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爱玲作品集 名家解读!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吧!

 高山仙人掌 2023-04-11 发布于福建

听书名著馆

图片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1日左右),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中国现代女作家。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1943至1944年,创作和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1955年,张爱玲赴美国定居,创作英文小说多部,但仅出版一部。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1995年9月在美国洛杉矶去世,终年75岁。


爱玲
《色 戒》

55集全
《色·戒》无疑是张爱玲的写作生涯中最为特殊的,它是张爱玲晚年最精彩的创作小说,也是在她作品中有举足轻重分量的小说,整整写了近30年,主要描述1930年末,一位女知识青年,化身刺客,企图用美人计,刺杀汪精卫阵营中一位高级特务,双方在政治、权谋、性之间尔虞我诈的故事。
0102030405
0607080910
1112131415
1617181920
2122232425
2627282930
3132333435
3637383940
4142434445
4647484950
5152535455

图片



爱玲
《细读张爱玲》

12部

张爱玲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1943至1944年,创作和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1955年,张爱玲赴美国定居,创作英文小说多部,但仅出版一部。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1995年9月8日在美国洛杉矶去世,终年74岁。有《张爱玲全集》行世。

细读张爱玲《封锁》

细读张爱玲《金锁记》

细读张爱玲《半生缘》

细读张爱玲《惘然记》

细读张爱玲《对照记》

细读张爱玲《小团圆》

细读张爱玲《雷峰塔》

细读张爱玲《第一炉香》

细读张爱玲《第二炉香》

细读张爱玲《茉莉香片》

细读张爱玲《倾城之恋》

细读张爱玲《红楼梦魇》

图片


爱玲
《张爱玲传》

26集全
张爱玲,似一个华贵迤逦的民国梦境。她有着显赫的家世,在镀金的背景下开始传奇人生。生命辗转,她见识了繁华,也体会了繁华逝去后的颓唐。她是傲然于世的海上花,才华横溢,惊艳文坛,却在遇见爱人时低到了尘埃里,卑微地绽放着幸福之花。百转千回的人生路上,她在世俗中精致地活着、爱着、痛着、执着着、悲伤着……思想与磨难碰撞出花火,所有情绪在笔下生发出闪光的灵魂。她将心绪泼墨于纸上,晕染开来,成了一段段爱恨交织的人生故事。
作者:朱云乔

0102030405
0607080910
1112131415
1617181920
2122232425
26






爱玲
《金锁记》

07集全
《金锁记》是张爱玲创作的中篇小说,小说又名《怨女》,于1943年创作。主要描写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从而反映了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具体的生活环境怎样把一个原本有着温情性格的正常女人变成一个阴鸷狠毒的“吃人者”。
 01
02
03
04
05
06
07
河北梆子《金锁记》


爱玲
《小团圆》

34集全
《小团圆》是作家张爱玲创作于1975年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九莉与有妇之夫邵之雍的一段爱情故事,是张爱玲的自述性小说。《小团圆》力图将小说中有关女性情欲书写、堕胎叙事并主题意旨等问题,与相关的传记资料联系起来“重组表述”。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爱玲
《部分散文》

07集全
散文 | 《钱》
散文 | 《爱》
散文 | 《弟弟》
散文 | 《迟暮》
散文 | 《家主》
散文 | 《秋雨》
散文 | 《天才梦》
散文 | 《雨伞下》
散文 | 《姑姑语录》
散文 | 《夜营的喇叭》
散文 | 《到底是上海人》

爱玲
《红玫瑰与白玫瑰》

08集全

《红玫瑰与白玫瑰》是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创作的中篇小说,初载1944年5—7月《杂志》13卷2—4期,收入1946年11月山河图书公司《传奇:增订本》,中国大陆地区版本收录于同名小说集。该小说讲述了主人公佟振保与两个女人的情感纠葛。作为情妇的“红玫瑰”娇蕊,以及妻子“白玫瑰”烟鹂,她们都在振保身上倾注了大量感情,在恋情中卑微妥协,而振保爱自己更胜他人,最终还是负了她们,三人为爱身陷囹圄,不得善终。小说生动地呈现了新旧交替时期人们的生活情感和婚姻状态,对这两位女性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大量着墨,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再现了女性在男权意识统治的社会下生活的困境,揭示了悲剧产生的根源。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爱玲
《十八春》

