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行的意义——进入当下

 以我之笔 2023-04-11 发布于黑龙江



我称得上是去过很多地方,但回想起来却好像什么都记不起来了。尝试去想想最难忘的一个城市,或者在哪发生过的最难忘的一件事儿,印象都很模糊,似乎我那时走到哪都忘了带脑子。

读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后更是懊恼自己当初都干了些什么,为什么就不能全身心的进入那个时候的生活,而总是莫名其妙的忧愁着。现在想想,就算是放在当时,这么直截了当的问的话,我自己应该都不知道在想些啥,为什么要在那个时候去想。不存在什么触景生情的,大部分地方都是去都没去过的,就算真的能触景生情,也不可能全都生情,不然我可太多情了吧?

之前找文章插图的时候,翻了很多以前出去拍的照片,几乎无一例外的皱着眉头或者一副郁郁寡欢的样子,看完都想自己抽自己几下的那种。如果忧愁也能算一种天赋的话,那我一定是天赋异禀,但可惜它不是,或者我还没有发挥出来?总之我捧着我那些不忍直视的照片狠狠的心疼又感激了一把老胡,得多么强大的内心多么乐观的人才能受得了跟这样一个人去旅行啊,而且他还能保持开心,无论是照片还是我回想起当时他的状态,除了心疼和感激之外,我又多了一层钦佩。

当然我也不可能全天都愁眉苦脸,我也有我的趣味,只是不多,最多也就四六开吧。后来我想,人真的应该多多记录自己日常的状态,攒到一定数量的时候拿出来看看自己的样子,什么都不用说,自己什么德行绝对一目了然。不需要别人给什么建议就会自发的想要发生改变,就像我看完自己的照片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开心起来一样,这一点儿也不废脑子,不需要思考,看一眼就够了。

我觉得是那种心事重重的习惯造成了我的身心分离,以至于我去到哪一个地方都是带着一种强烈底色的,有时候强烈到只能关注自己内心那一点儿东西,也许都不是什么具体的事儿,只是某种模糊的感觉。世界那么大,而且就摆在我眼前,但我关注的除了原本那点儿东西,剩下的就是旅行当中很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比如伙伴的感受,某件事办的是否妥当等,总之自己的感受是最后一位的,因为把自己排在最后就又会有很多情绪需要去消化,所以就循环了吧。

一个人的心就那么大,装了一堆没用的情绪,自然就装不进更多新鲜的体验了。目之所及都是过眼云烟,真正能留下痕迹的是来自心灵的震撼,这时候心如果忙着别的事儿,震撼就算是有多少也是打了折的。

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我才想到,是不是那么多场旅行想要喊醒我的、教会我的就是把身心放在当下,不要做那些无谓的伤感姿态,不要把到一个城市以前的情绪硬是放在这里,然后故作深沉或者把当下最不重要的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来回咀嚼。旅行,或者整个人生,本就应该是把思想的包袱时时打开,随时丢掉而不是背着它到处走到处收集的。

人总是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忽略了身边真实流动的风景,就像心上的窗户永远关着,外面再舒服的空气和美好都呼吸不到也看不到。

但比如我,要是能把敏感放在对新事物的感知上,那我岂不瞬间就劣势转优势了?所以你看,好事还是坏事,是打开还是关闭,是当下还是过去,真的只是一个念头而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