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关表达和仪式的思考

 以我之笔 2023-04-11 发布于黑龙江

写在前面的话






每一种“扪心自问”都会有一个甚至几个相对的答案,每一个答案都值得我们去尝试,因为那是通往通透的台阶,值得一走。




当一天的日子在醒来那一刻就在心里打上特殊的标签时,就注定了就算什么也没发生却也会好像什么都发生了一样,必须努力的开心,让一切都能如意且有意义。然后第二天回想起来,极像是用力过了头然后扑了个空,不知哪来的失落感。那些给自己准备的小小仪式想想也就那么回事儿,如同做了一场梦,醒来以后觉得有些怅然若失,似乎还不知道失的究竟是个什么。
也许失落来自于本就没什么,却一定要以为有些什么,或者就算真有那么一点点特别,但至少没那么特别。当幻想或者仪式大于事情的本质时,就也掩盖了自然的美。真实的喜悦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不是刻意而为之,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总结也是如此。怅然若失,失的就是那股子自然劲儿吧。是要在这一天留下意义,感觉到被在意被关注么?但不管是他们中的哪一样显然可以每一天都发生,只要是在认真生活。缺失才会导致用力过猛,如果不是缺失,那就是害怕缺失,总归是缺点什么。外求就会失重,内求才能富足,这是亘古不变的人生哲学。
也或许那些不可名状的失落或忧伤根本无关乎期待和仪式本身,而是被什么捆绑住了的我们,既要看顾自己也要看顾别人,所以时不时会觉得什么都对又什么都不对。只是忘了问一问自己对和不对又有什么关系,哪里来的尺子定的对错?这是我的人生,过猛我就体验过猛,寡淡我也感受寡淡,只是不要想什么都刚刚好,不要想全天下人都对自己满意称道,那就什么样都好,十足的恶人从不会觉得问心有愧,只有一边做着恶一边又觉得恶不好,才会彻夜难眠。当已经错过自然而然的美时,记得不要自怨自艾,把自己人生的尺子拿在自己的手里,尽情体验就好。
我们不再像十几或二十几岁的时候那样热烈、无所顾忌的表达了,似乎成年人的世界不适合一点点袒露心扉的分享,要这样拘谨的活着,藏着掖着有所选择的展示,我不知道这是成熟了还是退步了。仪式作为表达的一种,也会因为年龄和心理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唯一不变的可能就是那些使快乐和悲伤发生的事情本身。追求仪式感也并非浮夸,不去露骨的表达也并不代表没放在心上,只是记得使悲伤和快乐发生的那事儿本身,因为那里最接近本质,能让我们清醒的或热烈或深沉的去表达,能不管怎么表达都心无所忧,然后轻松享受其中就好了。毕竟能够轻松起来才是最重要的,无论是表达还是享受表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