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富兰克林自传》最经典6句话,读懂受益一生

 专家视点 2023-04-11 发布于浙江

作者 |  · 林熹文

主播 | · 沙漠之狐


✎ 解读预告


遇见 · 在书中遇见未知的自己。

各位书友晚上好,欢迎来到由帆书出品的读好书栏目《遇见》

今天给大家解读的是《富兰克林自传》,每个美国家长都要买给孩子的书。

这本书也影响了全世界无数想要突破自己的普通人,成为他们的精神之光。


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曾说:

在我的一生中,能让我佩服的人只有三位,第一位是富兰克林,第二位也是富兰克林,第三位还是富兰克林。

他从一个印刷工成为美国国父级人物,在印刷、法律、公共事业等领域都有着非凡的成就。

甚至头像也被印在100元的美元纸钞上,也是唯一一个非总统却能享此殊荣的人。

富兰克林究竟有什么样的人格魅力能够让人们如此追随?

也许每一个《富兰克林自传》的读者,并非想要像他一样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伟人。

但他的内心品质、为人处事,却是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学习的。

读书君精选了书中的6句话,希望他的实用主义人生哲学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丰富的厨房造就了薄弱的意志。”

很少有人注意到:富兰克林其实开创了极简主义先锋,他一生都将节俭克制视为最高美德。

他出生在一个孩子众多的大家庭,12岁就退学跟着开印刷作坊的哥哥学习手艺。

自幼喜欢看书的他,为了多省一点钱买书看,一度成了素食主义者。

后来他开始创业办印刷厂,家中用的也都是最便宜的家具,一家人都穿着朴素,饮食简单


如果说这是发迹之前的富兰克林不得不如此节俭,发家之后,他依旧保持着简朴的生活。

甚至给自己定下13条戒律,每日反省自己是否节制饮食、节制情绪、节制欲望。

极简主义的的生活方式让富兰克林摆脱了债务,得到了一副健康的好身板,最重要的,是获得了内心的独立、富裕和自由。

很喜欢一句话: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场精神的修炼。

维持一个人的生命和健康所需要的收入,其实微乎其微。

真正的极简,离物质很远,离自由很近。

你能减掉多少物质的负累,相应便能增加多少精神的丰裕。


“第一个一百磅赚到手,再赚一百就很顺溜。”

富兰克林从一个学徒工做起,用近十年的时间逐渐积累印刷经验,凭借良好的声誉开办了自己的印刷所。

由于字形优美印刷精良,印刷所生意很好,他紧接着开办报纸。

又因为报纸内容丰富有趣,能让订户受益,成为当地第一大报,为他积累了第一桶金。

生意走向正轨后,富兰克林再用合伙人制度再开办印刷所分店,继续一路顺风顺水。

在人的潜意识里,总是会重复已经习得的经验模型。

成功的人总是在重复成功的经验,失败的人也总是在重复失败的惯性。

能否将时间精力专注投入在一件事情上,用长期主义的心态做事,永远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当一个人能够以水滴石穿的精神赚到第一个一百磅,就会有信心、有方法再去赚到第二个,第三个......

用勤劳赚得第一桶金,用智慧去复制自己的成功,这是富兰克林和查理芒格都毫不吝惜分享的致富之路。



“我从没见过哪本书对use这个词的使用频率有《富兰克林自传》这么高。”

富兰克林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实用主义者,什么有用他就学什么。

他学习印刷技术谋生存,学习逻辑写作办报纸,学习成为一个谈吐幽默的人,更好地去谈生意。

他总是能够敏锐的察觉到学什么、做什么能够带来实际的收益,就直接去行动。

与“实用”相反的是“虚荣”,在实与名之间,富兰克林果断的选择了前者。


这本自传是富兰克林生前自己编写的,其中一个细节非常有趣:

他说:也许写这本书会大大地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我还是先承认为妙,因为矢口否认也没人会信)。

曾国藩曾说:处大位大权而享大名,自古曾有几人能善其末路者?须设法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减去几成,则晚节渐渐可以收场尔。

