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碗草莓

 以我之笔 2023-04-11 发布于黑龙江

昨天晚上和母亲视频的时候,她说爸爸拿着个小盆去园子里摘草莓了,不一会儿又把镜头对准了桌子上的空盆,“没摘,说是明天早上再摘”。

早上我刚把早餐摆在桌子上,爸爸就敲门进来了。手里提着两个袋子,里面装着从园子里摘的小葱、生菜、香菜,还有一个独立袋儿里是一小捧红色的草莓,就是昨天晚上视频时没摘的那些。我开心的把草莓倒进一个小碗里,草莓个头很小,有的还不如一个矿泉水瓶盖大,屁股上被一片像花一样的绿叶子盖着,拿起来软软的,一点不像买的草莓那么大那么好看,但吃起来入口即化酸酸甜甜的,那是只有自己家园子里才能结出的味道。

刚才我坐在沙发上看一本有关孩子教育的书,里面说父母要如何无条件的爱孩子。起身喝水时看到桌上那碗还没有吃完的草莓,都已经蔫了,小小的一颗颗堆在碗里,颜色已经由早上的鲜红色变成了深红色,我拿起一颗放进嘴里还是那么好吃。阳光从后阳台穿过玻璃照进厨房,整个客厅被照的近乎通透的亮,我手里端着草莓站在空荡荡的屋子里,觉得心里一会儿满满的,一会又空落落的。我想他们总是这样,把好吃的留到我回家吃,如果不回家就带给我吃。那年夏天父亲去上海,我们要一起参加个活动,住进酒店后他从行李箱掏出一个袋子给我,就像今天早上这样,我兴奋的接过来打开一看,里面是几个柿子和李子。那时候很忙,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更别提能赶上吃到园子里的菜了,每次视频都要问母亲李子熟了吗,柿子还有了吗。然后他们真的把园子给我装进了行李箱,从黑龙江到上海一路坐火车,那一袋子柿子李子竟然都没有压坏。

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教育孩子的书籍,却鲜少看到如何照顾父母老年生活的书,也许人们觉得把孩子教育好了,那些老年人该如何生活自然就解决了。也许是这样的吧,但谁又知道呢?如果用时间来比喻这两类人的话,孩子可以比作未来,父母则可说成是过去,我们总是那么关注未来,我们当然要特别关注未来,可是没有经营好过去,又何谈未来呢?

我总觉得对父母也是需要教的,教他们在这个时代所必备的生活技能,教他们如何享受生活,最主要的是教他们如何为自己而生活。抽一些时间陪他们聊聊天,有条件带他们出去旅旅游,把那些旧的束缚他们的观念一点点粉碎,帮他们卸下那些早都不必背在身上的负担,比如孩子,比如孙子,爱是一定要爱的,但一定是在爱好自己的前提下。将那些新的观念以他们能接受的一个方式说给他们听,把他们从左邻右舍七大姑八大姨那些鸡毛蒜皮的烦恼中解脱出来,原来什么都比不上自己的健康和快乐重要。再帮他们找到一项钟爱又适合的兴趣,支持他们鼓励他们去做自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儿,让他们渐渐感觉到,人的一生真正要活的其实是自己,活出个自在的自己,且无论什么年纪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