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需要我们经营的不是家,而是自己

 以我之笔 2023-04-11 发布于黑龙江

当我结婚以后,我才对家这个概念有了一个新的认知——原来,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和我家一样。紧接着就迎来了一个困惑我至今的问题——那么家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小到一家人的相处模式、行为习惯,大到一个家庭的家风与文化,家是应该就一个样子吗?这肯定不是的,那家该是什么样子的,我该往什么方向去经营?

很显然,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不是一个人一厢情愿所想要维持的一个面貌,至少是两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共同努力并不代表着方向一致。一个人想要的是这样一种氛围,另一个想要的是另一种,冲突就此发生了,解决冲突的办法是找到某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共识点,各自调整让双方舒心。因此家会成为家庭中个体的束缚,这似乎是必然的,个体在集体中相处总要做出一些妥协,如果两个人向彼此生活习惯的妥协跨度很大,那就称得上牺牲,那么谁来牺牲呢?即便尺度很小,但日积月累下来也会让人趋于畸形。
我很疑惑家的存在究竟是让个体生活的更好还是更坏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是以女性视角去观察的原因,我很不明白,为什么大部分我所看到的家庭情况,似乎总是女人想要管着男人。为什么男人身上总有女人看不惯的习性,女人总要想着去改变男人或者管住男人,而男人好像就从来不会这么想,也基本不会这样去做。为什么媳妇走了男人会高兴,丈夫走了女人会失落?这是千百年来中国女性总是在家中等待男人归来骨子里所留下的后遗症,是文化使然,还是性别决定的?
我看不懂束缚女人的究竟是什么。如果要讨论家是什么,就不可避免的要谈到婚姻,因为婚姻缔结了家庭。我经常在网上看到婚姻究竟带给了女人什么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其实不是婚姻带给了女人什么,而是女人带给了女人自己什么。女性似乎是可以被自己的身份标签所“套牢”的一个群体,也许男性群体也有男性标签所套牢的那一部分,但相比之下,我总觉得套在女性身上的居多。
更有趣的是,你会发现家里的每个人都在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说着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自己想去一个地方,一定要有一个“正当”理由,那地方需要我做什么什么。最可悲的不是相信这个理由的那一方,而是一定要找个理由去完成自己想法的那一方。如果是你的话,难道你不会不想,为什么我就不能堂堂正正说我就是想去,而没有什么所谓正当理由。难道做一件事最正当的理由不应该是我想么?为什么我想还要去解释去需要别人的允许?
我们总说爱,因为爱才会如何如何,但也许我们从未懂得什么是爱。是成就,让彼此成为自己,而不是以爱的名义满足自身的欲求,爱应该“双向”的,是从自我出发,一部分走向对方一部分走向自己,然后获得各自的圆满。当以这样的角度去经营以爱为基础的家庭和婚姻时,那些琐碎的谁听谁的、谁对谁错甚至原则上的大问题才有可能被化解。但这种爱的前提是近乎完全的精神独立,所以困惑我的问题,我自己在相处中所体验到的不适,就是来自于我的“依附”感,这无关乎经济、体能、学历等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原因,而是一种心理因素
我觉得这可以回答人们对于婚姻与家庭所带来的痛苦和疑惑,它们与婚姻和家本身没有关系,而是建立这种关系的两个生命是否具有独立的精神和人格。如果两个个体都有对对方的精神依附,那么在实际行动上就都会有索取和控制,女人索取的是一种所谓的安全感,男人索取的是具备母亲和爱人双重人设的一种存在。
安全感需要陪伴,而母亲给予男人的恰恰是毫无限制的自由,陪伴需要占用男人的“自由时间”,因此矛盾来了,其他一切具体的矛盾几乎都可以以这种形式找出根源。这并不是说所有女性都没有安全感,所有男性都是“妈宝男”一样的存在,而是一种人性的弱点。


事实上,家也好,婚姻也罢,甚至是爱,不过是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一部分经历,可以说所有这些我们最为看重的东西也不过是让我们这个生命体更圆满自在的一个媒介。痛苦是因为本末倒置。所以我们经营的不是家,而是自己,自己是什么样子比家是什么样子更加重要,自己有了一个清晰的样子,家也自然就长成了家的样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