48集全

《十八春》,一九五一年结稿,后来张爱玲旅美期间,进行改写,删掉了略带政治色彩的结尾,易名为《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全书共十八章,男女主角和相关人物也离离合合了十八个春天,正暗合传统京剧《汾河湾》的旧典。《十八春》所着力表现的还是张爱玲最为得心应手的都市男女情感纠葛。小说从沈世钧的立场回忆往事,以沈世钧与顾曼桢的悲欢离合为轴心,描写几对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在乱世睽隔中阴差阳错。世钧的良善和软弱,曼桢的痴情和不幸,还有曼璐的自私,祝鸿才的无耻,在小说中无不栩栩如生。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爱玲
《第一炉香》

08集全

《第一炉香》是作家张爱玲创作的中篇小说,发表于杂志《紫罗兰》1943年第二期至第四期,收入1944年8月上海杂志社《传奇》,中国大陆地区版本收录于小说集《倾城之恋》。该小说讲述了从上海来到殖民地香港读书的少女葛薇龙如何一步一步堕落的故事。小说描绘了殖民地时期香港上流社会的纸醉金迷,刻画了葛薇龙在爱情中自处卑下的形象,使得普通女子的悲剧命运与社会生存现状呈现出一种苍凉、悲壮之美。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爱玲
《倾城之恋》

06集全

《倾城之恋》是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创作的中篇小说,初载1943年9月、10月《杂志》第十一卷第六期、第十二卷第一期,收入1944年8月上海杂志社《传奇》,中国大陆地区版本收录于小说集《倾城之恋》。该小说讲述了旧派大家之女白流苏与留学海外的新派公子范柳原从最初并无交集到因香港沦陷而造就了姻缘的故事。小说通过描写俗世男女的婚恋,展现了战争与爱情交织中命运的偶然与必然,以及一个无尽苍凉的复杂社会。

01
02
03
04
05
06





爱玲
《异乡记》

07集全
《异乡记》记载了张爱玲在农村过年、看见杀猪、农民生活等细节,精练的文字佐于真挚的情感流露,使得通篇读来生动有趣,农村百景跃然纸上。此外,《异乡记》不仅记录了张爱玲人生某个重要关键日子,书中文字更成为她日后创作《秧歌》、《怨女》,甚至是《小团圆》等作品的灵感来源。张爱玲文学遗产继承人宋以朗表示:发表这篇轶稿的原因是,“《异乡记》的发表,不但提供了有关张爱玲本人的第一手资料,更有助我们了解她的写作意图及过程……”
01
02
03
04
05
06
07





爱玲
《阅读张爱玲》

08集全
许子东详细解读张爱玲的生世和作品。
张爱玲家世之谜
张爱玲天才梦
张爱玲笔下的香港传奇
张爱玲笔下的上海故事
张爱玲笔下的女人们
张爱玲的爱情之谜
张爱玲“小市民”的生活
张爱玲苍凉晚年

爱玲
《短篇》

10集全

张爱玲《封锁》合集

张爱玲《私语》合集


爱玲
《纪录片+解读》

10集全

《张爱玲》共10集


爱玲
爱玲经典语录

50句

1、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借口。

2、相爱着的人又是往往的爱闹意见,反而是漠不相干的人能够互相容忍。

3、能开口说出的委屈,便不是委屈;能离开的人,便不算是爱人。

4、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

5、毕竟日子是自己在过,不是为了别人在活。

图片

6、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7、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8、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9、爱情要完结的时候自会完结,到时候,你不想画上句号也不行。爱情,原来是含笑饮毒酒。

