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红岩 ![]() 摘 要:“读书必先识字”是我国古代经学、文字学、训诂学乃至古典知识论的核心主张与基本纲领。在它背后,蕴含着一个完整的古典知识论体系。建构训诂阐释学必须对这一标识性命题给予全新辨析。对它的质疑,与对伽达默尔的误读相关。语言学与语文学技能至今依然是整个西方古典学大厦的核心,同时内在于哲学阐释学的系统当中。“读书必须识字”意味着文本阐释须以语义理解居先,意味着语义与文本的密切关联,意味着经典文本的指向,意味着一种特定的思想建构形式,意味着一套完整的语义阐释规则,意味着教师在古代学术传承中的知识传递作用,还意味着“改变世界”的实践指向。它深刻反映汉字文化的特质,并不违反阐释循环原则,而且在对“看”与“写”的尊重中,蕴含着识字活动对于文字限制的突破。 关键词:阐释学 训诂学 语文学 古典学 文字学 乾嘉汉学 ![]() ![]() ![]() ![]() ![]() 注释 [1] [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727页。 [2] [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第17页;第2版序言,第2、4页;第650页。 [3] [法]保罗·利科:《诠释学与人文科学》,洪汉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14页。 [4] [英]内雅里·莫利(Neville Morley):《古典学为什么重要》,曾毅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第64页。 [5] [德]伽达默尔:《古典诠释学和哲学诠释学》,洪汉鼎主编:《伽达默尔著作集》第2卷,商务印书馆2021年版,第121页。 [6] [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中文修订第2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第33页。 [7] [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第29页。 [8] [德]伽达默尔:《诠释学与历史主义》,洪汉鼎主编:《伽达默尔著作集》第2卷,第536页。 [9] [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第400页。 [10] [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第370页。 [11] [美]理查德·E·帕尔默:《解释学能给修辞学带来什么》,[美]沃尔特·约斯特、迈克尔·J·海德编:《当代修辞学与解释学读本》,黄旺译,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第148页。 [12] [法]保罗·利科:《诠释学与人文科学》,第15页。 [13] [英]内雅里·莫利:《古典学为什么重要》,第19页。 [14] 参看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3-24页。 [15] 贾彦德:《汉语语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页。 [16] 周予同:《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朱维铮选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96页。 [17]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第505页。 [18]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第505页。 [19]《黑格尔全集.第27卷.第I分册,世界史哲学讲演录:1822-1823》,刘立群等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115页。 [20] 夏曾佑:《最新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杨琥编:《夏曾佑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832页。 [21] [英]内雅里·莫利:《古典学为什么重要》,第4-5、11页。 [22] 王志远:《唐宋之际“三教合一”的思潮》,《文史知识》编辑部编:《佛教与中国文化》,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73-74页。 [23] [法]皮埃尔·阿多:《古代哲学研究》,赵灿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3-4、28、30、32页。 [24] [美]W.E.佩顿:《阐释神圣:多视角的宗教研究》,许泽民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页。 [25] [法]皮埃尔·阿多:《古代哲学研究》,第39页。 [26] [法]皮埃尔·阿多:《古代哲学研究》,第34页。 [27] [意]莫米利亚诺(Arnaldo Momigliano):《现代史学的古典基础》,冯洁音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页。 [28] [法]保罗·利科:《从文本到行动》,夏小燕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9] [德]伽达默尔:《作为理论和实践双重任务的诠释学》,洪汉鼎主编:《理解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第508页。 [30] 朱本源:《朱本源史学文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68页。 [31] 马端临《文献通考》,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所、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点校,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9册,《经籍考》九,第5379-5380页。 [32] 杭世骏:《李义山诗注序》,《杭世骏集》,蔡锦芳、唐宸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1册,第118、119页。 [33] 钱锺书:《管锥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册,第171页。 [34] 贺麟:《读书方法与思想方法》,贺麟《文化与人生》,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180页。 [35] 所引钱锺书文字,均见《管锥编》,第1册,第169-172页。 [36] [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第507页。 [37] 刘师培:《国学发微》,《刘师培史学论著选集》,邬国义、吴修艺编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32-133页。 [38] [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50页。 [39] [美]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袁家骅、赵世开、甘世福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403页。 [40] 《王力论学新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25页。 [41] 参看[德]恩斯特·卡西尔:《符号形式的哲学》,赵海萍译,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版,第135页。 [42] 《王力论学新著》,第207页。所举例证见第205、226页。 [43] [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文集·形而上学导论》,王庆节译,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76页。 [44] [法]约瑟夫·房德里耶斯:《语言》,岑麒祥、叶蜚声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378页。 [45] 王力先生认为传统中国只有语文学,没有语言学。《王力论学新著》,第39页。 [46] [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第49页。 [47] [法]德里达:《论文字学》,汪堂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115页。 [48] [英]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江晓原主持,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9、11、15、16页。 [49] [瑞典]高本汉:《汉语的本质和历史》,聂鸿飞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17、51页。 [50] [德]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姚小平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98、282页。 [51] [美]布龙菲尔德:《语言论》,第404页。 [52] [丹麦]奥托·叶斯柏森:《语言论:语言的本质、发展与起源》,柴橚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368页。 [53]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83页。 [54] [美]爱德华·萨丕尔:《萨丕尔论语言、文化与人格》,高一虹等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3页。 [55] [美]布龙菲尔德:《语言论》,第404页。 [56] [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文集·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152页。 [57] [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第509页。 [58] [法]德里达:《论文字学》,第80页。 作者简介 ![]() ![]() 新媒体编辑:刘星 ![]() |
|
来自: skysun000001 > 《单位文章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