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祁阳八景之“书岩霁月”

 新用户2376W4CO 2023-04-11 发布于广东
        万卷书岩在祁阳县城东面,距城三里多路的湘江左岸。岩石壁立,高达三十多米,层层叠叠,远远望去就像万卷书册。清嘉庆辛未(1811)长沙县令甘庆增镌“书岩天榜”四字于岩石。其门人宁乡抜页周志勋镌“万卷书岩”四字,并撰《万卷书岩铭》刻于石。每当月明之夜,书岩倒影水中,随波起伏,恍如书页翻动;湘水拍岸声,又似翻书声音。景象十分奇特,所以被称为“书岩霁月”,是祁阳古八景之一。岩下有一石洞,长两丈多,宽一丈多,便是书岩。洞口较窄,只能容一人弯腰进入,穿过石洞向南走,湘江中的船只就呈现在眼前了。文革期间,附近农民烧石灰,将岩洞及“万卷书岩”四字还有大多数碑刻都毁掉了。2003年文昌塔维修,县政协主席钟上元,请全国书协主席沈鹏写了“万卷书岩”行书大字,刻在崖旁一天然石上。


      清代嘉庆时祁阳县令万在衡有《书岩霁月》一诗传世。“崖壁天然叠万函,良宵好月贮书岩。石经古讶秦灰剩,玉镜光饶禹穴缄。映读春寒云不锁,静探秋曙藓频芟。试看下笔神来候,掇取银蟾落翠衫。"这首诗写的非常好,想象十分丰富,描绘了月下书岩的奇特美妙,展现出一幅银光映读的神话般图画。诗写得确实浪漫,耐人寻味。


      我将原诗改写成了散文诗,希望能对读者阅读有所帮助:
崖壁层层叠叠是上天赐与的万卷书函,美好的夜晚明月照亮藏书洞岩。收藏的经书让人惊讶,全是秦皇焚书残留的稀世珍篇,玉镜闪闪耀射着大禹留下的封缄。云儿锁不住朗月,映读经书忘了春寒;静静呆立秋夜已亮,踱步长吟踏平了岩上苔藓。文思泉涌似有神仙相助,轻轻地摘取那青衫银蟾。


       如今书岩已毁,美景不再,到书岩游者无不扼腕叹息!不过祁阳人读书吃得苦、做事舍得干的精神那是刻在骨子里的,永远都在那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