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便民】手抖就是得了帕金森?如何识别早期预警信号?快来了解一下→

 大隆龙 2023-04-11 发布于上海

市健促中心介绍,每年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运动症状可以用“慢、抖、僵”来概括。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不过非运动症状往往可早于运动症状之前出现。那么早期预警信号有哪些?患病后如何治疗?来看专家介绍↓


慢、抖、僵
典型运动症状“关键词”
发病原因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进行性变性死亡引起。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逐年增高。

此外,发病年龄早于50岁的“早发型帕金森病”近年来呈现增长趋势,约占帕金森病总数的10%,多与遗传因素有关。

图片

目前,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已有的研究认为主要与年龄老化、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一方面,年龄越大,患帕金森病的风险越高。另一方面,约10%的帕金森病存在家属史,有帕金森病患者的家族,其亲属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群更高。再者,环境因素如农药、重金属、有机溶剂等有毒物质的暴露,也可能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生。
发病症状

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慢、抖、僵“慢”是指动作存在迟缓,比如穿衣服、系纽扣、走路等动作非常缓慢;“抖”是指头部或手脚会出现不自主的抖动“僵”是指身体及躯干非常僵硬、面部呆板、翻身困难。到了疾病中晚期,患者还可能出现姿势平衡障碍,导致走路不稳,容易跌倒。

图片

门诊中,有一些患者因手抖明显前来就诊,怀疑这是帕金森病的症状。事实上,手抖不一定就是帕金森病,有些中老年人仅有姿势性震颤,抖动在持物时明显,而没有静止性震颤及运动迟缓,属于特发性震颤,这类患者预后相对良好。

帕金森病筛查量表

诊断帕金森病需要全面综合评估,前期可以使用国际通用的帕金森病筛查量表,进行自我筛查以便早期识别

1. 面部表情是否没有以前丰富?

2. 声音是否比以前小了?

3. 手脚有抖动吗?

4. 系扣子是否存在困难?

5. 写的字是否比以前小了?

6. 从椅子上起立有困难吗?

7. 走路时脚拖着地走小步?

8. 脚有时突然像粘在地上,抬不起来?

9. 走路容易跌倒吗?

在以上9项中,存在3项及以上,则考虑帕金森病的可能,建议及时前往综合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专病门诊/专家门诊就诊。

早期预警信号
“划重点”

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往往可早于运动症状之前出现,疾病早期的预警信号包括嗅觉减退、焦虑抑郁、慢性便秘及睡眠行为障碍等。

嗅觉障碍

嗅觉障碍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可先于运动症状出现之前存在,临床上表现为气味识别、气味阈值及气味分辨能力的减退。作为重要的支持标准之一,目前嗅觉减退已写入国际及国内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中。

图片

睡眠行为障碍

中老年人还应关注睡眠问题。是否存在白天嗜睡,夜间睡眠多噩梦、喊叫、拳打脚踢等睡眠行为障碍。一般来说,存在睡眠行为障碍的人群,未来发展为帕金森病的概率非常高,应加以关注,及早识别。

图片

焦虑抑郁

值得一提的是,心理健康与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但由于发病隐匿而常常被忽视。以抑郁为例,这是帕金森病中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先发于震颤、认知障碍等运动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对事物的兴趣水平降低、注意力集中困难等

图片

而另一种情绪障碍——焦虑,也比较常见,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发病率高达40%。面对帕金森病这一慢性致残性疾病,随着病程发展,患者还可能出现跌倒恐惧和社交恐惧等情绪障碍。这就需要患者和家属共同关注心理健康,积极加以干预。

合理用药、按期治疗
调整心态,积极面对

一些患者消极认为“帕金森治不好,干脆不治了”,还有些患者则盲目乐观,认为“只要吃了药,就能完全控制症状”,甚至“手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事实上,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目前尽管尚无法治愈,但是通过药物、手术、康复等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帕金森病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疗法、心理干预及照料护理等。其中,药物治疗作为首选且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手段;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则是药物治疗不佳时的一种有效补充手段;肉毒毒素注射是治疗局部痉挛和肌张力障碍的有效方法;运动与康复治疗、心理干预与照料护理则适用于疾病治疗全程。

图片

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治疗非常重要。调整心态,积极面对,避免误区,科学诊治。同时,坚持定期复诊,及早发现潜在问题,及早正确干预。

图片


建议患者及时前往专业医疗机构寻求帮助,谨遵医嘱服用相应治疗药物,采取科学方式,保持良好心理健康状况。同时,建立健康的社交圈,多与“帕友”交流互助,有利于促进积极的生活态度,减少心理问题发生。家属应多陪伴患者,给予包容、关注和鼓励,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适当锻炼,规律作息,保证良好睡眠。


资料:市健促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陈伟

编辑:王思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