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彷徨》

 求是1025 2023-04-11 发布于山东

作者鲁迅。《彷徨》是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收入1924~1925年创作的小说11篇,手稿现已不存。《孤独者》《伤逝》两篇结集前未曾在报刊发表。其余9篇初发表于《东方杂志》《小说月报》《妇女杂志》《晨报副刊》《民国日报》副刊、《语丝》周刊、《莽原》半月刊,皆署名鲁迅。

《彷徨》书影,摄于北京鲁迅博物馆《彷徨》书影,摄于北京鲁迅博物馆

《彷徨》于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被列入鲁迅主编的“乌合丛书”。封面由陶元庆设计,鲁迅特别欣赏,在1926年10月29日致陶元庆的信中说:“《彷徨》的书面实在非常有力,看了使人感动。”卷首引录了屈原《离骚》中的诗句:“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北新书局共印行16版次。

“五四”退潮后,新文化阵营开始分化,颇感寂寞的鲁迅陆续创作了《彷徨》中的篇章。在《自选集·自序》中,鲁迅说:“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只因为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了,所以技术虽然比先前好一些,思路也似乎较无拘束,而战斗的意气却冷得不少。新的战友在哪里呢?我想,这是很不好的。于是集印了这时期的十一篇作品,谓之《彷徨》,愿以后不再这模样”。这正是鲁迅当时创作心境的写照。1933年3月2日,在赠送日本山县初男《彷徨》一书时,鲁迅又在扉页题写一首五言绝句:“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尚彷徨。”抒发了孤独求索的执着启蒙精神,凸显了永不休战的精神状态。

鲁迅在1925年写的《题》诗鲁迅在1925年写的《题 <彷徨> 》诗

《彷徨》继续了《呐喊》揭露封建社会“吃人”的主题,集中深思与严酷拷问读书人、知识者的个体灵魂。如《祝福》中的祥林嫂经受着精神的苦刑,返乡的知识者“我”却无法给出终极追问的答案;《长明灯》中一心要吹熄象征封建统治长明灯的疯子,遭到封建势力的迫害,成为第二个狂人;《在酒楼上》的吕纬甫、《孤独者》中的魏连殳、《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以及《幸福的家庭》中的青年作家,都曾经是首先觉悟的知识者,为了变革社会、追求个性解放而奋斗,最后却迫于社会压力,陷入苦闷而停滞不前。在《彷徨》表层故事营造的后“五四”迷茫的时代氛围中,隐含着鲁迅绝不妥协的韧性战斗精神。

《彷徨》与《呐喊》一样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如果说《呐喊》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端,那么《彷徨》无疑显示了它的成熟。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谈到《彷徨》的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脱离了外国作家的影响,技巧稍为圆熟,刻划也稍加深切”,并以《肥皂》和《离婚》作为例证。《彷徨》深化了《呐喊》的主题,扩大了表现题材,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有其特殊的价值和深远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