10、因为相知,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图片

11、人的理智,本来是不十分靠得住的,往往做了利欲的代言人,不过自己不觉得罢了。

12、人生没有一种局面是完全不愉快的、有害无利的——只要我将讲话当作笑话看待,不要太认真。

13、同行相妒,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何况都是女人——所有的女人都是同行。

14、爱一个人很难,放弃自己心爱的人更难。

15、如果你给我的和给别人的一样,那么我不接受。

图片

16、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人间,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的行云流水。但我始终相信,走过平湖山雨,岁月山河,那些历尽劫数,尝遍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

17、“人性”是最有趣的书,一生一世看不完。

18、我装惯了假,也是因为人人都对我装假。只有对你,我说过句把真话,你听不出来。

19、每一只蝴蝶都是从前一朵花的精魂,是花的前世来会见此生。

20、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就是说,男人无论挑了哪一个,日久都不会珍惜了,反而会只念及未挑的那一个的好。

图片

21、悲观者称半杯水为半空,乐观者称半杯水为半满,我享受现在半满的生活。

22、善良的人永远是受苦的,那忧苦的重担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只有忍耐。

23、一个知己就像一面镜子,反应出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一部分。

24、当我爱你时,你的心在沉睡;当你爱我时,我的心已冰封。

25、女人有时候冷静起来,简直是没有人性的。而且真会演戏。恐怕每一个女人都是一个女戏子。

图片

26、书是最好的朋友。唯一的缺点是使我近视加深,但还是值得的。

27、你年轻么?不要紧,过两年就老了,这里,青春是不稀罕的。

28、很容易把人幻想得非常崇高,然后很快地又发现他卑劣之处,一次又一次,憧憬破灭了。

29、自己生活贫乏的人才喜欢刺探别人的私事。

30、我知道我变了。从前的我,我就不大喜欢,现在的我,我更不喜欢。我回去,愿意做一个新的人。

图片

31、一个人,学会了一样本事,总舍不得放着不用。

32、不知道为什么,十八岁异常渺茫,像隔着座大山,过不去,看不见。

33、你曾经不被人所爱,你才会珍惜将来那个爱你的人。

34、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35、没伞的挨着有伞的人走,靠得再近也躲不过雨,反淋得更湿。倒不如躲得远远的,就是无伞也有雨过天晴的时候。即使不靠近,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阳光天地。

图片

36、你要我在旁人面前做一个好女人,在你面前做一个坏女人。你最高的理想是一个冰清玉洁而又富于挑逗性的女人。

37、我们最怕的不是身处的环境怎样,遇见的人多么可耻,而是久而久之,我们已经无法将自己与他们界定开了。

38、我相信人,但我不相信人性。

39、我喜欢钱,因为我没吃过钱的苦,不知道钱的坏处,只知道钱的好处。

40、这世界上有那么许多人,可是他们不能陪着你回家。

图片

41、不管你的条件有多差,总会有个人在爱你。不管你的条件有多好,也总有个人不爱你。

42、以年轻的名义,奢侈地干够这几桩桩坏事,然后在三十岁之前,及时回头,改正。从此褪下幼稚的外衣,将智慧带走。然后,要做一个合格的人,开始担负,开始顽强地爱着生活,爱着世界。

43、人的一生中有大大小小的等待,人渐渐忘记了自己等待的是什么。

44、极端病态与极端觉悟的人终究不多,时代是这么的沉重,不容我们那么容易就大彻大悟。

45、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图片

46、不爱是一生的遗憾 ,爱是一生的磨难。

47、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

48、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

49、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

50、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爱玲
红楼梦魇

自序   

这是八九年前的事了。我寄了些考据《红楼梦》的大纲给宋淇看,有些内容看上去很奇特。宋淇戏称为Nightmare in the Red Chamber(红楼梦魇),有时候隔些时就在信上问起'你的红楼梦魇做得怎样了?'我觉得这题目非常好,而且也确是这情形——一种疯狂。


那几年我刚巧有机会在哈佛燕京图书馆与柏光莱的加大图书馆借书,看到脂本《红楼梦》。近人的考据都是站着看——来不及坐下。至于自己做,我唯一的资格是实在熟读《红楼梦》,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点的字自会蹦出来。

