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很焦虑很沮丧的时候,你们通常都是用什么方法来缓解的? 我的方法是写下来,不一定有什么具体的内容,就是想到什么就写下什么,难受什么就写什么,希望什么就写什么,写完后的心情就像堵在胸口的垃圾全部倾倒出去一样舒爽。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希望的也没有马上实现,但心情就是会莫名其妙的开朗起来。 我有很多本日记,写过青春,写过求学,写过爱情,写过亲情,写过友情,写过高傲也写过卑微,写过远方也写过庸俗……当然,还有很多没有写下来的,如果一定要追根究底的话,那才是一个人内心最真实最隐秘的领地。暴露在外的都是能够承受的,另外一部分或许才更接近人们想要探知的那一部分人性,这就不只是针对我一个人来说了,而是每一位普罗大众。不过话说回来,就算是毫无保留的写,也不存在绝对的毫无保留,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瞬息万变的,这一刻刚袒露心扉下一刻心扉就换了一副面孔,和盘托出的一瞬间新的思绪或者秘密也同时出现了,这不能说成有所保留,但是毫无保留也谈不上了,大概这是一个生命永恒的保留节目。 其实写日记或者类似日记一样的记录,并不是为了把一切都写下来,外在记生活的流水账,内在和自己秋后算账,这是一种形式,但并不是全部。我觉得写日记和跑步一样,让自己的大脑没有时间去思考,任自己的思想溜出去狂奔,让其像身体一样大汗淋漓,每个细胞都畅快的呼吸,不去纠结对与错是与非,苟且还是远方,生活生命的任何挣扎都变成思想呼吸的氧气,在那个无形的世界里尽情做自己。用日记这样一种形式给自己创造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的大门只有自己能够打开,所以哪怕裸奔也都无所顾忌。即便有一天开启这世界大门的钥匙被人拿走了,那也无所畏惧,权当是发表了一本真诚热烈的回忆录。 毛姆在他的《如何阅读与写作》一书中谈到,有的人写东西之所以不清晰是因为自己还没弄清楚就提笔写了下来,他不是去写相对完整的思考,而是用写作推动自己去思考。我觉得我有好几篇文章都是这样的,把一个没有仔细打磨过的初步想法轻易写下来,回头去读时自己也常常摸不着头脑。这既可能是故作高深,又可能是一种浅薄,不过我觉得我更像是无知者无畏。这种未成形的思想比较适合写在日记里,真正写日记的人不可能全部是宣泄,即便是宣泄最后也会趋于平静进入相对冷静的思考——从一个情绪的低谷转入上升的拐点,那就是日记更进一步的意义所在了。 日记是另外一个自己,我们对着那个自己宣泄情绪(延伸下来就是思想)、记录生活(行为、体验和思想)、然后在这些经历与体验中实现一次又一次思想的蜕变。谁也不知道会蜕变到什么程度,也许只是止住了焦虑,也许突然就了悟了人生也未可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