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师父的疑惑

 传扬国学 2023-04-11 发布于广东

咯吱,咯吱……踩在已经很厚的积雪上略显沉重的脚步声从窗外传来。

文章图片1

孙振寰连忙起身,顺手从门框挂钩上取下布掸子,推门走出门外道:“师父,您回来啦!”说着用掸子将师父身上的雪掸干净,搀扶着他进了门,把椅子拉到火炉旁请师父坐下先暖暖身子。

师父将帽子摘下递给了孙振寰,双手伸出在火炉上烤着。随即,看了一眼诊床上的病汉说:“哪儿不舒服啊?”

“噢,师父,病人晚饭时心脏病突发,病情急重,来不及送医院,我怕耽误病情加重便已然给他施了针,现病情已基本稳定。”孙振寰说着忙拿起桌上的三页笺纸送到师父跟前:“这是《诊疗医案》和开的药方,师父您看看行吗?”

师父听后,眉头骤然一紧,心中暗道:你小子胆儿也忒大了点儿!这种事关生死的病你也敢下针,万一出事儿怎么办……

“李老先生,您这小徒弟的医术真棒,扎针的动作麻利,之后十几分钟时间,我男人就缓过来了,真是名师出高徒啊!”一旁的中年妇女面露喜色略带恭维地说。

李老先生听着这一半赞徒一半誉师的话并未显出高兴,甚至连头也没有抬,依旧仔细地看着《诊疗医案》和药方,只见他神色凝重,时不时停下来,像是在琢磨思考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今天的酒喝得并不多,就是因为这场大雪来得突然,积雪踩实后很滑,所以,这几位老酒友都一把年纪了趁早回家。此刻的李老先生头脑十分清醒。

“按照小徒的嘱咐,每天按时服药,每礼拜来扎针,重要的是控制好情绪……好了,可以回去了。”李老先生用低沉的语气对中年夫妇道。

闻此,孙振寰连忙上前搀扶着病汉走出门,慢慢地将他抱上了刚刚铺好棉被的排子车上,“大姐,路滑慢点儿走。”孙振寰嘱咐道。

文章图片2

送走病人,孙振寰回到屋里,“师父,洗洗早些休息吧,我看您今儿个有点儿不高兴?”说着打了一盆温水放到师父面前,伺候左右。

“哦,没什么!你也归置归置睡去吧。”师父回应道。

这李老先生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让他不明白的是,今天这个病人小徒取的穴位与前两次来我为他取的穴位一模一样,为什么小徒只用了短短的十几分钟缓解病痛,而自己每次则用上足足一个小时甚至还要长一些的时间?是他在《诊疗医案》中未将全部穴位写上?不可能!这个孩子平时老实巴交,从不撒谎,记录《诊疗医案》从来都是一丝不苟,况且,他似乎还没有这个胆量。

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李老先生百思不得其解,唯一能解释的是他使用的施针方法与我所教的有所不同。

可以肯定的是,这小子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自己书架上的医籍少说也有百十册,他已经读了个遍了,有些书我都弄不十分明白,尤其几本小篆体的上古书籍简直就像天书,而他看起来却津津有味,爱不释手。难不成从这些医籍中悟出了什么?如果是这样,那么,这小子可真是聪明绝顶,智慧超群。

“算了,不想那么多,等病人复诊时观察一下就清楚了!睡觉!”李老先生翻了个身,不一会儿便传来了浓重的鼾声。

的确,孙振寰打小聪明、性格内向,慈眉善目,记忆超群。身为老北平人的母亲便将不满七岁的他送到北平东郊南祁家园李文豪家私塾,期盼翰林生人,断字识文,事成功就,耀祖光宗。

诵、忆、背书,从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至诗、书、礼、易、春秋到楚辞,道德经,孔孟之道等等,先生浸心灌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两年后,聪慧睿智的孙振寰将私塾李先生满腹经纶的文底掏了个空。母亲不得不又将他送到王鑑泉先生家继续私塾。

