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很流氓,但快速过自考的方法

 百年张裕88 2023-04-11 发布于湖北

这是Keep学长推送的第229篇文章







还有17天就要自考了

如果你到现在还没有真正开始学习,就仔细看看这篇文章吧。10分钟后,也许你会得到一个新的学习状态。

图片
众所周知,如果想要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考,背书这件事肯定是离不开
图片

因为在一张试卷中,无论哪个科目,大题的分数占比都是最高的,这个没有例外。而这些大题都需要你来背。

背题是通过自考的关键,但背题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又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

第一个痛苦,是很多自考生在不知道该背什么。害怕辛辛苦苦背的东西考不到

第二个痛苦,是背题真的很难。相当一部分自考生以前上学的时候就不喜欢背书

所以,这篇文章主要想给大家解决这两个问题

1.该背什么?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背到会考的内容,而不是背一堆考不到的废题。

2.怎么背书?如何无痛背书,至少在你放弃之前,背下更多的题。

图片

该背什么?
如果你不知道背什么,就找到这门科目的重点。我不止一次说过,考试绝对是有重点的,一门科目的考试范围不可能是整本书,如果有,那也不可能出现在自考这种考试里。
1)找重点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翻开自考教材的前几页,一般在这个地方它都会告诉你。
比如说汉语言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直接翻到前边的“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这个板块,往后翻,就能看到这本书出题的分数占比:先秦25%、秦汉20%、魏晋南北朝20%、隋唐五代35%
图片
这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如果复习时间不够直接看先秦隋唐五代这两个地方就行了呗,因为他俩加起来就涵盖了60%的知识点。
2)又或者说《语言学概论》这门科目,他写着:本书有十二个章节,其中第一章到第七章占了整本书的60%
图片
也就是变相的告诉你,如果你想快速考过,就把这60%吃透,就行了,剩下的直接不用看。
3)知道了重点之后怎么办,找到一份这样的资料,一门科目的主观题汇总的资料,这个其实大多数科目在网上随便搜一搜就有了。
图片
对应着资料里的章节来背题,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先秦和隋唐五代占比高,那就只背这两个部分,全部背下来;语言学概论说第一章到第七章占比多,就只背这七章,就行。
4)而如果说你即找不到科目重点,也找不到这种汇总怎么办?很简单,找到你要背的一门科目历年真题,十套左右就行,这个基本上都有。
多了你背不下来,少了没参考价值。
拿掉考试的最新两套,因为最新两套出过的题基本上接下来不会出了,把剩下的大题全部背下来。如果你这还考不过,你来找我,直接对着这个文章说我骗人就行,我全然接受。

图片
该怎么背?
枪给你找好了,那接下来咱们怎么打兔子?怎么背书?
背书我分享两个我自己常用的方法,一个叫“具象比喻”法和一个“五点定名词”法
图片

1)具象比喻是怎么回事?

我们都知道背题最好的办法肯定是理解,但是,我们如果对一门科目对一道题压根就不了解,你就根本不可能理解它。

完全理解不了可以强行理解,就是找到关键词,然后把一道题比喻成生活中我们很常见的东西来背,让这道题的逻辑通顺,达到理解的目的,也就记下来了。

我们都知道,马原这门科目特别抽象,很难背,我们就可以用这种办法来背。

比如这道题:

“为什么说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
答案:
生产式得以进行前提
②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③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④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我们记下四个关键词,前提、性质、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分配方式
然后换个问法,把它看成

“为什么说橘子是造橘子汁的基础”
答案:
①因为橘子是造橘子汁的前提。
没橘子你怎造啊,对不对?
②因为橘子决定了橘子汁的性质。
酸橘子造出来的是酸橘子汁,沙糖橘造出来的是甜橘子汁,它不一样。
为橘子决定了人们喝橘子汁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一万块一斤的橘子造出5000块钱一瓶的橘子汁,有钱人喝的;像我这种穷逼只能喝勾兑的。是不是我跟有钱人的地位不一样?
④因为橘子决定了橘子汁的分配方式。
酸橘子汁,甜橘子汁,都有人喝,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超市货架上分配方式不同。

你如果记住了下边这个,是不是上边那个就记住了,是不是逻辑就通了?
图片
我们再来看一道题

“简要说明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的条件?”
答案:
①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借助于思维才能实现
②感性材料应该是丰富的,全面的,而不是零三不全的。这就要求人们在实践中把调查和研究结合起来。
我们画几个关键词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思维方法
换个问法:

“简要说明有走到跑,需要具备的条件?”
答案:
①必须得有,从,必须借助于才能实现。
②你的脚必须是完整的,必须得有劲,不能是零散不全的。这就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多多去训练
这样一记,这个思路是不是瞬间清晰多了,是不是瞬间就感觉理顺了。
图片
2)“五点定名词”是怎么回事?
上边那个背书方法需要考验大家的发散性思维,这个方法可能更老少皆宜些
大家记住五个关键词“时间”、“地点”、“人物”、“方法”、“作用”
这是我自考几年来的经验总结,你会发现自考里很多题都无法逃过这个这五个点,我们通过这五个点把一道题拆解从而达到快速背下来的目的
比如我们来看史纲2018年4月的这道大题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论战及其意义”
答案:
1905年至1907年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和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分别以《民报》和《新民从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论战。①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的焦点。②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③要不要社会革命。这场论战第一,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第二,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了进一步传播。
这道题中
时间:1905年至1907年间
地点:《民报》和《新民丛报》
人物: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和康有为代表的改良派
方法:①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的焦点。②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③要不要社会革命。
作用:第一,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第二,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了进一步传播。
瞬间变得一目了然,完全可以当成一个填空题来背
咱们再来看一道《中国现代文学史》里边有一道

“四川诗群”
答案:
①指1986年参加“现代诗群体大展”的四川地区“非非主义”“莽汉主义”“整体主义”等流派诗人,代表作家有周伦佑、欧阳江河、翟永明、钟鸣等
②诗学观念表现出反传统、反价值的非理性倾向,追求生活化、粗鄙化和口语化

这道题中:
时间:1986年;
地点:现代诗群体大展;
人物,也可以称为是主体:非非主义,莽汉主义,整体主义,周伦佑,欧阳江河,翟永明,钟鸣,随便记住几个就行
方法:反传统、反价值的非理性倾向
作用:追求生活化、粗鄙化、口语化
这两个方法都是帮助大家快速记住一道题的方法,熟能生巧,别光听我说,也别光做收藏党,你得自己去亲自试一试。
图片
但是这个方法,并不能适合所有的题型,像那种一句话就能说明白,两句话硬背也能背下来的题,就不要用这种方法,不然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我也听过很多同学说,有些大题直接编上去就行。其实咱们讲究的是不会的题编上去,不能空题,你不能说完全不准备,上了考场一顿瞎编。
写满编上,可能有分,但这你主要还得看改卷老师心情,看人脸色,水太深,你把握不住?
总之在考前,大家一定要意识到自考来了,自己应该忙起来,好歹多背两道题,到时候可能还真的能考到。
祝大家考试顺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