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油的真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新能源是骗局?

 大虎悠 2023-04-11 发布于上海

作为80后,虎哥上小学那会儿,听老师说石油只能供应全人类使用30年就枯竭了,所以大家要记住节省石油资源。可如今2022年都在眼前了,30年早就过去了,可石油枯竭了没?呵呵,非但没有枯竭,反而还越来越多了!

就在3个月前,虎哥我回家路上收听广播(有这习惯)时,还听到专家说:随着人类勘探石油矿藏的能力越来越强大,原先很多没有被发现的油矿陆续被发现,而且正是在近10年内,越来越多的“超级油田”被探明。

根据眼下全人类探明的石油总储量,按照当前人类社会使用石油的速度计算,这些被探明的石油足够人类300年的使用!你还给我嚷嚷石油快用完了??!!你确定是认真的??!!——可能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越来越多的人对石油资源的起源学说产生了严重质疑。

《石油有机生成论》是经典理论

理论发明者自己都否认的理论

通常来讲,石油的起源被地球上绝大多数人类接受的理论叫做《石油有机生成论》。这也是我们从小就在课本上学到的经典理论。在《石油有机生成论》中,石油的起源来自于生物质,大致的过程虽然与煤炭的形成不同,但总体上的脉络是相似的。

《石油有机生成论》说:在某个历史时刻,远古藻类生物大量繁衍,导致地球大气中氧气越来越多(藻类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从而引发地球上的厌氧生物“大灭绝”。尸体沉积在海底。由于这个过程长达数百万年甚至更久,所以“尸体”堆积量惊人。

之后因为地壳运动的原因,这些尸体陷入到地底,与海水隔绝。逐步成为沉积层中的一部分,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就慢慢转变为碳氢化合物(叫作“油母质”)“油母质”能够析出燃油和天然气,燃油物质渗透进入岩层里,聚合成为油田;天然气进入岩层中,当然就是气田了。

上述,就是我们小学或者初一就学过的经典知识。这套经典理论源自于1956年美国的石油学会的年会。当时著名科学家哈特发表了一篇文章叫《石油峰值》的论文。论文里就提出了整套《有机论》。然而在他1989年去世的时候,他公开承认,他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来支持他这篇论文

苏联主张《石油无机生成论》

认为石油源自宇宙物质

这时候一帮苏联科学家站了出来,批判《有机论》是西方石油巨头的资本家为了控制市场所以炒作“石油危机情绪”。之后苏联学者们扔出了另一套理论——《石油无机生成论》这种学说认为,石油是由自然界的无机碳和氢经过化学作用而形成的。因为地球上本来就用着用不完的碳和氢气。

在宇宙形成的初期阶段烃类(你没看错,就是石油的主要成分,烯烃类物质)物质就已经存在。因为科学家们在在陨石中也已鉴定出烃类化合物,而陨石本来就是“天外来客”彗星。并且科学家们观测到,太阳系行星的大气圈中也存在一定浓度的甲烷(类烃类物质)。

因此早期的地球上没有道理不含烃类,而近几十年来不断有科学家在火山喷出的气体及熔岩流中检测到烃类物质,在火山岩浆岩中发现有碳成分。2007年到2015年间卡西尼号飞船多次飞掠“土卫六”时采集的雷达扫描数据证实,“土卫六”表面基本被液态甲烷覆盖,就更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石油无机生成论》一派

坚持认为石油用之不竭

关于《石油无机生成论》底下还有很多“门派学说”,比如金属碳化物理论、地幔脱气理论、费托合成理论、板块构造理论……其中金属碳化物理论的坚定支持者就是著名的俄国化学家Д.И.门捷列夫——是的,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明者。

当然,《石油无机生成论》的支持者甚至还给出了化学方程式,并且方程式里的化学反应过程是可以在实验室里无数遍重现的。——《石油无机生成论》对世界造成的最大冲击就在于:这套理论认定一件事:世界上的石油资源是永远开采不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无机论》虽好,但无证据支持

虽然我们都希望它是真的,然而…

听起来确实很不错,但问题是,如果《石油无机生成论》真的成立,那么我们如何来验证这套理论呢?或者说我们是否可以根据这套理论找到新的油田呢?根据俄罗斯的媒体报道,现在世界上已经有261个油田,是在无机成油论指导下发现。且在《无机论》指导下找油田,成功率高达93%,远高于传统《有机论》的19%

但这一说法只能在网上找到只言片语,而在专业期刊上我们找不到任何正式的文献可以证明这一点。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上述论调大概率是俄罗斯“路边社”的“非正规小道消息”。目前全世界似乎除了中国松辽盆地的昌德气藏群是科学界广泛承认的“无机形成”之外,还未有其他正式报道提到任何其他油田是“无机形成”的。

《有机论》与《无机论》各自都有无数支持者,也存在无数的质疑声。究竟谁才是真相,我们肯定不得而知了(如果有这本事,虎哥我早就全球闻名了)。那么对此你持有何种态度,你是支持《有机论》还是《无机论》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