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 | 晋 · 王献之《鸭头丸帖》​(高清版)

 云淡风清686 2023-04-11 发布于广东

作者介绍

图片

王献之(344—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琅玡临沂(今属山东省)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累迁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书精诸体,尤以行草擅名。雄深雅健,自成一家,对后世影响深远,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二王”。《晋书》卷八十八有传。传世书迹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玉版十三行》等。

作品介绍

《鸭头丸帖》为王献之行草代表作,唐代摹写的善本,系王献之给友人的便札,全帖共15字:“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大意是:我服用了你介绍给我的鸭头丸,没什么效果,明天咱俩见个面,一起探讨下。

鸭头丸,一种治疗面赤水肿、烦躁急喘、通利小便的丸药。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鸭头丸,治阳水暴肿,面赤,烦燥喘息,小便涩,其效如神。”

魏晋人喜服食养生,面赤烦躁正是服食后的常见现象,于是以此鸭头丸以发散,认为于养生有利。

从这一帖的语气来看,应当是有人已服用过鸭头丸,但感到效果不好,因此告诉过王献之这个情况,王献之服后,觉得果然如来信所说,所以回信约这位朋友明天聚会并向其求教。

图片

▲晋 · 王献之《鸭头丸帖》

图片

▲《鸭头丸帖》全篇

图片

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

集,当与君相见。

图片

《鸭头丸帖》的左下有三行小楷题跋为元代的宫廷鉴定家虞集所作,笔调清雅。

虞集(1272年3月21日-1348年6月20日),字伯生,号道园,世称邵庵先生 [1]  、青城樵者、芝亭老人 [54]  。祖籍成都仁寿(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临川崇仁(今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人 [2]  。元朝官员、学者、诗人,南宋左丞相虞允文五世孙。

请 您 横 屏 欣 赏

图片

该帖整体风格俊逸爽迈,超逸优游。帖中十余字曲直结合,刚劲又不失遒婉;用笔娴熟,笔画灵动劲利,风神散逸;用墨枯润有致,墨色分明,由润而枯,由浓而淡,变化丰富;章法上行距较宽,有萧散舒朗之韵。笔法上,笔意多取“外拓”,与王羲之的“内擫”相对,行笔流畅舒展,结体妍美自然。

明末清初的书画鉴藏大家吴其贞称此帖“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