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强制孩子考公,5年连败后患精神分裂!网友:多少孩子,毁于父母的掌控欲!

 mxb08 2023-04-11 发布于黑龙江


01




 
大家好,我是茯苓妈妈。
 
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没有一个灵魂,愿意被别人的意志束缚,每个生命,生来都要成为他自己。”
 
其实看到这句话,我们每个人好似都懂,但是懂是一回事,做到却又是另一回事。
 
尤其父母对孩子。
 
看到一个新闻,很令人唏嘘。

Image
 
4月5日,四川一女子在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工作,被父母强制考公5年,但是不幸的是却没能上岸。
 
在接连的打击面前,女生开始做出一些异常行为。
 
女孩的母亲说,女儿和家人的对话经常是答非所问,并且扬言自己是局长。

Image

 
看着女儿情况不对劲,父母带她去医院做了检查。
 
最终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
 
看到这种无奈的事情,我真的想问问女孩的父母,这五年来孩子过得开心么?
 
考公有那么重要么,这真的是孩子未来必须的发展方向吗?
 
如今孩子确诊精神分裂,她的未来怎么办?
 
我想,一个青春正好的大学毕业生,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去做,人生总有无限可能。
 
可是她的5年青春,却被束缚在了考公的牢笼里。
 
父母的过度掌控,思想上的强制束缚最终让这个女生陷入了精神的火坑……
 


02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家长的期许,这本身也并没错。
 
但是错的是什么?
 
是孩子本不愿如此,你却非要强迫。
 
就像先前一段时间热播的《小欢喜》,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看过?

Image
 
宋倩为了女儿放弃了工作,放弃了爱情,甚至放弃了自我,从衣食住行全方位“照顾”女儿。
 
说是照顾,其实不过是对女儿窒息般的控制。
 
她为女儿制定了周密的学习计划,希望女儿能够按照自己的规划成长。

Image
 
女儿卧室的墙被改成了像警方审讯犯人时用到的透明玻璃;

Image

 
禁止女儿吃一切麦当劳、麻辣烫等,并且要求必须空腹吃海参,以此提高身体抵抗力;
 
在高考誓师大会上,女儿在气球上写下自己的心愿是进航天局。
 
宋倩看不上,强行夺过笔来写下自己对女儿的要求:清华、北大,700分!

……
 
在这种逼得令人喘不过气来的氛围下,女儿抑郁地几次想要跳河自杀。
 
并哭着喊出自己的心里话:我就是为了逃避你!

ImageImage

家长们,设想一下,要是这个女儿是你,你会不会崩溃?
 
你会想要一个如此“照顾”你的妈妈么?
 
有些家长可能说,这是影视剧,怎么能当真呢?
 
但无奈的是这就是生活的写照。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会以爱之名掌控孩子。
 
我身边就有一个妈妈,经常打着保护孩子的旗号窥探孩子的隐私。
 
比如说偷看孩子的日记,翻孩子的柜子。
 
孩子交朋友也会过度干涉,不让出去玩。
 
时间长了,这孩子就不爱说话了,不愿意和别人交流。
 
看人总是带有自卑感。
 
躲在他妈妈身后,有些懦弱。

Image
 
我很确信这位妈妈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善意的。
 
毕竟是自己的孩子,谁会不爱自己的孩子?
 
但是换位思考一下,孩子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他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有着自己的灵魂了。
 
他将会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朋友,未来还会有自己的家庭,他难道不应该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么? 


03





以前的文章里,我总会说家长们要科学育儿,要给孩子养好脾胃,少吃寒凉一类的。
 
但是却忽略了一点,就是科学育儿的前提,是我们要先学会做一个科学的父母。
 
我有三点感悟分享给家长们,希望我们可以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首先,不要做过于强势的父母。
 
不强势不代表放松管理。
 
但是什么时候该管,什么时候给孩子自主的权利,什么时候是适当的提醒,什么时候该严厉的批评,这就要有个度。

Image
 
如果超界,父母掌控太过,想着帮孩子办好任何大事小事,那么时间长了,孩子会变成巨婴。
 
没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成为一具行尸走肉,甚至会让孩子失去生活的信念。
 
所以,给孩子留下一些适当的思考空间,就尤其重要。
 
其次,不做打着“为了你好”的旗帜的父母。
 
“为了你好”这是很多父母挂在嘴上的话,但是仔细想想,这不就是成人版的pua么?
 
打着为了别人好的旗号,在不断宣示着自身的主权。
 
我曾经有一个同事。
 
就跟我说,小时候,她父母最喜欢说的就是:都是为了你。
 
为了你,我没有自己的时间,为了你,我花了多少多少钱……
 
听到这个话,我同事就会说,觉得自己不好好读书,不考出好成绩,就是辜负了父母,觉得违背父母的意愿就是罪孽深重……
 
经常对自己失望、自责、流泪,感觉不到活着的价值。
 
自己活着,好似拖累了父母……

Image
 
所以说,“为了你好”,听上去似乎很有说服力,但它往往是想要控制孩子的一个托词。
 
或许孩子并不需要你的这种“无私”呢?
 
因此,父母的一厢情愿,只会是孩子的噩梦。
 
最后,就是不做不尊重孩子的父母。
 
孩子的学习、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
 
在幼儿园里,学校会教给孩子如何尊师重道,但是回到家,父母给孩子做好表率了么?

Image
 
我想,大多数的家庭都是觉得孩子是自己生的,自己养的。
 
孩子必须尊重自己,但是忘了自己也需要尊重孩子。
 
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喜欢吃什么,以后想要做什么职业,这些,父母往往会主观臆断。
 
但其实孩子也是家庭的一份子,这些都可以跟孩子慢慢沟通商量。
 
让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然后父母帮着去分析,好的想法可以认可,不好的想法要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好。
 
这样互相尊重、互相认可的相处,往往才是一个家庭的幸福密码。

Image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的《父母与子女》一书中有过这样一段话:

Image
在批评当中长大的孩子学会谴责;
 
在敌对当中长大的孩子常怀敌意;
 
在嘲笑当中长大的孩子畏首畏尾;
 
在羞辱当中长大的孩子总觉有罪;

……
 
在赞许当中长大的孩子懂得自爱;
 
在接纳和友谊当中长大的孩子,寻得了世界的爱。
Image
Image
 
因此,家长们,你想让孩子学会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