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文

 求是1025 2023-04-11 发布于山东

早在中国先秦散文兴起之时,杂文也已随之出现。秦诸子百家的文章,实际上就是杂文。南朝梁代刘勰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提出“杂文”概念并将杂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文艺理论家。他在《文心雕龙》中专门写有题名“杂文”的一章:一方面总结前人的杂文创作情况,并总括其名为“杂文”;另一方面又历述秦汉以来的三类杂文,以宋玉《答楚王问》、枚乘《七发》、扬雄《连珠》等为最早的代表作。唐代韩愈《杂说》、柳宗元《桐叶封弟辨》,晚唐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的杂文,明代刘基《卖柑者言》等,都是有名的代表作品。班固曾说:“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比其所长也。”可见杂文对于当时社会的作用之大。

《古文观止》中《宋玉答楚王问》页书影《古文观止》中《宋玉答楚王问》页书影

现代散文中的杂文产生于五四时期的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是针对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和思想等各种问题而写的文艺性短论的通称。一般具有短小精悍、活泼多样、反应迅速、褒贬鲜明等特点。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第4号设立“随感录”栏目,最早提倡和发表此类作品。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倡导者陈独秀、鲁迅、周作人、刘半农、钱玄同等,都是这个栏目的积极撰稿人。随后,许多杂志、报纸竞相仿效,一时蔚为风气,如《新生活》《每周评论》《新社会》《觉悟》(上海《民国日报》副刊)等,均陆续开辟《随感录》专栏。此外,《晨报副刊》的《浪漫谈》和《杂感》,《星期评论》的《随便谈》,《星期日》的《批评》,《国民公报》的《寸铁》等栏目,以及《语丝》专门刊登此类文体的作品。杂文遂成为“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的利器,其中创作成就最辉煌的是鲁迅。自1918年于《新青年》发表《我之节烈观》《随感录二十五》起,直至1936年逝世,鲁迅将一生的大部分精力都用于杂文写作,并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将这一文体推到成熟的境地,使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的位置,并形成了“鲁迅风”的杂文流派。

在鲁迅的影响和时代的推动下,有不少小说家也从事杂文的写作,如郭沫若、茅盾、郁达夫等。20世纪30年代,还出现了瞿秋白、徐懋庸、徐诗荃、唐弢、聂绀弩、夏征农、曹聚仁、廖沫沙、夏丏尊、胡风等继承“鲁迅风”的杂文作家。他们都曾受到过鲁迅的教诲和影响,又都能形成个人的独特风格。《申报·自由谈》《太白》《质文》《鲁迅风》《野草》等,是30~40年代以刊登杂文著称的报刊。特别是瞿秋白在深刻研究鲁迅杂文的基础上,写成《〈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对这一文体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社会作用做了重要评述,指出在急遽变化的社会斗争中,作家不能从容地把思想感情熔铸到创作中,表现在具体形象和典型里,而鲁迅创造性地将杂感这种文体变成文艺性的论文,更直接、更迅速地反映社会,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除了国统区与沦陷区,解放区的艾青、丁玲、王实味、萧军等也都积极地弘扬“鲁迅风”传统,批评革命队伍内部的封建残余、落后意识和惰性文化的因素,并为之付出了巨大代价。在和平建设的年代里,杂文也仍然是一种针砭时弊、评骘是非,既尖锐泼辣,又耐人咀嚼的文体。经过50~60年代的风雨曲折,杂文在新时期逐渐复苏和发展,80年代又重新出现专门刊登杂文作品的报刊。夏衍、巴金、秦牧、王蒙、邵燕祥、牧惠、何满子等都将鲁迅当成精神的先导,努力进行真诚的杂文创作。90年代王小波成为独树一帜的重要的杂文作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