但是没写过理论文字,当然笑话一五一十。我大概是中了古文的毒,培根的散文最记得这句:'简短是隽语的灵魂',不过认为不限隽语,所以一个字看得有笆斗大,能省一个也是好的。因为怕唠叨,说理已经不够清楚,又把全抄本——即所谓《红楼梦稿》——简称抄本。其实这些本子都是抄本。难怪《初详红楼梦》刊出后,有个朋友告诉我看不懂——当然说得较婉转。

连带想起来,仿佛有书评说不懂《张看》这题目,乘机在这时解释一下。《张看》不过是套用常见的'我看CC',填入题材或人名。'张看'就是张的见解或管窥——往里面张望——最浅薄的双关语。以前《流言》是引一句英文——诗?

Written on Water (水上写的字),是说它不持久,而又希望它像谣言传得一样快。我自己常疑心不知道人懂不懂,也从来没问过人。

《红楼梦》的一个特点是改写时间之长——何止十年间'增删五次'?直到去世为止,大概占作者成年时代的全部。曹雪芹的天才不是像女神雅典娜一样,从她父王天神修斯的眉宇间跳出来的,一下地就是全副武装。从改写的过程上可以看出他的成长,有时候我觉得是天才的横剖面。

改写二十多年之久,为了省抄工,不见得每次大改几处就从头重抄一份。当然是尽量利用手头现有的抄本。而不同时期的抄本已经传了出去,书主跟着改,也不见得每次又都从头重抄一份。所以各本内容新旧不一,不能因某回某处年代早晚判断各本的早晚。这不过是常识,但是我认为是我这本书的一个要点。此外也有些地方看似荒唐,令人难以置信,例如改写常在回首或回末,因为一回本的线装书,一头一尾换一页较便。写作态度这样轻率?但是缝钉稿本该是麝月名下的工作——袭人麝月都实有其人,后来作者身边只剩下一个麝月——也可见他体恤人。

在现在这大众传播的时代,很难想象从前那闭塞的社会。

第二十三回有宝玉四首即事诗,'当时有一等势利人,见荣府十二三岁的公子作的,录出来各处称颂'。看了使人不由得想到反而著书人贫居西郊,满人明义说作者出示《红楼梦》,'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可见传抄只限戚友圈内。而且从前小说在文艺上没有地位,不过是好玩,不像现代苏俄传抄地下小说与诗,作者可以得到心灵上的安慰。曹雪芹在这苦闷的环境里就靠自己家里的二三知己给他打气,他似乎是个温暖的情感丰富的人,歌星芭芭拉史翠姗唱红了的那支歌中所谓'人——需要人的人',在心理上倚赖脂砚畸笏,也情有可原。近人竟有认为此书是集体创作的。

他完全孤立。即使当时与海外有接触,也没有书可供参考。旧俄的小说还没写出来。中国长篇小说这样'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是刚巧发展到顶巅的时候一受挫,就给拦了回去。潮流趋势往往如此。清末民初的骂世小说还是继承《红楼梦》之前的《儒林外史》。《红楼梦》未完成还不要紧,坏在狗尾续貂成了附骨之疽——请原谅我这混杂的比喻。

《红楼梦》被庸俗化了,而家喻户晓,与圣经在西方一样普及,因此影响了小说的主流与阅读趣味。一百年后的《海上花列传》有三分神似,就两次都见弃于读者,包括本世纪三十年间的亚东版。一方面读者已经在变,但都是受外来的影响,对于旧小说已经有了成见,而旧小说也多数就是这样。

在国外,对人说'中国古典小说跟中国画——应当说诗、画,但是能懂中国诗的人太少——与瓷器一样好',这话实在说不出口。如果知道你本人也是写小说的,更有'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之嫌。我在美国中西部一个大学城里待过些时,知道《红楼梦》的学生倒不少,都以为跟巴金的《家》相仿,都是旧家庭里表兄妹的恋爱悲剧。男生就只关心宝玉这样女性化,是否同性恋者。他们虽然程度不齐,也不是没有鉴别力。有个女生长得不错,个子不高,深褐色的头发做得很高,像个富农或者商家的浓妆少妇,告诉我说她看了《秧歌》,照例赞了两句,然后迟疑了一下。有点困惑地说:

