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B4班第一次家长会发言稿 一、欢迎家长的到来 来到这里的孩子是优秀的孩子,来到这里的家长也是优秀的家长,因为是你们培养了这样优秀的孩子。 我代表高一B4班全体教师向各位家长表示祝贺,对你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家长会表示感谢。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未来会怎样,还需我们携手努力。这也是我们今天家长会的主题“携手努力,共创辉煌”。 二、介绍学校情况: 事实证明,你们选择让孩子就读西工大附中是正确的。西工大附中是一所享誉全国的著名中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2017年高考中,我校共有66名同学被北大清华录取,有大概405名同学被国内顶尖的“2+7”大学录取,录取人数和比例位居全省第一;98%的同学考入一本大学,有85%的同学考入“985”“211”名校,位居全省第一。 我校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瞩目的成绩,除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优质的生源,更因为有一批全省乃至全国最优秀的教师在这里辛勤耕耘,默默付出。下面由各学科老师介绍一下各学科的具体情况: 三、班主任主题讲话: 我发言的题目是“携手共进,共创辉煌”。 我叫郑刚,是陕西汉中人,是土生土长的山里娃。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有6年教学工作经历,也一直担任班主任。 (一)介绍班级情况: 本班共有60名同学,其中男生34人,女生26人。 (二)需要家长配合支持的几方面工作: 教育不光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家庭和学校合作,家长和老师携手,教育教学的效益会更好。 我也是一个家长,孩子现在3岁多了,我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那就是做好家长比做好一名教师难多了。当老师需要教师资格证,就算你是清华的博士,或是剑桥哈佛的留洋回来的,你想到学校当老师也是不行的,因为你没有教师资格证,你必须考这个证。当医生需要从医资格证,干会计需要会计资格证,当律师要律师资格证,等等。而且,每一行都需要工作后不断再学习。 而我们作为家长,却没有家长资格证,如果让天下所有的家长去考试,很多可能都是不及格的。我们作为家长有时仅仅凭的是自己的经验和感觉去教育孩子,这时就有一定的盲目性。 再我当了父亲后,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必须在做家长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做好家长。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高中三年对于孩子的一生非常关键,尤其是高一起步阶段。对于如何做好高中生(特别是高一学生)的家长,从以下4个方面谈谈我的思考: 根据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的论述,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能力、技巧和艺术。情感是不用学习就有的,而能力、技巧和艺术则必须通过有意识的锻炼而获得。对孩子的爱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有原则,有原则的爱才是爱,无原则的爱叫做溺爱。 我的孩子在刚上幼儿园时,把孩子送进学校里去,自己心里老放不下,一会儿当心孩子热了,一会儿担心孩子冻着了,一会儿又担心孩子吃不好,总是掏出手机看看老师有没有发来照片、视频。在座的各位的家长的孩子虽然大了,但对孩子的爱和挂念是一样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吧。 《战国策》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意思是父母爱孩子,就要为孩子做长远打算。对于高中生,得让他们明白,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是关乎他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到了高中,还没有这样一个认识,还被家长和老师逼着学、牵着走,学习的效果是很差的。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 只有从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效果才能最好。 具体怎么做呢? 我认为一定不要把学习当成是交易,学习了就能得到什么样的奖励,或者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成绩就有什么的报酬。这次考得好,买个iPad,下次考前十买一身名牌衣服。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一旦外在的强化物让他失去兴趣,那家长就无计可施了。我也觉得这是不可取的,这会让孩子在潜意识中,认为他是为了家长而学的,而不是为了自己。取得好的成绩考入理想大学,不是因为自己在追寻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他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工具,是用来满足家长需求的工具——一旦形成这样的认识,学习成绩很难好起来,即使能好,将来发展也很有限。 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该买的(吃、穿、用、行)一定买,考不好也要买;不该买的,什么奢侈品、消耗品、娱乐品等等之类的,考得再好也不能买。 