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FOTA技术专栏—FOTA运营流程(一)

 十一号组织 2023-04-11 发布于上海

目前国内不少车企都已实现了FOTA的0->1的建设,随着后续量产车型拥有FOTA能力,以及不断新增的整车功能迭代需求,FOTA运营已成为常态工作。OTA工程师的KPI也逐渐从系统建设转移至运营。

在系统建设过程中,FOTA后台是以运营需求设计的。例如,运营工程师可以在后台发布FOTA策略和任务,并对每一台升级车辆进行信息监控、发布编排、远程干预等功能,在任务结束后可从各维度统计分析,得出复盘的结论。这些是FOTA运营的基础和核心能力。

然而各车型运营任务如潮水般涌来,除了系统支持外,还需制定完整的运营流程体系,以支撑包括需求收集、研发测试、任务发布、售后关怀等所有相关业务,提升产品全生命周期下的体系化效率。

本系列介绍的是一种多家车企通用的闭环FOTA运营流程模板,细节略有出入但整体大同小异,如图1所示。

图1 运营流程模板

整个流程可分为包括版本发布(序号1-7)、任务发布(序号8-12)、任务监控(序号13-14)三大阶段。本篇主要介绍的是版本发布阶段,从用户需求收集环节至基线发布环节,在这一阶段诞生了待运营的全新整车版本。

Step 1 用户需求收集

需求是版本开发的起点。不同于过去传统车企的工程师们拍脑袋制定功能需求,车企的内卷提高了用户地位,尤其新势力更乐于倾听用户的意见反馈,为整车版本迭代规划提供建议,完善现有的整车功能以满足用户持续不断的需求。需求的收集一般可分如下三种方式:

1. 线下见面会

不少新势力车企举办各类车主活动,目的是得到用户用车过程中的反馈。例如服务周到的某来,定期召开线下的用户见面会,了解新功能的使用体验和吐槽。通过用户沙龙、一对一访谈、线上调研,了解驾驶体验中的痛点并挖掘真实的需求。

2. 数据分析报告

通过数据埋点对功能生成使用频率和触点报告,创建用户画像,帮助产品经理们更好理解用户的行为习惯。

3. 竞品分析

内部或专业咨询机构对标竞品的明星功能,通过友商用户的反馈意见,综合自身车型的硬件能力,作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

Step 2 需求评估

拿到需求后,内部会对需求分析评估、进行拆解和工作分配。需求分析要对需求分类管理,排定价值和优先级。需求拆解包括功能涉及控制器范围、可行性、成本分析。如车企通过基线管理整车版本,则需要根据基线的发布计划制定各控制器的实施计划。

Step 3-6 功能开发&验证

在开发环节,相关的零部件工程师需要按基线发布计划牵头完成控制器的新版本发布,包括方案设计、系统需求、代码开发、测试验证等。值得一提的是,最新OTA法规要求,如涉及智驾、安全、节能、环保、防盗性能,以及公告参数变更的,要向工信部进行申请。最终,由测试工程师对进行零部件单件和整车功能集成测试,完成功能的验收。

除了整车功能验证外,OTA小组要对本次发布基线版本进行FOTA的端到端全链路测试,验收该基线的FOTA成熟度。售后部门亦需验证线下诊断仪的刷写能力,不仅作为基线发布的必要条件,更为FOTA小概率失败的援救行动提供工具支持。

Step 7 基线发布

基线测试完成发布时,OTA运营需要编写本次发布的ReleaseNote,文案需要突出本次版本的新功能和亮点。

小结

版本发布阶段是OTA运营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工作需要跨部门通力合作完成需求到基线发布的转化,工作质量将极大影响FOTA任务的执行是否顺利。下篇我们将继续介绍FOTA运营的任务发布&监控阶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