,由于紫金山的隆起,汾河沿着紫金山北侧向西流,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

【点睛】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变位,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地质作用下(多为构造运动),发生变形和变位后,形成的几何体,或残留下的形迹。

11.C    12.B

【解析】11.图示中没有出现断层构造,也未出现变质岩,A、D错误。图中有较厚的石灰岩,石灰岩一般是温暖浅海环境沉积的岩石,推测当地出现过海水淹没;石灰岩表面层出现不连续面,推测海水后来退去,海底石灰岩出露后被外力风化、侵蚀,C正确。海水的进退是地壳升降或气候暖湿变化的影响,不一定只有发生了地壳升降运动,也无法断定发生“几次”地壳升降,B错误。故选C。

12.一般来说,页岩颗粒小,砾岩颗粒大。地形落差大,地表径流速度更快,地表径流量更大,其搬运和沉积物颗粒也更大,B正确,C错误。植被覆盖率高,对地表物质保护更强,被侵蚀的物质颗粒较小,A错误。由材料无法推测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D错误。故选B。

【点睛】地壳运动使沉积岩层发生弯曲,产生裂缝、断裂,并留下永久形迹,这样就形成了地质构造。

13.B    14.D

【解析】13.由材料可知,泥火山的形成过程首先是岩层受挤压,隆起形成背斜构造,当挤压力超过岩层的承受能力后,岩层断裂,泥浆在压力作用下沿背斜顶部的破裂带喷出地面堆积而形成,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读图分析,沉积岩和岩浆的交界处,受岩浆高温高压作用的影响,可能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D正确;岩浆和沉积岩交界处岩层没有受张力作用影响发生断裂,A错误;沉积岩与岩浆的交界处埋藏在地表以下,不易发生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B、C错误。故选D。

【点睛】变质岩是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二形成的。在沉积岩与岩浆的交界处,会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15.A    16.C

【解析】15.根据图示可知M处地层排布为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A正确。背斜的地层排布为中间老,两翼新,B不符合题意。地堑是两侧被高角度断层围限,中间下降的槽形断块构造,C不符合题意。地垒是两个同性质断层之间的上升断块,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根据下图示意可知,向斜构造发生断裂后,抬升的一侧与下沉的一侧相比,同一水平切面的中部岩层会变窄。图中向斜构造发生断裂,中部岩层1在N一侧比在M一侧窄,因此题中N一侧岩体上升,M一侧下沉,AB错误。上升的一侧遭受侵蚀多,下沉的一侧接受沉积作用多,D错误,C正确。故选C。

图片

【点睛】岩层受水平挤压作用发生一系列的弯曲变形叫褶皱。单个的弯曲称褶曲。褶曲中心部位为较老地层,两侧为较新地层,称为背斜;褶曲中心部位为新地层,两侧为老地层,称为向斜。断层是岩层或岩体顺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在地貌上,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裂谷和陡崖,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中国华山北坡大断崖。

17.A    18.B

【分析】17.读图可知,甲煤层底板的海拔高度为大于-100米;乙煤层底板的海拔高度为-500~-300米之间;丙煤层底板的海拔高度为-300~-100米之间;丁煤层底板的海拔高度为-700~-900米之间,因此煤层底板的海拔高度由高到低为甲丙乙丁,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8.读图可知,大兴矿煤层气储量最多,与大兴矿煤层底板的海拔高度最低有关,且基本呈现正相关的特点,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煤层的埋藏深度,B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的特点,有煤层和煤气含量的地区,不可能有地下水,也没有给出地下水的运动状态,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在正常的沉积层序中,位于煤层之上的一定距离内的岩层称为煤层的顶板;位于煤层之下一定距离内的岩层称为煤层的底板。顶板在煤层开采中垮落的难易程度及其与煤层的相对位置,将顶板分为伪顶、直接顶、老顶三种类型。根据底板性质及与煤层的位置关系分为直接底和老底两种类型。

19.D   20.A    21.C

【解析】19.选项中(38°34'N,129°E)所在位置与题干“我国”不符合,A错误。据图中正午太阳光线的位置上可知河流为东西走向,结合图中沉积物的位置及地转偏向力可判读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B错误。根据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可求出当地纬度为38°34'N,C错误,结合纬度该地可能位于塔里木盆地,故D正确。故选D。

20.读图,根据岩层中的化石,在恐龙化石形成后,才出现断层,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在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A正确。古生代前期、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未形成恐龙化石,BD错误。岩层中有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岩层没有出现断层,应形成在新生代后期前,C错误。故选A。

21.据图上的地层和化石可推知该地先进行了沉积,后水平挤压形成弯曲,根据断层相对运动方向可知该处为拉张引起的断裂,之后很可能整体拾升,地壳稳定接受外力作用,后又接受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岩层堆积,最后火山喷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1)沉积岩是由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此,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岩浆喷出通道所切穿的岩石,侵入岩的形成晚于被侵入岩石。(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育其相邻的岩浆岩或侵入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