 '怎么这些人都跟我们一样?'我听了一怔。《秧歌》里的人物的确跟美国人或任何人都没什么不同,不过是王龙阿兰洗衣作老板或是哲学家。我觉得被她一语道破了我用英文写作的症结,很有知己之感。

程本《红楼梦》一出,就有许多人说是拙劣的续书,但是到本世纪胡适等才开始找证据,洗出《红楼梦》的本来面目。五六十年了,近来杂志上介绍一本《红楼梦研究集》:

'本书是一群青年人的精心力作,一反前人注重考据的研究方式,……'拙作《红楼梦未完》赫然在内,看了叫声惭愧。也可见一般都厌闻考据。里面大部分的文章仍旧视程本为原著,我在报纸副刊上也看到这一类的论文,可能是中文系大学生或研究生的课卷。——那也反映教授的态度。——也许也是因为研究一个未完的著作,教学上有困难。——有一篇骂袭人诱惑宝玉,显然还是看了程本篡改的第六回,原文宝玉'强袭人同领警幻所授云雨之事',程甲本改'''',程乙本又改'''强拉',另加袭人'扭捏了半日'等两句。我们自己这样,就也不能怪人家——首次译出全文的霍克斯英译本也还是用程本。但是才出了第一册,二十六回,后四十回的狐狸尾巴还没露出来。弥罗岛出土的断臂维纳斯装了义肢,在国际艺坛上还有地位?

我本来一直想着,至少《金瓶梅》是完整的。也是八九年前才听见专研究中国小说的汉学家派屈克·韩南(Hanan)说第五十三至五十七回是两个不相干的人写的。我非常震动。

回想起来,也立刻记起当时看书的时候有那么一块灰色的一截,枯燥乏味而不大清楚——其实那就是驴头不对马嘴的地方使人迷惑。游东京,送歌僮,送十五岁的歌女楚云,结果都没有戏,使人毫无印象,心里想'怎么回事?这书怎么了?'

正纳闷,另一回开始了,忽然眼前一亮,像钻出了隧道。

我看见我捧着厚厚一大册的小字石印本坐在那熟悉的房间里。

'喂,是假的。'我伸手去碰碰那十来岁的人的肩膀。

这两部书在我是一切的泉源,尤其《红楼梦》。《红楼梦》遗稿有'五六稿'被借阅者遗失,我一直恨不得坐时间机器飞了去,到那家人家去找出来抢回来。现在心平了些,因为多少满足了一部分的好奇心。

收在这集子里的,除了'三详'通篇改写过,此外一路写下去,有些今是昨非的地方也没去改正前文,因为视作长途探险,读者有兴致的话可以从头起同走一遭。我不过是用最基本的逻辑,但是一层套一层,有时候也会把人绕糊涂了。

我自己是头昏为度,可以一搁一两年之久。像迷宫,像拼图游戏,又像推理侦探小说。早本各各不同的结局又有'罗生门'的情趣。偶遇拂逆,事无大小,只要''一会红楼梦就好了。

我这人乏善足述,着重在'乏'字上,但是只要是真喜欢什么,确实什么都不管——也幸而我的兴趣范围不广。在已经'去日苦多'的时候,十年的工夫就这样掼了下去,不能不说是豪举。正是:

十年一觉迷考据 / 赢得红楼梦魇名。

(一九七六年)
点击下方目录查看内容
四大名著
中外小说
电影合集
学生名著
小学阅读
诗词作品
国学经典家庭育儿百家讲坛
名人传记纪录片集
相声小品
茅盾文学
毛泽东集
鲁迅作品
易经合集
黄帝内经
曾仕强
了凡四训王阳明
连环画集

北京市政策宣传
残疾人政策
医保政策
密云公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