我上初高中时,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从来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也不过问我的学习,但我最终还是考上了大学,不是因为我聪敏,而是我知道学习是我的事情,我常常对自己说,“一定要考上大学!不然就会像父母一样给别人当牛做马。” 要让孩子形成这样一种认识:学习是学生的本职工作,只要智力没有问题,那就应该无条件做好。就如同农民就该好好种地,工人就该好哈做工一样。对于学生,学习是最重要的事,其他一切事情都应该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其他事情也不要和这个中心违背。 我们学校早上到校时间:7点25前,中午到校时间:14:25前,冬季14:00前。下午放学时间:19:00,冬季18:30.如有变化,会及时给大家通知到。 良好的时间观念是一个人重要的品质。从开学到现在,大多数同学从不迟到,而有个别同学迟到了4次以上。一个班级和一个单位一样,有的人从来不迟到,而有的人却经常迟到。这是因为其他人没有杂事吗?我想,还是一个素养和观念的原因。而且素养一旦形成,是难以改变的。 世界上时间观念最强的民族,一个是日本人,一个是德国人。德国人体现在严谨,日本人体现在严谨。在日本人的脑海里,把时间分成两种,一种是别人的时间,一种是自己的时间。对于别人的时间,他们无比尊重,决不能浪费和占用;对于自己的时间则非常精于安排和计划。日本人真的很少上班迟到。据统计,东京首都圈职员上下班路上所花时间平均在1.5小时以上。即便如此,日本人依然很少迟到。因为这个时间是公司的,迟到即是占用了公司的时间。如果不迟到,早到是不是就一定好呢?也未必。约好了下午2点见面开会,但是午饭吃得早,1点半就到了对方公司楼下。在日本人的眼中,自己没有按照约定时间到,如果去得太早,别人若有其他安排就会受影响,所以宁可“浪费”掉自己的时间,也不能随便占用别人的时间。 上面几项都是说日本人对于别人的时间的态度,那么对于自己的时间呢?日本人非常善于安排自己的时间,小到一个下午,大到整个人生,要做哪些事情,需要用多长时间,会遇到什么困难,如何解决,都会做出很仔细的计划,然后分步实施,最后达成目标,这些习惯家长和老师在孩子小的时候就会开始教育。对于自己的时间的合理规划和认真安排,何尝不是对于自己人生的尊重呢? 我现在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吃饭特别快。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和同事朋友一起吃饭,都是第一个吃完的。这就是高中养成的习惯,为的是节省时间学习。老师放学时间早,就快快跑到食堂赶在别人之前把饭打到;如果放学时间晚,就等别人吃完饭后,再去吃。 说实在的,咱们学校的时间还是比较人性化的。衡水中学5:20起床,晚上22:10分熄灯休息,什么时候上下课,什么时候干什么,时间安排得很精细。那里的学生时间观念极强,干什么都是一路小跑着去的。 我们早上7:25到校,晚上19:00放学,中午还有两个多小时的午饭午休时间,因而走读生利用好在家时间、住校生利用好自习时间就显得很重要。在教室上课时,时间紧,差异不大,学生成绩出现差异主要就看在晚上放学后时间利用的效率。 因而必须要有很强的时间管理意识,一开始,可以由家长帮助制定时间表,是么任务多长时间完成:多长时间用来完成作业,多长时间用来复习整理学过的知识,多长时间用来弥补弱科,等等。到后来,孩子就会有时间规划的意识,学习效率就高了。事实证明,学习好的学生往往并不是那些学习时间最长的那一个,而是学习最有效率的那一个。 要让学生明白,高效的专注的学习半个小时,胜过低效学习两小时,甚至更多。形成良好的时间管理意识和能力,将会受用一生。 高效学习的的表现,就是他注意力集中,不会一会儿喝口水,一会吃个东西,一会儿干个这,一会儿干个那,无形之中浪费了大量时间。也提醒家长,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尽量不要打扰,比如一会儿倒杯水,一会儿给拿个水果之类的。 高中三年是个持久战,很苦很累,提高学习效率就能事半功倍。最近还有几个同学感冒了,让我看着心疼。这与体质和天气变化有关,也与没有休息好有关,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考上好大学,没有一个好身体做支撑可不行。因而晚上12点前一定要睡觉,作业没写完也要睡;每天中午保证30分钟左右的午睡。 3、合理使用手机 现在已经进入智能时代,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已成为人们须臾不可离的工具。我不反对学生合理利用手机,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手机是弊大于利的。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危害健康:伤害眼睛,影响视力;影响智力发育;影响睡眠质量;易患疾病;损害皮肤、腰椎、颈椎;等等。网上有些不良信息也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好的影响。 危害学习: 中学生大多意志力薄弱、自控力差,极易沉迷于手机,比如用手机看网络小说、看电视剧、玩手机游戏,甚至谈情说爱,这无疑会浪费大量时间,消耗大量精力。人的精力的总量是有限的,在手机上花的多,在学习上自然就少了。 有人也会说用手机学习,现在有的软件,比如作业帮、小猿搜题等,一拍照,答案就出来了,这给让很多学生不会对难题进行独立深入的思考,更不会与同学探讨,向老师请教,这样下去,在高考中遇到真正的难题就手忙脚乱,做不出来了! 所以学校禁止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区域使用手机。带进校园的手机应为老人机或者平板机,并且一来就关机放到教室后的手机箱里。 ④说道这里,我还想说一下电脑的使用。在开学的自我介绍的班会上,有十多个同学说自己擅长玩“电竞”,所谓“电竞”就是电子游戏。不光有男生,还有几个女生说自己也沉迷其中。据我所知,有一些大公司出的游戏,的确制作精良,但大部分网络游戏充斥着暴力、情色,除了浪费时间之外,还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所以,从现在开水,请各位家长朋友们给自己的孩子立下规矩,确定原则,不要让孩子带智能手机进校园,在家也最好不要使用智能手机,坚决不允许在家或去网吧玩电脑游戏。