两年多的历练,比同龄孩子更显沉稳大气,谈吐字斟句酌,温文达理,略露书生之气。不论寒暑,他读起书来莫不是通宵达旦,每每入夜时分,摇曳的烛火下他仍在伏案疾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孙振寰熟读古籍,通达其意,熟烂于心,更兼工于诗文书法。

学有志向,促其勤奋读书,如饥似渴的吞噬着先生的学问。王先生技穷无方,也为养家糊口,便拿些旧书店买的,朗朗上口的七言体,四字句,三字经之类的医籍让他背诵。一方面练口齿,另外测记忆,多识字。谁料三五天《医学三字经》倒背如流;十天半个月功夫《四诊心法》,《伤寒心法》滚瓜烂熟。

诚恳好学,潜心探究,极信其说,更求其所以然。

“医之始 本岐黄 灵枢作 素问详 难经出 更洋洋 越汉季 有南阳 六经辨 圣道彰……”——《医学三字经》

然而,正是这些“旧书”的启蒙,唤起了孙振寰的追寻与探索。

仅仅通过望、闻、问、切就能知道得的什么病?

“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除心邪痛,腹胀胃中寒”、“伤元阳亏肾水肾水亏六味拟元阳伤八味使”、“湿气盛五泻成胃苓散厥功宏湿而热连芩程湿而冷萸附行湿挟积麴查迎虚兼湿参附苓脾肾泻近天明四神服勿纷更。”

一根银针,一支艾条还有一把草药就能治好病?简直太神奇了,神奇得让人无法相信!强烈的猎奇心理往往影响并引导着幼年孩童的终身。

相关医学方面的提问,使自称学富五车的王鑑泉先生无言对答,渐渐地先生感觉有些力不从心、支撑不下去了,便无奈地对孙振寰的母亲说:“您这儿子我着实教不了,原曾想拿这些旧书让学生练口齿、识其字,谁知他就书中的问题接二连三地提出,弄得我这当先生的无言以对,惭愧,惭愧,您还是另请高师吧!”

孙振寰被这浩瀚无际的知识海洋深深地吸引着,并决心一探究竟,要在这偌大的海洋中破浪前行,驶向彼岸……就这样无心插柳地立下了从医的志向。自此踏上了仁心济世之路,并且成就了他一生的辉煌。

未满十二岁的孙振寰便被母亲送到了东四牌楼东大通胡同的李氏诊所,随中医李华国老先生学徒。

李老先生见他勤奋聪慧,非常喜欢,并常常教导他说:“良田千亩,不如薄技在身。”在先生的教导下,孙振寰如饥似渴地学习医学理论,认真研读历史医学典籍,如:《黄帝内径》、元滑伯仁著《十四经发挥》、明高武著《针灸聚英》、明杨继洲著《针灸大成》等。先生更是对他言传身教,悉心教诲,鼓励他大胆临床,并结合中医理论细心参悟其中奥妙。

孙振寰的领悟力极高,从不放过任何丰富自己的机会,对任何问题都要一探究竟,在《医宗金鉴》(针刺心法)一书中,写有一小段眉批记录着他以发展的眼光去读书,以自己的体会深刻领悟:

“行针,手不离针,针不离手,以手行针,以针行气。气闭而行之使开,气聚而行之使散,气不至而使之来,气有余而使之平,此行泻针之意也;气寒而行之使热,气虚而行之使实,气迟缓而行之使急速,气不足而行之使增加,此行补针之意也。行者:往来不息,不住循按,即不住搓转之谓,未有手不动而针自行之理。亦未有针不转而气自行之法。故行针者,于进针后,更觉手忙,眼与针一,心与针合,左手不离穴,右手不离针,又要循按,又要搓转,又要提插搗臼,又要手颤轻动,又要闻声,以辨呼吸,又要验脉,以辨邪退。”

此时的孙振寰不过才十几岁的年龄,却显示出非凡的悟性和超然的天赋。

转眼一个礼拜时间过去了。孙振寰早上仍然重复地做着生火扫地擦桌子,伺候师父洗漱、早餐、沏茶等等一应事务后,开门接诊。

“李老先生我来复诊。”随着声音一周前心脏病汉的脚已踏进门,“胸闷气短比以前好多了,就是晚间睡觉还有些梦多,睡不实。起来后有时头晕……”不等先生问,病汉迫不及待地叙述自己的病情。

“徒儿,来给病人行针。”李老先生召唤道。

“唉,来啦!”孙振寰应声答道,将针盒打开,问:“师父要调整穴位吗?”