这世间的事往往都分两面。

若是为了表面的虚名,大部分时候或者无法成事,或者难得善终。

若是为了踏踏实实做事情,事办妥了,各方满意,所谓的“名”也会自然而然随之而来。


“懒惰抽我们两倍的税,骄傲抽我们三倍的税,愚蠢抽我们四倍的税。”

作为生意人的儿子,富兰克林永远记得父亲对自己的教诲:

你看见办事殷勤的人吗?他必站在君王面前,必不站在庸人面前。

而在富兰克林赫赫有名的《致富之路》中,穷查理的口头禅也必定是以勤劳为主题:

怠惰犹如铁锈,而常用的钥匙老是发亮;

睡着的狐狸抓不着鸡,人在坟墓里将会睡个够;

谁靠希望生活,谁就会空着肚子死去,不劳则无获......

这些朗朗上口的谚语,每一句都是穷小子富兰克林勤劳致富的经验之谈。


三百年后的今天,当我们总是在精神内耗与拖延症之间左右摇摆时,也许真该学学他有关“勤劳”的智慧。

让我们焦虑的,从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在空想中逐渐内耗;

让我们害怕的,从不是结果本身,而是不切实际的完美主义。

放弃幻想,立足现实,从5%的改变行动起来,才是最智慧的做法。


“谁若第一次施恩于你,必将第二次施恩于你。”

富兰克林担任公共事务时,有一个议员曾经发表长篇大论反对他。

富兰克林并没有低声下气去讨得他的欢心,而是写了一个条子给对方,表示想要借阅他藏书中的一件稀世珍本。

议员立即派人把书送给他,他一周后归还,并表达了感恩之情。

下次再见面的时候,对方开始主动和富兰克林攀谈。

两人就这样成为了莫逆之交,议员后来也在数次竞选中都给予富兰克林支持。

如果说读书能够增长一个人的学问,旅行能够增长一个人的见识,那么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则能练就手段与智慧。

也许在固有的认知中,我们会觉得遇到困难时,自己曾帮过的人会积极回馈反过来帮助我们。

但真相是,那些能够在第一次对我们伸出援手的人,更有可能第二次帮助我们。


对那些秉持善意一而再帮助我们的人,我们更应该再而三的以感恩之心回报。

而那些只知索取的人,也许只是我们生命的过路人,同样感谢曾经的相遇。

善良是一种本能,而选择是一种智慧。


“推动你的事业,不要让你的事业来推动你。”

作为一个全才,富兰克林不仅自己勤劳致富,也做了很多惠及民生的公共事务。

他改善炉子,让燃烧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二,节省了大量燃料;

他成立读书会、筹建图书馆,让普通人有更多的机会读书;

他乐于实践,当电学讲座传播到美国时,他饶有兴趣的购买器材参与研究......

这些都是在富兰克林在身为一个普通人时,自发去做的事情。

这些也为他后来的政治生涯无意中做了铺垫,让他在数次竞选中都获得高票。

如果仅仅是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富兰克林只能成为一个成功的生意人。

但正是他积极主动热心付出的态度,让他有机会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作家、政治家,乃至美国开国元勋。

其实,有时候并不是我们没有能力去做事,而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就算是身为一个普通人,也可以多行善举。

不要被“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些声音影响,眼下做出一点牺牲,往后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很多事情都是有因有果很公平的,可能只是在看不见的地方而已。



写在最后

富兰克林的墓志铭上只有七个字:印刷工富兰克林。

他获得了那么多的头衔,最终却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印刷工。

那是他人生的起点,他以一个无比低的起点,做出了无比非凡的成就,最终却视诸多荣耀为浮云。

这样的人生态度,或许才是最值得我们深思和受益的。

点个「在看」愿我们都能做一个伟大的印刷工,如果不能,就做一个幸福的印刷工。

作者 | 林熹文
主编 | 阿医
排版 | 余景
音乐 | Papillo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