既然假期是用来休息的,不是用来放纵的。不管他以什么样的理由、都要坚决拒绝,不能动摇原则。不然,等到高二、高三,想管都管不住了。 4、其他方面: ①安全。饮食安全:尽量不要让孩子在外面的小摊小贩买吃的,最好回家或者到食堂吃。 交通安全:有事提前请假,遵守交通规则,准备好提前量,不要急,不要赶。即使迟到,也没有关系,给老师说明情况就可以了。放学的路上不要瞎逛。不要骑共享单车上学回家,不太安全。家长在接送孩子时也注意安全,在遇到雨雪恶劣天气时,就让孩子坐公交车,还是安全一些。 身心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身心发展迅速,内心还是比较敏感、脆弱的,家长除了关心孩子的吃穿外,也留意一下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孩子多交流沟通,有问题及时跟我沟通。 ②穿着打扮:穿校服,不染发,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披头散发,不戴首饰,不染指甲。干净整洁就是最美最帅。 ③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对老师长辈要尊敬,见面主动问好。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冲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退一步海阔天空。有矛盾,理性化解,及时找班主任或家长,不要意气用事。 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自律、自信、自强,成人、成才、成功。 让每个孩子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要说,为什么我对教育这么执着,因为热爱教育,热爱孩子。 作为一个老师,作为一个班主任,我有责任有义务,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关心爱护每个孩子。教育工作千头万绪,难免有不到之处,还请各位家长朋友谅解。我在此保证,我会尽全力,做好这一切,请各位家长朋友放心。 让我们携起手来,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共创辉煌! 1、弗洛姆《爱的艺术》 推荐理由: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能力和艺术。情感是不需要学习的,自然而发的,但能力和艺术则需要在有意识地在实践中锻炼提升。作为家长,怎样爱孩子,也是需要学习的。 2、马卡连柯《家庭与儿童教育》 推荐理由:很符合当前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之下的家庭教育。“教育工作的实质根本不在于您与孩子的谈话,也不在于您对孩子的直接影响,而在于组织您的家庭、您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在于组织孩子的生活。”马卡连柯固执地认为,父母自己的行为才是儿童教育的根本,而父母如果想要树立威信(这是任何教育都必要的),那么就应该过好自己的生活、做好自己的工作,“家长威信的主要基础只可能是家长的生活和工作、他们的公民面貌、他们的行为…… 3、卡尔 威特《卡尔 威特的教育》 推荐理由:怎样将资质普通的孩子教育得出类拔萃。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由天赋和遗传决定的,而是由出生后的早期教育决定的;对于儿童的教育,必须与儿童智力曙光的出现同时开始;尽可能早、尽可能多、尽可能正确地开发孩子的智力,这样孩子就能成为天才。 4、龙应台、安德烈《亲爱的安德烈》 推荐理由:适合12岁至25岁子女的家长读。在一封封母亲和儿子之间的书信中,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是孩子成长的思考和困惑,有的是龙应台教育思索。其中对自由、民主、社会、政治、人生等等问题的探讨,发人深省。 5、傅雷《傅雷家书》 推荐理由:公认经典的教育著作。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文革”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傅雷夫妇非常细心,儿子的信都妥善收藏,重点内容则分类抄录成册。 6、周弘《赏识你的孩子》 推荐理由:怎样把一个有缺陷的孩子教育成才。 7、[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 推荐理由:当我们埋头许许多多的细枝末节的教育技术时,很少有人抬着望一望教育的星空,认真想一想我们究竟要往何处去,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为什么。 8、麦道卫和迪克戴依《6A的力量》 推荐理由:作者是美国著名婚姻与子女教育专家麦道卫和迪克戴依。六A是指六大教养子女的教育原则:接纳Acceptance,赞赏 Appreciation,关爱Affection,时间Availability,责任Accountability,权威Authority。因为这六个原则在英文中都是以A开头,故称六A。 9、陈鹤琴《家庭教育》 推荐理由:全书共12章,订立家庭教育原则101条,讲述了儿童心理及普通教导法,解释了各项建议的涵义。内容涉及小孩子从醒到睡,从笑到哭,从吃到撒,从健康到生病,从待人到接物的种种问题,并进行充分的讨论。 10、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 推荐理由:武志红深刻剖析了中国传统家庭中的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将其中直达心灵深处的苦痛与伤口赤裸裸地呈现出来,让人不禁沉浸在忧思中。关注孩子甚于关注配偶的家庭、以爱为名对孩子施行的压迫式教育、夹在婆媳大战中左右为难的三夹板丈夫、完成学业后仍然呆在家里啃老的半大孩子,这些无一不反映着传统思想下人们对如何处理亲密关系的无知与自以为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