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去了什么,也不能失去生命的无限的可能

 以我之笔 2023-04-11 发布于黑龙江

读完这本书最后一部的最后一页时,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无力感,也许这种感觉来的比最后一页还要早一点。似乎属于这本书的一颗心已经在最悲痛的那一刻死去了,剩下的心劲儿只是去完成阅读而没有了之前的激情和希望。是田晓霞的存在让这部书和这部书里的生活散发着生命的光芒,也因她的结局而让人们从生命的高山上直接跌入现实的峡谷。

田晓霞无疑是照进孙少平生命里的一束光,因为她的出现,无限的延伸了少平的精神世界。这当然不是说没有她少平就没有精神世界,而是在他们建立了连接后,两个灵魂的共振滋养了彼此的生命和精神,从而生出更广阔更深刻的关于人生、爱情、生命、价值等等的认知,甚至成为彼此的信仰。他们的相爱,是有限的现实世界与无限的精神世界的一种结合,让现实的体验汇入精神世界,让精神的力量融进现实的苦难,在一种真实而又充满梦幻的世界里,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可能,在此之下让人迸发出无限的能量去攻破一切的不可能。

除了自由的晓霞,所有的人物都有其局限性,哪怕不屈从于命运的孙少平也是彷徨的怀疑的,并在最后一击之下匍匐在了现实的脚下,当他走回大牙湾煤矿奔向那里的人和狗时,一切就都结束了。站在上帝视角的我毫不怀疑他还是会闯出一些名堂,会有个不平凡的人生,但却永远失去了那最宝贵的东西——不只是爱人而是那个爱所代表着的关于生命的无限的可能性。

当我发现不管我哭的多么难受,我还是翻过了那些章节,而把剩下的那部分一页一页看完,而书中的少平也是不管多么悲痛欲绝,也还是带着伤痛回到了一天又一天的劳动和生活中去时。我就知道,不管是书里还是书外,是自己的人生还是看客,任谁也抓不住时间的流逝,哪怕是作者也不能就此停笔让时间停留。哪怕是最后一个字写完,在读者和作者心里,这故事也有一个短暂的后续甚至一个直至他们人生尽头的大结局。这就是我们,总想去追求一个结局的我们,假如我停在了这本书第二部的结尾,那这部书人物的命运,在我的世界里就可以是任何一种。所以生命的可能性是有限或者无限其实未必在于作者写了什么,而是读者怎样去理解、怎样去生活。

有人说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生活,这样的结局是一个必然的妥协。但我以为,一部书的妥协未必就是所有人的妥协,或者就要带着所有人去妥协,何况妥协也只是解读的一种而已。无论是书里还是书外,一切的活动和时代的发展,都不过是生命的背景而已。劳动是生长的媒介,爱是得以生存的秘诀,而更为重要的是人的胸中能永远燃烧一把烈火,那是光,是希望,是生命可以触达的无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