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街日记》:为什么美丽总和哀伤相伴

 清新语文郑刚 2023-04-11 发布于陕西
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记》,是一部关于爱与忧伤的电影。人美,风景美,如夏天的海风吹在脸上的感觉。
美丽伴着忧伤,活着伴随死亡,亲密伴随着疏离,盛开伴随凋零……
不管是盛开的樱花,还是点亮夜空的烟火,美丽都是如此短暂,转瞬即逝。还没来得及珍惜,就已经失去。
就像那个照顾三姐妹长大的姥姥说的,活着的事物,总是很费事的。所有的情感都需要呵护,需要牺牲,尤其是亲情。
幸子喊着,“爸爸,你是个笨蛋。”为了爱情,和情人私奔,留下三个未成年的女儿,根据留在墙上的身高刻度,我们知道父亲抛弃她们时,大女儿幸子才15岁。母亲受了伤害,也离家而去,把三个女孩子留给她们的外婆,也是姥姥照顾。作为老大的幸子,又当爹又当妈,照顾两个小妹长大。
她更像是一个妈妈,而不是姐姐。因而她将自己个人的情感埋藏得更深,也活的最为压抑。她就像还没长大的树,用不柔嫩的枝丫为妹妹遮风挡雨,而她自己经历了什么烈日和风雪,只有她自己知道,但外面受过的伤,随着岁月,外伤终究转化为内伤。
她恨着父亲,在父亲的葬礼上几乎没有表情。而当她看到同父异母的妹妹,即将没有浅野铃生活没有着落时,她几乎是下意识说出了邀请妹妹来和她们三一起同住的愿望。
而正是玲子的到来,让她知道了父亲对抛弃她们始终心怀愧疚,让她明白“爱”原来是不能用对错衡量的。她爱上了一个有妇之夫,她是护士,而他是医院里优秀的儿科医生,他们彼此理解,互相欣赏,几乎要在一起了:这个男医生说,要去美国进修,希望幸子和他一起去,而他也会离婚,和幸子结婚。幸子犹豫了,回到家里,她向两个妹妹说明前因后果,而妹妹们都表示反对。当她离开时,恰好碰到了楼梯边坐着听到这一切的铃子。
铃子想挽回姐姐的情感,给要离去的二姐佳乃说,她说过伤害大姐的话,那句话就是她们在做饭时,她对姐姐说的,“是自己的妈妈不对,爱上了一个有妇之夫。”佳乃喝了杨梅酒去开导姐姐,姐姐也终于露出了微笑。
但幸子还是选择放弃爱情,而守护着亲情。她对医生说,铃子是个可怜的孩子,处处都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害怕给别人带来麻烦和伤害,活得小心翼翼,早早就失去了童年。
医生说,那孩子身上发生了许多事,被夺走了童年。这一点小幸不也一样吗?小幸的童年也被夺走了吧,被你周围的大人,请慢慢地找回他们,虽然我不能为你做点什么。
医生是懂她的,也愿意呵护她。而她最终还是选择让医生离开,自己留在家里,守护亲情。望着医生离去的背影,她伸出手,似乎是在告别,却又像是想要抓住什么,空空的手里什么也没有,没有爱情。
原来,当面父亲和她面临同样的选择题,只不过父亲选择了爱情,而她没有。这个选择,有对错之分吗?
父亲的选择,给他自己带来的到死都挥之不去的愧疚和悔恨。而幸子的选择承担家庭的责任,把委屈的泪水流在自己心里。
她也原谅了抛弃她们的妈妈,把仅剩的一点姥姥做的梅子酒送给了妈妈,一起送给妈妈的还有她们今年自己酿的。
妈妈说,酿梅子酒很麻烦,难得你们还去做。幸子只是笑了笑,只要活着,什么事不麻烦呢?
《海街日记》中有浓重的“物哀”美,物不仅仅是物,而是情感的载体和外化。每一样物品都寄托着人们深厚的情感,人们之间生活的、情感的联系又被这些物品牵系在一起,梅树、梅子酒、樱花、寿喜烧、和服……
对于“物哀”,叶渭渠先生认为“物哀”的思想结构是重层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对人的感动,以男女恋情的哀感最为突出;
第二个层次是对世相的感动,贯穿在对人情世态包括“天下大事”的咏叹上。
第三个层次是对自然物的感动,尤其是季节带来的无常感,即对自然美的动心。
大姐幸子和小妹铃子在一起喝梅子酒时,妹妹喝的是没有酒精的,姐姐喝的是酸的。妹妹尝了一口,“好酸!”姐姐笑着说,“你还是个孩子啊!”
姐姐有太多酸楚无处倾诉,“酸”是姐姐心里的味道,又何尝不是一种独特的美的滋味呢?
四姐妹在海边,佳乃对大姐说,父亲当面的选择或许也挺好,给他们留下了铃子这个宝贝。
电影中的人物,感情都极为克制。笑是微笑,嘴角轻轻上扬;哭是无声泪下,似乎眼泪异常珍贵。
就连看起来大大咧咧的佳乃也需要在酒精的刺激下,才敢跟姐姐幸子说说心里话。
这种克制是因为彼此的珍惜,互相都害怕伤害到彼此。相对于海猫食堂的老板娘弟弟对姐姐财产的争夺,她们的亲情就像一面镜子,以温暖善良映照出冰冷残酷。
“哪怕就要死去,依然能感受到美丽的东西是美的,好开心!”
而美的东西既短暂,又需要耐心呵护,用心体味。

原创推荐:

《你好,李焕英》折射出的家庭教育的问题

珍视生命中那些永恒的画面

过去与未来之间:盘点2020年看过的书(1)

一本书,一杯茶,一份自己的闲暇:盘点2020年看过的书(2)

丁真:那份澄澈和纯真,让我看到了……

张艺谋《一秒钟》影评:我们如何言说历史,就如何对待现实

影评:一个小人物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

郑刚:回想那时的小学,满满的美好,你还记得么?

致那些被撕裂的青春——电影《17岁的单车》影评

成长是一个发现真实自我的过程,《少年小赵》影评

《送我上青云》影评:成熟就意味着妥协与和解?

他被生下来,他画画,他死去(《至爱梵高》影评,附梵高生平和画作)

影评:何以为家?以快乐、美好和爱为家!

《无双》影评:每个人都无双,却总想活成他人

《芳华》影评:谁保存着你撕碎的芳华?(深度解读)

电影《相亲相爱》影评:一部女性主义电影,一个巨大的问题

死亡是反映生命整体意义的一面镜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入殓师》影评

《地久天长》影评:当时代的列车从每个人身上碾过

《17岁的单车》影评:我们都得扛着变形的梦想前行

《观音山》影评:没有信仰的青春驶向何处?

《狗13》影评: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个孤独的宇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