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半农 北大才子刘半农19岁时,中国盛行着婚前男女双方不许见面的规矩,他却溜到女方家偷看了未婚妻,可他立马回家逼父亲去女方家。 刘半农是搞新思想的“先进人士”,但他的婚姻却是封建思想下,父母一手包办的。 这得说到刘半农的母亲,现代的女人喜欢逛街,买不买的也要逛逛,刘半农的母亲因为信仰或者怀着希望就喜欢去庙里烧香。 次数多了,与一名女子由香友发展成了闺蜜,两人聊起家常,得知两家的情况,刘家三兄弟,朱家两姐妹。 两位母亲便做主,定下刘家长子刘半农和朱家长女朱惠的姻亲。本以为一切顺利,谁知,却遭到反对。 当刘半农的母亲回家与刘父说起这件事,刘父表示十分反对,因为朱惠比刘半农大了足足三岁,刘父认为朱惠的年龄不利用生养孩子。 好在,在一番沟通后,朱家与刘家的姻缘线并没有因此断掉,朱家转而把小女儿朱丽许配给了刘半农。 双方敲定之后,就等喜事临门了。遗憾的是,朱丽却发生了意外,去世了。 为了使两家的承诺继续,朱家无奈又把朱惠许给刘半农。这次,作为书香门第出身的刘父,在朱家遭此难后,也不再阻止了。 之后的一天,刘半农急匆匆的赶回家,直冲父亲房间,给父亲说:“爹,你得去朱家一趟。” 父亲不解,两个人的亲事也都说妥了,只等刘半农工作后就成婚过门。这会还有什么事需要过去。 原来,刘半农虽然接受了包办婚姻,但他打破了婚前男女双方不能见面的婚俗,他偷偷跑去朱家,看媳妇去了。 这一看,让他对自己的包办婚姻十分满意,朱惠长得肤白貌美,身材窈窕。只是,当朱惠出门倒水时,刚好被刘半农看到了她裹着的小脚。 刘半农大惊,随即心疼不已,他转身向家里跑去,恳求父亲,让自己的未婚妻放足。父亲当然不同意,一直以来,女人就是要裹小脚。 ![]() 只有裹了小脚才能找到好人家,刘半农不依,非逼着父亲过去说,现在他们已经说定了婚事,朱惠更不怕找不到人家了。 经过沟通,朱惠总算没遭这一茬罪,她被放足了。 这个素未谋面的男人,在没结婚时就护着她,也这样护了一生。 两个人在后来也顺利的举办了婚礼,只是婚礼仓促又简单。因为刘半农的母亲病了,而且比较严重。当时有冲喜一说,刘家就想儿子结婚给母亲冲喜。 ![]() 结果,没多久,母亲还是去了。 好在小两口婚后日子和睦,只是刘半农的工作越来越忙,经常出差,一走就是成年成月的不在家,朱惠打理着家中各种事务,一度因为劳累而流产两胎。 朱惠却没有任何怨言,一直支持着丈夫的事业。可公公不乐意了,眼看成婚几年朱惠的肚子都没动静,他竟给刘半农物色好了人选,要求他纳妾,为刘家传宗接代。 刘半农不从,直接把朱惠接到了自己身边。二人世界的小日子,幸福的朱惠很快就又怀孕了。这次,刘半农汲取之前的教训,整个孕期都不让妻子干活,全心全意的照顾她。 终于在1916年,朱惠总算为刘半农生下了孩子。忐忑的刘半农得知妻子生下是女儿时,在病房中,他抱着女儿对妻子说:“对外,我们要说生的是个男孩。” ![]() 朱惠本来满脸的笑意一下子疆住,自己怀胎十月辛辛苦苦刚生下来的女儿,就被丈夫嫌弃不是男孩,她委屈的流下眼泪。 刘半农一看妻子哭了,就知道她肯定误会了,赶紧向妻子解释。在那个年代,重男轻女的风气特别严重,刘半农不想妻子受委屈,被老家的人嚼舌根。 朱惠再一次感受丈夫的细心和大气,她感动不已,更为自己找到一个好男人感到欣慰。 就这样,女儿一直当儿子养着,直到四岁时,刘半农考上公费留学伦敦,一家人前往英国后,女儿才恢复成女儿身。 在外留学期间,妻子又为他生下一对龙凤胎,这下总算能给父亲交差了。 五年后,刘半农带着老婆孩子回国,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乘船,刘半农知道妻子晕船,而船体越重就越不容易晕船,于是,他特意花了大价钱买了大船的票。 朱惠是个本分老实的女人,她没有什么学问,也没接受过新思想,更不懂刘半农忙忙碌碌的事业,但她一直任劳任怨的支持着丈夫,陪伴他照顾他。 ![]() 而刘半农满腹才华,崇高的信仰让他不停歇的奋斗在新思想的路上,也许与妻子不会有太多精神上的共鸣,但他始终对妻子一心一意。 在那个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停妻再娶,或是所谓有几个“精神伴侣”的年代,刘半农始终洁身自好,对妻子,对家庭充满了责任感。 (小树先生在读书:坚持原创,以史为鉴,解读有温度的历史,点击关注,感谢支持)@小树先生在读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