“不用,还按上次的取穴。”李老先生手里捧着茶盏端坐在太师椅上,目不转睛地看着孙振寰的每一个动作说道。

只见孙振寰右手一翻,十几根针出现在双手间并娴熟地消毒,他屏息凝神,下手如电,片刻便将这十几根银针刺入病人身体上的各处穴位中。

随之,孙振寰右手真气覆于掌上,然后掌心向下,在病人身上的银针上快速的拂过,每一根的针尾都微微一震,然后微微的左右晃动,这一晃便是两三分钟过去了,并没有停止的迹象。

“拂针?”李老先生暗暗惊奇:“这是拂针的手法!拂针需要以气御针,功法极为特殊。”

又过了一会儿,那原本微微晃动的银针渐渐的停了下来,孙振寰又伸出手指,在每个针的针尾处微微的一弹。

“弹针法?”李老先生又是一惊,不由得放下手中的茶盏站起身走到孙振寰跟前,静静的看着孙振寰施针。

“天呐!捻针法……”李老先生不由自主地惊呼出声来,随着孙振寰捻针法施出,病汉的全身在微微颤动。李老先生行医几十年,这是他平生仅见。

转眼间二十多分钟过去了,李老先生双眸放光,目不转睛的看着小徒施针。

孙振寰所施展的针法,他只是在古籍中看到过相关描述,在他看来不过是传说。

眼前,他做梦也没想到在当今没落如斯的中医界中,一个年轻得不能再年轻的人,而且还是自己的徒弟竟然会有着如此高超的医术造诣,并把自己认为的“传说”变成了真真切切的现实。这些医技绝学他是从哪儿得到的?

孙振寰抬眼看了看靠墙的座钟,然后将病人身上的针一一拔起。“一周后再来复诊。好了,可以回去了。”语气平淡地对病汉说道。

没等病汉出门,李老先生急切地拉着孙振寰坐到诊桌前,面带愠怒地问:“给我说实话,你是不是除我之外还有其他师父?”

“没……没有啊。怎么啦,师父?”孙振寰双目惊诧一脸不解地回答并问道。

“那你刚才用的针法是从哪儿学来的?”李老先生追问道。

孙振寰疑惑地说:“是从您这儿学的,您曾告诉我,'学习中遇到问题要先从书上找解决的办法’,书架上那本《御气施针心法》详细记载了以气御针各种针法要领。”孙振寰非常喜欢这本书,其中详细记载了用武学中的内功通过毫针渡入体内达到通经止痛,调节血脉,治病疗伤等作用。遗憾的是这本书年代久远已残破不全,恐怕当初到师父手里时已然是旧书了。

此时,李老先生隐约记起自己曾看过那本书的前十几页,内容对于他这个从未接触过气功的人来说确实难以理解。况且,像他这个年纪的成年人骨骼神经等各部机能已经定型,很难修行气功。因此也就未将书看完,自然不清楚御气行针方法,并且他也不知道自己的徒弟通晓气功。

直到此时李老先生才猛然醒悟,每天清晨徒弟都要站在门前空地上舞弄一个时辰的情景浮现在眼前……

“你每天早起练的就是气功?”李老先生意在确定地问道:“从几岁开始练的?”

“每天早上一个时辰的练拳行气,从四岁半开始,大院里黑大爷教的。”孙振寰小心谨慎地回答。

古武世家修行的内功被近代人称为气功。中医所用到的气功,严格来说是和针灸之法配套的,它也属于一门养生功法,是华夏传统的精髓,中医气功,能很好的改善人体的体质,让人免疫力大大的提升。 

李老先生似乎明白了其中的原委。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