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hatGPT

 大智若愚wxy 2023-04-12 发布于重庆

发展历史

OpenAI公司由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等人在2015年成立于旧金山,该公司致力于开发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工具,在2019年获得微软投资10亿美元。2020年6月,OpenAI推出了其首个NLP语言模型GPT-3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3),并在其网站上以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的形式提供模型共外部使用。[12]同年,OpenAI推出了微调版本GPT-3.5,2022年1月又推出了GPT-3.5的预微调版本InstrctGPT,但并未向公众发布。[13]
2022年11月30日,OpenAI发布了基于GPT-3.5的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这款聊天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远超同类产品。仅在上线5天后,ChatGPT便吸引了超过100万的用户数量。[2][5][14]
2023年1月末,ChatGPT已经拥有1亿月活跃用户,成为迄今为止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8][9] 随后在2月初,由于满负荷运行,ChatGPT官网宣布暂时无法为所有用户提供访问服务。[15] 2023年2月7日,微软宣布将ChatGPT技术整合到最新版本的必应搜索引擎和Edge浏览器中。[10]
2023年3月,英伟达推出全新的GPU推理平台,为ChatGPT提供了10倍的加速性能。[16] 3月14日,OpenAI发布了GPT-4模型,并将其整合到ChatGPT Plus高级服务中。[17] 高级服务的用户可以享受到更快的响应速度、优先访问新功能以及在高峰时段的访问权。[18] 每月20美元的ChatGPT Plus服务让用户可以体验到基于GPT-4的ChatGPT版本。[19]
此外,OpenAI还于2023年3月为软件开发人员提供了ChatGPT和Whisper模型API,使得开发人员可以为自己的应用程序添加AI语言处理和语音识别功能。[20] ChatGPT API的价格为每1000个代币(约750个单词)0.002美元,比GPT-3模型便宜10倍。[21]
在安全方面,2023年3月,一个漏洞导致部分用户可以看到其他用户的对话标题,但OpenAI CEO Sam Altman表示用户无法看到对话内容。[22][23] 在问题解决后,用户无法查看到自己的对话历史记录。[24] 随后的报道显示,漏洞比最初认为的要严重得多,导致泄露了用户的姓名、邮箱地址、支付地址、信用卡号的后四位和信用卡的过期日期等信息。[25][26]

功能与现状

ChatGPT的功能比较简单,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由用户提出问题,ChatGPT给出答案。[6]ChatGPT的学习能力比以往的人工智能产品更强,能够回答人类提出的各种高难度、复杂的问题。[1]ChatGPT参加了美国高校的入学资格考试(SAT)并取得中等学生水平的成绩,使用《老友记》主角的口吻创作了剧本对白,给出了消除经济不平等的六点计划,[1]甚至还为以色列总统艾萨克·赫尔佐格(Isaac Herzog)撰写了部分公开演讲内容。[27]
OpenAI宣称ChatGPT的局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ChatGPT有时会写出听起来有道理但不正确或无意义的回答。解决这个问题仍具有挑战性,因为:在强化学习训练期间,目前缺乏正确信息的来源;为了将模型训练得更谨慎,它会拒绝回答本可以正确回答的问题;监督训练会误导模型,因为理想的答案取决于模型所知道的信息,而不是人类所知道的信息。[28]
  2. ChatGPT对输入措辞的微调或多次尝试同一提问非常敏感。例如,使用一种措辞给出一个问题,模型可能会声称不知道答案,但轻微修改表述后,模型就能正确回答。[28]
  3. 模型常常会过度过度使用某些短语,导致语句冗长,例如反复重申它是由OpenAI训练的语言模型。这些问题源于训练数据中的偏见(训练者认为长答案看起来更详尽)和过度优化问题。[28]
  4. 理想情况下,当用户提供模棱两可的查询时,模型会询问用户,澄清问题。然而现有模型常常会猜测用户的意图。[28]
  5. 虽然OpenAI期望让模型拒绝不当请求,但它有时会响应有害的指令或表现出偏见。OpenAI使用Moderation API来警告或阻止某些类型的不安全内容,但仍会有一些假阳性和假阴性。[28]
另据媒体报道,截至2023年2月,ChatGPT难以进行高级逻辑处理,在完成“多准快全”的基本资料梳理和内容整合后,并不能提供综合判断、修改调整、逻辑完善等“画龙点睛”之笔。在时效性方面,用于ChatGPT语言模型训练的数据为2021年9月前的数据,因此在一些最新的数据和事件方面可能会存在滞后,这也可能造成ChatGPT在内容准确性和知识性上存在一定短板。[29]2023年3月OpenAI推出插件功能后,ChatGPT获得联网能力,解决了时效性问题。[11]

影响与争议

ChatGPT在人工智能领域产生了轰动性效应,一度催使AIGC[a]概念股猛涨,[5][7]投资机构普遍看好ChatGPT和AIGC赛道的商业前景。[8]与此同时,它还对教育和学术领域的传统模式提出了挑战。[7]为了防止学术欺诈和剽窃,巴黎政治学院香港大学等高校宣布禁止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使用ChatGPT等基于AI的工具,[30][31]《科学》《自然》《肿瘤学》等多家科学期刊亦发表声明称,不接受论文将ChatGPT列为“合著者”。[7]
此外,ChatGPT未经授权获取总计约320TB文字信息的预训练方式已引发争议和不满,推特(Twitter)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就公开宣布,叫停ChatGPT访问Twitter数据库来获取训练数据,声称“需要更多了解OpenAI的治理结构和未来收入计划”。[29]欧盟负责内部市场的委员蒂埃里·布雷东也于2023年2月公开发表评论称,ChatGPT一类的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为商业和民生带来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风险,因此欧盟考虑设立规章制度,以规范其使用,确保向用户提供高质量、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4]当地时间2023年3月24日,OpenAI发布声明,向用户和整个ChatGPT社区道歉,表示将重建信任。声明表示,当周早些时候,该公司将ChatGPT下线,原因是开源库中存在一个漏洞,致使一些用户可以看到另一用户的聊天记录标题。该漏洞已被修复。[32]3月31日,意大利数据保护机构对OpenAI公司非法收集用户信息展开调查,并宣布,即日起禁止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并限制开发这一平台的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处理意大利用户信息。[3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