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来听听折枝声

 天下文学文摘报 2023-04-11 发布于内蒙古

由冬入春,春虽来,寒意却未曾远离。特别是入春后,三不五时的凛冽之风,更像是冬日不甘心离去的挣扎。

有凛冽风声,自然也伴随着风折枝声。一棵树,上承雨露,下接土膏。在夏日里,这样的树气脉旺盛,活得姿态招展。但秋风拂过,渐渐蔫头耷脑。直至严冬,叶落了一地,只剩枯枝向天。

这棵树,曾养活了一树虫。虫伏树枝,高高低低,鼓瑟而鸣;这棵树,也曾养活了一树鸟,鸟在树上留下了啄痕和爪迹。而冬天一到,虫鸣渐远,鸟踪难至。

到了冬天,树的色调从饱和转而到了清瘦。再由冬入春,清瘦中渐渐萌生出了新叶,有了生机。只是,枝条依旧清瘦,还未曾回复到丰满。

入春知风劲,时闻折枝声。这样的声音,其实在平日里,处处皆是。但在这次疫情前,人终日奔波在外。心中,装的都是外头世界里的灯红酒绿。用这样的一颗心,自然无法领略到折枝声的诗意。

折枝声,是闹世清音。清音,清新淡雅之音。

俗世中,有喧哗之音,也不乏清雅之音。陈宝琛建听水斋,闻泉水声而陶然自醉。清代的李慈铭却嫌泉声太幽,溪声太急,唯田水声听来最是中和。水声,雨声,本都是声,却无声之扰耳,反倒有清心之雅。

而折枝声,也正是这么一种来自大自然的天籁。

折枝声,多在严冬与初春。初入春时,总会有那么几天,气候反常,寒风凛冽。而此时,有经验的人便知道,眼前的劲风,不过是严寒的最后挣扎。春日的温暖,近在咫尺了。于是,劲风折枝的声音,更像是春的预告。

折枝声,适合在夜里聆听。人如鸟儿一样,在欲暖还寒的被窝里,却翻来覆去,难以入眠。这样的时候,耳畔传来劲风呼啸而过的声音,伴随着时轻时重的折枝声。

这样的响声,虽是声,却反倒有一种凸显夜之清幽的奇效。折枝之声,如天籁般,将心间的纷纷扰扰,心外的喧哗鼎沸,都隔绝在了外头。人笼罩在一种清淡的氛围中,仿佛被催眠了一般,心慢慢淡定,眼渐渐合上。一醒,方觉东方已白。清音之清,在于其声如慈母之手,将怀中的孩儿安抚得妥妥帖帖。

一种声音,如折枝声,纯净透明,没有杂质,听在耳中,无车马喧,反有人心静。而这样的声音,在年轻时,虽入耳,却不曾被珍视。因为人年轻时,心里头装的都是外头的世界,哪有闲心静下心来,好好聆听大自然的天籁?

唯有当人生走到了晚年,过往的浮躁沉淀在岁月中,心中只剩宁静。用这样的心境,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风折树枝,人心思静,这何尝不是一种来自大自然与岁月的馈赠?

作者:郭华悦

摘自《通辽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